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镇”能量!广东“千镇”联城带村推动城乡融合

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星罗棋布、交织成网,共同组成了广东版图。

细细翻阅,便能发现其中特点:各地自然禀赋和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发展基础不尽相同,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的基本省情,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开年之初,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2月27日,《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公布了“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该工程将县域振兴拆解到县、镇、村层面,推动强县促镇带村,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乡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和纽带,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说城市是“大动脉”,乡村为“毛细血管”的话,那么乡镇则承担了“联结”任务,是城乡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只有通道畅通,才能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有序流动,形成良性循环。

如何充分发挥乡镇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和纽带作用?“百千万工程”给出了明确指示——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美丽圩镇、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分别从强服务、提品质、促引领三个方面,激活“镇”能量,推动城乡融合。

强服务:

将乡镇打造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1609个乡镇(街道)像散落的棋子,在广东广袤的“棋盘”上串连起县城街道与村域村落的纵横线。

作为其中支点,向上,可以推动全省的城镇化建设,向下,可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乡镇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百千万工程”对乡镇的发展定位,就是将其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

如此可见,要想切实发挥好乡镇对接城市辐射农村的节点支撑作用,首先要立足“服务”二字。具体而言,即加强乡镇的综合服务能力,使之成为乡村的经济中心、治理中心、服务中心,进而上升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这也正是《决定》强调的要点之一。《决定》明确,要打造完善的服务圈,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建好用好党群服务中心,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加快补齐偏远乡镇服务“三农”的短板弱项,在家门口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基本之需。

打造兴旺的商业圈,开展农贸市场提升行动,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展销活动,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助推消费升级。

推进电商物流服务联通,加强乡镇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加工物流中心建设,促进农货出乡出山出海。

打造便捷的生活圈,积极发展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建设小公园、小广场、小球场等公共活动空间,推动镇村生活一体融合、各有精彩。

服务圈、商业圈、生活圈、物流联通,不同的关键词指向了同一个目标——让乡镇服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最大作用,推进乡村全面发展,加快乡村繁荣振兴。

具体来看,现阶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是现阶段城乡差距大的最直观表现。只有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才能真正实现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提品质:

建设美丽圩镇,做好乡镇“品质”文章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在万物复苏的大美广东,美丽圩镇的新蓝图正缓缓铺开。“百千万”工程的计划中,以建设“美丽圩镇”为抓手,做好乡镇“品质”文章,也是推进乡镇建设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广东持续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并纳入了去年省十件民生实事。在多方努力之下,截至去年底,全省1123个圩镇全部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其中348个圩镇进一步达到“示范圩镇标准”。

江门鹤山桃源镇:打造宜居宜商高铁新城

步步攀升节节高,在去年的坚实基础上,“百千万工程”再次重点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接下来,广东省将聚焦“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全方位提升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美丽圩镇的特色化品质化水平。

开展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对路网边、水岸边、街巷边等区域进行洁化、绿化、美化、文化,加强圩镇建筑风貌管控,深化乱搭乱建问题治理,统筹镇村连线成片建设,推动圩镇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蝶变。

改造提升旧民居、旧街巷,突出岭南特色、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因地制宜建设美丽街区,打造一批辨识度高、别具特色的网红地、打卡点,统筹绿道、碧道等建设,提升美丽圩镇的特色化品质化水平。

提质,是本次“百千万工程”中建设美丽圩镇的关键词。无论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还是挖掘特色资源提升圩镇品质,都指向了以乡村“镇”兴带动乡村振兴,促进镇村同建同治同美的目标。

广州从化区良口镇坐拥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五指山风景区等资源,近年来,凭借大都市“后花园”的资源禀赋,良口镇成功通过“示范圩镇”验收,全镇有15条村被评选为市级美丽乡村。

东莞虎门镇的大宁社区先后荣获“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广东省卫生村”“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村”等称号,成为虎门镇美丽圩镇建设的代表之一。

诸多成功案例表明,以建设美丽圩镇为抓手,以镇带村推进乡村振兴效果显著。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近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今年将统筹县域、乡镇、乡村建设,重点在全省发展壮大50个中心镇,推动100个美丽圩镇样板建设,打造50个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的项目范例。广东将继续紧盯乡镇这个关键节点,做好提质扩面的大文章。

促引领:

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增强辐射带动效应

对于如何充分发挥乡镇这个关键节点的辐射与引领作用,“百千万工程”也给出了明确指示: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

突出发展一批区位优势较好、经济实力较强、未来潜力较大的中心镇,有条件的打造成为县域副中心、发展成为小城市,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力和县域发展的支撑力。

加快专业镇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名镇名品。鼓励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专业镇联动发展,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跨区域合作。集中资源力量,培育更多全国经济强镇。

分类发展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休闲旅游、历史文化、绿色低碳等特色镇,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推动一批古镇古埠古港焕发新的光彩。

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三个不同乡镇发展路径的背后,是“百千万工程”对“千镇”各司其职、各展所长的希冀。

千镇千面,各有不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镇区域优势、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发展阶段等实际情况,对乡镇进行细化分类,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才能形成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的良好格局。

癸卯年伊始,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就传来了好消息,该镇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全省继南海狮山镇后的第二个GDP超千亿元的经济强镇。

总面积不足百平方公里的北滘镇,依托“北滘制造”,从落后小镇发展成“千亿大镇”,实现了从“不城不乡”到“城乡融合”、从“产城人”到“人城产”的转变,成为广东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本。

顺德北滘

有“中国牛仔名镇”之称的广州新塘镇,是目前国内年产量最大的牛仔服装服饰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全镇已有3000多家牛仔服装及其相关配套企业,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牛仔服装不仅是新塘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其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千镇千面,镇镇精彩。放眼全省,各县镇村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各不相同,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盘大棋里,没有、也不应有统一标准与统一模式。

“百千万工程”强调要推动中心镇做优做强、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促进特色镇培育壮大,为的是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辐射带动效应,引导沿线镇村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已见繁花结硕果,更立壮志谱新篇。“百千万工程”的奋进号角已吹响,而眼下最需要的是真抓实干,以“百千万”的干劲,将“百千万工程”的任务书、施工图转化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实景图”。

采写:奥一新闻 林思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广东   城乡   禀赋   广东省   节点   乡镇   乡村   能量   品质   区域   特色   美丽   工程   专业   资源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