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开始,土葬火葬一刀切?中央一号文件:推行农村丧葬改革!

前言

人的一生,就是从出生走向死亡的旅程,谁都不例外。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讲究“入土为安”“落叶归根”,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风俗,变得越来越不符合现代文明。

从古代时起,王公贵族们就热衷于厚葬,从恢宏的墓室,到琳琅满目的陪葬品,他们希望把生前的荣誉带到死去的世界。

到了现在,这样的风气仍然存在,还是有很多地方热衷于厚葬。

如今在城市中,大部分都是火葬,传统的“入土为安”,主要集中在农村。

网传,从3月份开始,农村的土葬彻底改为火葬,也就是所谓的“一刀切”。

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农村地区真的要彻底告别土葬?

网传土葬、火葬一刀切?是入土为安,还是化为乌有?

其实不然,网传的土葬火葬一刀切,是很不准确的。

国家的确下发了中央一号文件,可是却并没有明令禁止土葬行为。

土葬和火葬的区别很明显,传统的土葬是“入土为安”,而火葬则是“化为乌有”。


那么究竟该选择哪一种方式?

就目前的文件来看,国家仅仅是倡导进行火葬,相对应的,也仅仅是进行宣传,并没有任何法律法规要求。

因为在农村地区,思想还是相对保守一些,对于这些传统的仪式和风俗,是很重视的。

国家也考虑到了这些问题,所以目前仅是倡导宣传,循序渐进。

中央一号文件:推行农村丧葬改革

土葬和火葬,其实不管选择哪一种方式,都代表着活着的家人们,对死去亲人的眷恋。

就传统风俗来说,很多人喜欢土葬,因为入土为安。

就现代文明来说,更应该选择火葬,既节省土地资源又环保。

而国家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并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土葬,中央一号文件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农村丧葬改革。

之所以要进行丧葬改革,是因为有些农村丧葬行为,热衷于厚葬,从坟墓到仪式,再到各种各样的丧葬物品,动辄几万块,甚至要花费几十万元。

对于这样的行为,国家是不允许的。一方面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是会在农村区域形成不正的风气。

在农村区域,很容易形成攀比之风,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一家比一家的丧葬要离谱,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而且农村的土葬,会相对应有很多仪式,甚至会有随葬用品、贡品等,更有甚者会有很多纸糊制品,燃烧后对环境也是一种污染。

所以进行丧葬改革势在必行,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的目的所在。

死者为大,那么丧葬到底带来了什么?

我们有句古话,叫“死者为大”。

人在去世以后,家属们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也希望可以让家属“风风光光”地走,所以就会进行很多的仪式,也就是所谓的厚葬。

这种情况在农村比较常见,但是城市里也有很多这种现象,虽然形式不一,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

城市中会有天价墓地和天价骨灰盒,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同样造成很大的浪费。

这其实都是利用了家属的悲伤情绪,也利用了所谓的“最后一次花钱”的说法。

所以家属们即使是花很多钱,也想让家属“风光”地走。

但是这样的丧葬仪式,除了徒增浪费,让活着的人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家属来说,亲人去世,的确是件非常悲伤的事,但是不应该让这种情绪变成道德绑架自己的工具。

不管是子女、伴侣,还是其他家属,活着的时候,尽可能地陪伴,让亲人活着享受生活的美好,这样就足够了。



那些所谓的风光丧葬仪式,死去的人也看不到,只能徒增忧愁,真的毫无意义。

所以国家对于这种丧葬仪式,出台了中央一号文件,禁止这种形式的丧葬仪式。

写在最后

不管选择哪种丧葬方式,死去的人都不会回来。

对于逝去的人来说,可能更希望活着的人,生活得幸福美满,那些丧葬仪式,只能增加经济压力。

让家人活着的时候,享受美好生活,这就足够了。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土葬   丧葬   农村   入土为安   目的   化为乌有   不允许   风俗   家属   仪式   亲人   悲伤   情绪   传统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