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浅析曹操以弱胜强定鼎北方的官渡之战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创立者,“官渡之战”乃曹操定鼎北方的决定性战役,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中被描写得淋漓尽致,那么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弱胜强的真实过程到底如何呢?今天咱们就来浅析一下曹操定鼎北方的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年少成名

曹操出身于显赫的官宦之家,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的成员,其父曹嵩是曹腾的养子,他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他“少机警,有权数”,博览群书并尤爱诸家兵法,身材虽不高大却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名士许子将对曹操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到这样的评价不但不恼,反而仰天大笑,此话一传十十传百,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曹操诗意图

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年仅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加入卫兵部队后很快升任洛阳北区治安司令,洛阳是东汉时期的都城,皇亲国戚集中于此,治理难度可想而知,曹操上任后立即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宠臣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其处死,如此一来京城的治安顿时有了改观,曹操的威望也因此水涨船高。

董卓画像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入京专擅朝政,曹操遂逃出京师,《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曹操“设奇伏”将三十余万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加入袁绍所率领的“反董”联盟。

曹操诗意图

董卓被诛后汉献帝返回洛阳,此时的洛阳城已是一片废墟,文武百官居然连落脚之处都找不到,只得“披荆棘,依丘墙间”,“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曹操得知情况后立即想到谋士毛玠的名言:“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认为现在正是“奉天子”的最佳时机,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亲自前往洛阳将献帝请到许县,顺带迁都自己的根据地许昌,从而获得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资本。

战前局势

曹操本想让献帝封他为大将军,出于袁绍的反对又把大将军的名头给了袁绍,曹操担任司马,袁绍此时并未将曹操放在眼里,昔日的“反董”盟友却变成了头号对手,终于引发了建安五年(200年)二人之间的战略决战,即官渡之战,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袁绍画像

袁绍是北方力量最强的一股势力,占据冀、并、幽、青四州,坐拥数十万大军,袁绍的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别镇守青、幽、并三州,既有稳定的后方,又有充足的兵力与补给,袁绍从中挑选出十万精兵,欲将曹操一网打尽。

《三国演义》

反观曹操麾下总兵力不过几万,能投入此战的“兵不满万”,虽然有人认为不止这个数字,但兵力远少于袁绍是肯定的,袁绍兵临城下,许都上下无不震动,但曹操仍是气定神闲,劝慰手下道:“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

曹操诗意图

曹操的言外之意是战场胜负并不取决于地广粮足这些物质因素,而是智慧、谋略、胆识综合作用的结果,曹操的一席话极大的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但不可否认的是,曹营中仍有一批人持怀疑态度,认为曹操并无必胜把握,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动摇,提前准备好了失利后的退路。

白马之战

官渡之战的前哨战是白马(今河南滑县)之战,此乃兵家必争之地,事关许都的安危,袁绍派遣手下大将颜良围攻白马城,若强行进攻曹操必败无疑,于是曹操采用智取的策略,率五千人马由官渡(今河南延津)北上进军延津,佯攻袁绍后方。

官渡之战示意图

袁绍大惊失色,立即调集重兵围堵,欲阻止曹军向北进发,此时曹操派出一支轻骑部队,趁袁军不备突袭白马,正在围攻白马的颜良未能做好战斗准备,慌忙间被曹军斩杀,袁绍心知中计,又派遣大将文丑前来应战,不料却再次被曹军所杀,接连损失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袁绍可谓是损失惨重。

关羽擒将图

在此之前,刘备的左膀右臂关羽为曹操所擒,曹操待他很好,关羽也知恩图报,在“斩颜良,诛文丑”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颜良和文丑都为关羽亲手所杀只是《三国演义》中戏剧化的描写,并没有太多的依据,身为“偏将军”的关羽与张辽联手击杀颜良或许确有其事,但“诛文丑”应该是毫无依据的。

关羽画像

曹操初战取胜后撤军退守官渡,袁绍则进军数十里直逼官渡,一场大战在所难免,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曹操挖壕筑墙,固守阵地,避免与袁绍正面交锋,而袁绍力求速战速决,在曹军营地周围筑起土山,然后站在土山上对曹军营地喊话、射箭,希望引诱曹军出战,但曹军坚守不出,袁军为突破曹军防御开始挖掘地道,又被曹军发觉,所有地道都被封堵,两军就此相持了两个月。

奇袭乌巢

事实上,袁军也存在明显的弱点,十余万大军驻扎于旷野,一旦粮草供应出现问题,军队会瞬间失去战斗力,袁绍自河北运来万余车粮草,屯于大营四十里之外的乌巢,并命大将淳于琼率一万兵力驻扎看守。

火烧乌巢

关键时刻,袁绍和许攸之间的矛盾公开化,许攸一怒之下连夜投奔曹营,曹操热情接待了这位突然到访的客人,许攸认为曹操是明主,便将乌巢的粮草储备、驻军位置以及地形地貌悉数告知,并提议曹操连夜突袭,曹操心中大喜,连夜率领五千精锐由偏僻小道偷袭乌巢,乌巢的守军完全没有防备,阵脚大乱,曹操命令士兵四处纵火“尽燔其粮草”,乌巢守军几乎全军覆没。

官渡之战

袁绍听到曹操亲自率兵奇袭乌巢的消息,认为曹军已经全部出动,立即调集人马攻打曹军大营,遭到曹营守军的猛烈反击,期间乌巢粮仓被烧毁、守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袁绍耳中,袁军顿时军心大乱,节节败退,袁绍平日对待将士本就苛刻,危急关头没有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继续战斗,大将张郃趁机投降曹操,袁绍一路逃回黄河以北,死伤近十万,不久之后在悲愤交加中病逝。

战后影响

官渡一战曹操大获全胜,缴获的物资中有不少档案资料,其中包括许多“许下及军中人书”,也就是许都官员与曹军将领写给袁绍的书信,紧要关头给袁绍写信,其背后的意味不言自明,为的就是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曹操缴获的书信对于这些人而言是致命的,追究起来岂不都是死路一条?

《三国志》

可是,曹操的举动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甚至没有细看就直接下达了“皆焚之”的命令,后来他谈及此事时说道:“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这样的气度与风范不愧为一代雄主。

奇袭乌巢对于官渡之战的真正影响在于曹操凭借突袭,一举击溃袁绍的一万多精锐,使得张郃、高览所部倒戈,这让袁绍的军心士气彻底崩溃,粮食被焚只是全线崩溃的导火索,不过袁绍与袁谭退回冀州、青州后,成功平息了军事失利引发的乱局,依托黄河防线抵挡住了曹操的反攻,若非袁绍病故,袁谭与袁尚的互相攻讦,袁、曹之争恐怕还会持续很久。

#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延津   土山   奉天   建安   文丑   以弱胜强   洛阳   守军   粮草   东汉   大将   战役   白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