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为贵?好像不对,今天的道德该价值几何?

内心清净者看到美好与善良,内心邪恶者看到阴暗与肮脏。

道是走之旁,德以心为底,道在奉行,德在守一。

好人坏人的区分标准可以简单生硬地加以规范:自私为坏,自利居中,利他为好。

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好人,无法知道坏人有多坏,坏人可以毫无底线不择手段,坏人心中缺乏道德观约束,少有羞愧感、罪恶感。

有德无德的标准却各有不同,与三观基本一致。一般情况下与好人坏人的标准相差不多。

什么是道德?我的定义是,道德是以不妨害他人为前提,对他人和社会保有基本的善意,以此为基点约束并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谈道德离不开儒家:儒家重礼,道德标准的核心是仁,古代中国也因此被冠以“礼仪之邦”。儒家道德观重义轻利,仁者见到仁,智者见到智,不仁不智者见利忘义,为人所不耻。

道家的道无以名状,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德,不排斥儒家人伦道德。

佛家的道德将善恶与因果联系起来,种善恶因得善恶果,修行如同一道证明题,在心田种下慈悲与智慧,果就是生命的圆满,叫觉悟成佛。

三教的道德教化作用影响深重,极大提升了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塑造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在西方世界,一个人没有违反法律,就可以心安理得,缺乏道德的约束和自律;在中国,不违犯法律是基本底线,恪守道德情操才是做人的起点。

道德只是标尺,不是天条

孔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好德是人生追求,难能可贵;好色是本能欲望,无可厚非。

很显然,道德具有约束自我与检视他人的双向功能

特别是传统儒家发展到宋明理学阶段,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偏离了原始儒家道德轨道,重压之下,中国人对自我的约束达到了顶峰,道德成为被利用的工具,鲁迅先生对此看得最清楚。

人为什么要向道修德,如同人为什么要向善、向上一样,那是人性的光辉在闪耀光芒,照亮人生可能阴暗的路。

在个人、家庭、社会、工作、生活、学习中,面对不同的群体环境,相应的道德内涵也不尽相同。个人讲慎独,家庭讲温馨,社会讲和谐,工作讲敬业,生活讲情调,学习讲心得。

在男女两性之间,也经常拿道德说事,例如男性被贴上喜新厌旧、花心的标签,女性更是重灾区,水性杨花听起来很美,却格外沉重,明显的性别歧视,是男人拿捏女性控制女性的道德权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道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社会治理层面上,良好的道德约束,相比法律限制,哪个更高明呢?

尽管看起来,道德是各种约束与限制,然而没有约束的自由不是自由,只会使人使社会堕落陷入无底深渊。

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就可以不干什么。

网络平台是道德教化的另一个战场

特别是大数据平台会利用算法,主动推送你喜欢的给你看,时间一长便会一头扎进信息茧房自困其中,而你却茫然不知。各种媒体为了流量,为了吸引眼球,会利用人性的弱点,激发你的欲望本能,却忘了道德芒刺在背。

当下的世界我们看到,一个有道德操守的人,不再是光辉典范、社会精英。一切向钱看,财富至上才是时代的饕餮大餐,以金钱作为信仰的民族,从来都无法长远,“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襟怀和气度,才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生生不已的力量源泉。


道德是自律,与他人无关。

不戴着有色眼镜,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也不接受他人的道德审判,拒绝任何形式的道德标签。

一个內心真正恪守道德的人,才会极力寻求离经叛道的突破口;而与之相反,内心没有道德感束缚的人,他原本就没在其中,因而也没动力出离轨范。

在我看来前者更渴望自由,也了解自由的可贵;而后者的自由便显得清汤寡水、破衣烂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立命   儒家   道德   物以稀为贵   道德观   善恶   几何   坏人   好人   价值   自由   标准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