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属馈送,向不收受的左宗棠是否真的不收礼也不送礼?

左宗棠声称:僚属馈送,向不收受。左宗棠是否真的不收礼也不送礼?仅想象晚清官场的腐败程度,就可以轻易得到一个否定的答案。

如果左宗棠不收礼不送礼,等同于是在挑战当时整个官场的潜规则,那么他在当时想做成任何事情只怕都会举步维艰。

但是对于收礼和送礼,左宗棠是有自己的原则、标准和底线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本非例所应得”。非例所应得的,他反对;例所应得的,他认同;例所应送的,他遵从。


左宗棠

左宗棠一生,虽然收礼也送礼,毕竟身居高位,大权在握,请托人情无法避免。但是更多的是在谢绝别人的送礼。

一、 左宗棠收过哪些礼呢?又有哪些人给他送过礼呢?

据记载,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前闽浙总督耆龄的中军(总督卫队长)郭什春受耆龄的命令给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送关防大印,同时还送了福园膏和印泥。当时左宗棠还在浙江打仗,就给福建布政使张佑之写信,把礼物折算成银钱,从他的养廉银里扣还。

同治七年(1868年),老部下彭光藻给正在西北的左宗棠的汇报工作,送来两斤燕菜,左宗棠把燕菜和将士分发后,折价把钱还给了彭光藻。

同治八年(1869年),友人周荇农从京城送来狐白裘,左宗棠让在京城的友人夏芝岑帮忙还给他百两银子。

贵重的礼品,即使路途再远,左宗棠也会送还回去。比如光绪四年(1878年),胡雪岩为了感谢左宗棠给他请奏赏赐的黄马褂,特地从上海给远在西北的左宗棠送了一座金座珊瑚顶、一支大人参等,左宗棠就没敢收,还专门写信给胡雪岩解释,让他不要误会。

这样就等于自己出钱把礼物买下来,贵重买不起的就原物返还。

二、 左宗棠给哪些人送过礼呢?又是怎么送的呢?


左宗棠

身在官场,虽然左宗棠一生清廉,但也不能免俗,和收礼相比较,左宗棠做的更多的是送礼。

其中送的最多的是给京官的炭敬。比如同治四年(1865年)身处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写信给京城的好朋友夏芝岑,请他帮忙送炭敬,所需的银两从他的养廉银里出。过去不像现在随处可见银行网点,路途也比较远,耗费时间又长,为了不耽误事情,一般都会在朋友那里存放银钱,以备取用。

同时左宗棠还给夏芝岑一份名单,上面记录着需要送的官员。可见,当时送礼已经从潜规则变成明面上的事情了,不仅如此,左宗棠还给收礼的对象写信告诉他,敬祈对方笑纳。

除了给京官送,左宗棠还给同乡送。比如同治八年,他委托夏芝岑把七百两银票交给周桂坞,分别送给在京为官的同乡。


左宗棠

对那些生活困难的更是坚持要送。光绪八年,左宗棠给御史李果仙送五十两炭敬,当时李果仙被打入大狱,原本可以不送,左宗棠知道后坚持送,当时他已经转任两江总督,指望不上李果仙帮忙,不送也说的过去,但送碳正宜雪里,可见左宗棠其人品德可敬。

光绪六年,曾国藩二儿子曾纪鸿家里人生病,生活拮据,左宗棠知道后送去炭敬三百两。

除此之外,左宗棠还给大学士、巡抚、尚书级别的高官送礼。同治十年,军机大臣文祥的家人去世,左宗棠送上奠礼,文祥当时没有接受。文祥之后重入军机,给左宗棠写信致谢。

小结:

其实左宗棠对收礼送礼这种陋习、陋规是很反感,态度也很坚决的。光绪九年,清廷打算立法整顿吏治、惩治贪腐,左宗棠给当时的户部尚书写信,反对将征求意见稿中巧立名目的钱财划入默许条文中,他说:官之薪廉,应得者也;此外,如相沿之陋规,或借以办公,或取以交际之用,商可谓为应得之款;而因巧取而创立名色,因私营而潜通请托,则赃款也。

只因当时积弊之深、之重、之久,仅凭几人之力,难挽大厦之将倾,可悲、可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光绪   陋规   僚属   京官   银钱   京城   军机   同治   总督   尚书   官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