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破楚入郢,倒行逆施〔129〕

#历史开讲#

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倒行逆施,或日暮途远〔穷〕,或掘墓鞭尸。

语义:原指春秋时代,为报杀父之仇,楚国叛臣伍子胥率领吴军,打败楚国,攻陷郢都,掘开楚平王墓,拖出尸体,鞭之300,楚臣包申胥责备他,他回答说:“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原意为,刚烈硬汉洗雪大耻时,态度愤激,手段狠辣,做事过份,〔连死人也不放过,〕举止反常,有失风度。

现在,多指举止失当,行为反常,违反了社会道德准则的常情,与违背了时代发展趋势的常理;也用以指坚持错误方向,干反动的勾当。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吴太伯世家》。

伍子胥影视像

二、伍子胥孙武制定破楚方略

楚平王6年〔前522〕,伍子胥一夜急白头发,才逃出昭关,亡命吴国。8年后,他辅佐阖闾夺位登基,并举荐又一楚国叛臣伯嚭与齐国军事家孙武,一起帮助阖闾实行改革,富国强兵。

阖闾3年〔前512〕,阖闾开始伐楚,夺取楚国的江淮重地舒〔城〕邑,追杀逃亡楚国的吴王僚之弟掩余、烛庸俩公子。这次出兵,阵容显赫,阖闾亲自督阵,孙武伍子胥伯嚭指挥,将强兵壮,兵锋极盛。吴军一路乘船,直捣舒邑,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溃楚军,夺取舒邑,俩公子授首。

吴军疲楚示意图

这时,阖闾志得意满,要乘胜出击,进军楚都郢邑〔湖北江陵〕。将军孙武说,楚国强大,而我民劳兵疲,不可立即攻郢。于是,他与伍子胥谋划,制订出整套破楚方略:第一阶段,兵分三路,轮番出击,“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打游击战,练兵疲楚;第二阶段,全国动员,三军合一,水路包抄,速战速决,攻取郢都。

前511年,伍子胥又领兵攻楚,夺取了潜〔山〕邑和六〔安〕邑。这二邑与舒邑,连成一片,极大地震撼了楚国,而楚昭王年幼,令尹囊瓦又贪残庸暴,对吴国只取守势。为了进一步打击楚国有生力量,吴国又利用舒鸠〔国都在舒城县城东郊〕人,引诱楚国伐吴,结果囊瓦率军攻吴,伍子胥领兵迎战,在豫章〔江西南昌〕设埋伏,大败囊瓦军。伍子胥回师时,于前509年,又绕道巢湖,攻打楚国的居巢〔安徽巢湖市〕,夺取了阖闾父王诸樊战死的伤心地。

到这时,连同前期在鸡父之战中,阖闾攻占的州来、钟离等地,大别山以东的江淮地区,包括广义的群舒诸国〔淮夷〕,几乎都脱离楚国控制,依附吴国,吴国疆域倍增,国势空前强盛。同时,吴国三分其师,轮番攻楚,不断进攻,历时6年,楚军苦于应敌,往返奔波,精疲力竭,吴国的疲楚战略大见成效。

三、阖闾破楚入郢

阖闾9年〔前506〕,晋卿赵鞅曾主持昭陵会盟,与蔡侯等18路诸侯谋划伐楚,虽然不了了之,但是说明楚国正受到中原敌视,处于孤立无援境地,同时,经过几年疲楚战争,楚国实力也大大削弱,伍子胥孙武俩提议,实施第二方案,去打败楚国。

阖闾纳谏,首先派使出使唐、蔡俩国,约定联合出兵攻楚,然后集合三军,以及潜水、健足、敢死等多支特种兵,合计3万大军,以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军师、伯嚭为副将,他亲自督阵,出发攻楚。

吴国大军,打着援救蔡国的旗号,避开长江水路,不从正面出击,而乘坐战船,“涉淮逾泗”,35日“越千里”,直趋蔡国,与唐、蔡军汇合;接着,三国联军,又乘船溯淮,继续西进,至淮汭〔河南潢川〕停泊,舍舟上岸;然后,趁楚国腹地守御薄弱,出敌不意,陆路急进,偷越三关〔大隧、直辕、冥阨,河南与湖北交界处〕,突然兵临楚国心脏地区,与楚令尹囊瓦军,夹汉水对阵。

吴军四帅影视像

囊瓦与左司马沈尹戌分兵应战。囊瓦要抢头功,率领他的军队,渡过汉水,在小别山〔湖北黄冈〕排成军阵,与吴军交战,三战三败,仍不心甘,又集结柏举〔麻城〕,列阵待战。这时,阖闾弟夫概,率敢死队6000人,勇猛进击,杀进囊瓦中军,楚军不敌,仓皇逃窜。吴军全力追杀,在清发河〔安陆〕,与雍澨〔京山〕,又连续两次大败楚军,楚大夫史皇阵亡、薳射被俘,囊瓦逃亡郑国。吴军以少胜多,五战五捷,全歼囊瓦主力军。

沈尹戌率领的另一支楚军,原准备偷袭淮汭,去焚烧吴军战船,而行至半途,得知囊瓦遭败,又急忙回军援救,拼死冲杀,结果四战而三败,左司马殒命,也全军败亡。

败亡大局已明,楚昭王乘船西逃,辗转潜入随国〔湖北随州〕。11月底,吴军进入郢都。

吴军破楚地图

吴军进驻郢都,管束放宽,纪律松弛。阖闾君臣,各分居楚君臣之宫。吴君臣贪恋楚国的财富与女色,驻军郢都,流连忘返,近10个月不归。

吴国击败强楚,占领郢都,创造了那时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在春秋末期的军事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让吴国跻身强国行列,影响非常深远。

四、伍子胥倒行逆施,掘墓鞭尸〔典故本事〕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功勋卓著的老臣,为平王太子熊建的太傅,而太子不喜欢自己的少傅费无忌,结果太子遭到费无忌的诬陷,伍奢也受到牵连。费无忌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才干,不除将为后患。”于是平王召其俩子。

伍子胥对兄长说:“楚王召我俩,并不是救父命,而是以父为质,召去我俩,斩草除根,去了,对父亲死活有何益?不如投奔他国,借他国之力,为父报仇。”伍尚说:“你可逃走,为父报仇;我听君命,陪父就死。”伍尚束手就擒,而伍子胥则挽弓搭箭,拒捕逃走,亡命吴国。

掘墓鞭尸

伍子胥亡命吴国,到如今已有17个年头了,楚平王早已死去,他也借助吴国之力,大败楚军,攻陷郢都,让楚国军队受到巨大牺牲,人民财产遭到巨大损失,女人尊严也蒙受巨大耻辱,但是这一切,他仍然觉得难抵他杀父之仇,不消他诛兄之恨。

于是乎,他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劈开棺廓,一见其尸,怒火中烧,抄起鞭子,鞭之300,还一边抽打,一边念念有词:“打你昏君!杀你恶魔!你灭我家!我灭你国!”直到累得气喘吁吁,跌地而坐,才消了心头之恨。

他的朋友包申胥责备他,他说:“我就像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一个还有很漫长路程要走的人,没有法子讲什么道理了,只好违反常情,违背常理,鞭尸泄愤,倒行逆施。”

对于伍子胥此行此举,论者众说纷纭。而史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评说:伍子胥放弃小义,洗雪大耻,名垂后世,不是刚烈的大丈夫,谁能达到这样的境地?

秦哀公绣像

五、包申胥哭秦廷,阖闾班师

包申胥为楚大夫,与伍子胥相友善。当年,他帮伍子胥逃亡时,曾有“你亡楚,我兴楚”的承诺;如今郢都沦陷时,伍子胥给他放行,他说“你已亡楚,我也要兑现当年承诺,我必兴楚”。

包申胥一出郢都,便出使秦国,请求秦国出兵救楚,因为楚昭王是秦哀公的外孙,哪有外公不救外孙的道理?他认为,这是兴楚的最佳方案,可到了秦廷,却乞求无果。他便跪哭秦廷,不吃不喝,七天七夜,下定决心,拼死软磨。

秦哀公《无衣》诗及翻译

哀公哀其不幸,悯其心诚,诗兴大发,亲赋《无衣》相赠。这是一首爱国抗敌的战歌,入选《诗经》与当代高中《语文》。在《秦风·无衣》诗中,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秦国军民万众一心、挥戈舞戟、同仇敌忾、踊跃从征的威武雄壮场景,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意气风发、壮怀激烈的战斗豪情,与舍生忘死、团结御侮的爱国主义精神。全诗三章,重章叠唱,逐层递进,慷慨激昂,豪情万丈,令人热血沸腾。包申胥一息尚存,他感激涕零,九叩其首,致谢哀公。哀公说:“昭王年少,但有你这样的臣子,他怎能亡国呢?”遂命大夫子满、子虎统兵,发战车500乘,以救楚难。

其时,夫概趁其兄阖闾滞留郢都之机,提前回国,已自立为吴王;越国也瞅空子兴兵侵犯,骚扰吴边,后院起火,家园沦陷,而前面,秦国虎狼之师,更是风驰电掣,排山倒海,呼啸扑来,郢都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前505年7月,阖闾们当机立断,急速整兵出发,刻不容缓,乘坐战船,顺江而下,班师回吴。

楚昭王影视像

阖闾大军,即时归国,逐越靖边,大败叛军。夫概亡命楚国,昭王封之堂谿谷,从此,夫概自称堂谿氏。

楚昭王返回郢都后,阖闾又派太子夫差攻楚,夺取了番邑〔江西鄱阳〕。昭王害怕吴军再次压境,就离开郢都,迁都到鄀城〔湖北宜城〕。

此时吴国,如日中天,国势鼎盛。吴王阖闾,采用伍子胥、孙武的谋略,西边攻克楚国,北边扬威齐晋,南边收服越人,闻名华夏,成为春秋时代的雄主之一。

六、伍子胥阖闾互相借力,彼此辉煌

当年,楚国叛臣伍子胥,亡命吴国,幸遇阖闾,君明臣贤,互相借力,各得其所,彼此辉煌。

如果说,伍子胥荐刺客、建姑苏、开胥江、举孙武、疲楚军、破郢都,辅佐阖闾登上了人生的辉煌极顶,那么,阖闾也让伍子胥从一名逃犯,成为客卿、辅政行人、副将军、军师,直至相国,从而能够打败强楚,报仇雪恨,实现人生誓言,描绘出一幅幅威武雄壮,快意恩仇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是一段载入史册的历史事实,也是一直以各种文艺形式,广泛流传的民间佳话,2500多年来,久传不衰,感人肺俯,启迪后人。

陈存选2022、03、2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倒行逆施   吴王   汉水   秦国   楚国   史记   战船   吴国   湖北   太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