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中国神权永远无法压制王权?这便是中国强大的真正根源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中国你问一个人,有没有信仰?答案真是五花八门的,就算回答:“有”,你让他仔细说说,他也说不出所以然。

这倒不是马列主义教育的结果,往历史里深究,中国人从古至今就这样。

初一十五了,或者要祭祖了,或者遇到不顺了,就去庙里上香三炷,再撒点钱,和佛菩萨做个交易,交换一个祈求平安的愿望,但也不强求。愿望实现了,念一声:“阿弥陀佛”,如果不成,换个玉皇大帝再试试,再不成,那就打心眼里觉得都是骗人的,是迷信。

(民众求神场景)

整个过程都充满着现实主义的色彩,但这的确是中国人普世化的信仰观。

如果要讨论为什么在中国,神权无法压制王权,那就要去翻翻历史,看看那些与神共处的年代,我们和神的关系,以及求神拜佛的中国人到底在想什么?

一、王,是天地万物之灵

《尚书·秦誓》中有这么一句话:“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荀子也说:“人最为天下贵”,都是将人放在天地万物之首,金字塔顶端的最高位,何况是统治人类的君王。

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国人是有点“人神”傻傻不分的,那时帝王的威慑力,也全来自于神的光环。与其说那时的人是万物之灵,不如说那时的大王是奉天承运的天之骄子。

当时,王位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王宫里的贵族之间也都有着血缘关系,王宫贵族和外面的平民之间鲜有接触,所以王权就自戴一层“神秘面纱”

古时候,人类社会生产力极薄弱,面临大自然各种洗礼,手无缚鸡之力的劳动人民,就只能靠求神拜佛,遇到难事,靠占卜,或祭祀与灵界沟通。

(商代的甲骨占卜)

悲催的是,又弱又穷的人们,哪里有多余的物资,做祭祀占卜的仪式,所以那些生活在王宫里的人,就变成了通神的媒介。特别是最神秘的大王,不仅拥有财富,还拥有着与神对话的权利,只有他才能借神的力量,解决民生问题。

慢慢地,大王就成了天神派给人类的指定候选人,君权神授的概念逐渐形成。商朝很迷信,王的权利被神化,又是国家唯一的保护伞,民众也心甘情愿,将所有的敬畏之心奉上。

(被神化的纣王)

不过在中国的王权神授时代,神权只以意识层面存在着,他并没有一个代表神权的组织,去影响王权做决定。

授权者和执行者合二为一,这也是中国统治者聪明的地方,总是将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二、人定胜天,护佑中华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走过商周,中国人就发现求神办事需要付出太多,而且并不保证结果

佛不渡人人自渡,渐渐地大家遇到问题,不再先求老天,而是想办法自己解决,逐渐开创出了一条“人定胜天”的定律,自此,中国人就一路开挂了。

自己研究观测天象的方法,考察地理,制作草药,掌握自然灾害的规律。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想要什么都自己造。

(中国的四大发明图)

医治疾病可以查《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要发展农业就开凿大运河,用郭守敬的《授时历》指导农田耕种。

军事方面,要预防外敌侵略,就筑起了万里长城。

农业和医学,天文和数学,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自然学科,可以说是任何同期的其他国家都比不上。

统治者们要治国平天下,就去学习孔孟老庄的思想,不论是小到为人处事,行为礼仪,大到道德标准,治国安邦的方针,这些哲学思想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蕴和根基。

(中国古圣先贤图)

中国历朝历代人才辈出,又很擅长从历史获得经验值,早早就将各种精髓记载下来,并代代相传,这更让一批批后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变得越来越强。

试问这样一个很强悍的民族,神的加持还重要么?

套用现在流行的话,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朝内观”以实现自我价值,而神只能静静坐在神坛上,成为一种精神文化,一种习俗,与现实的权力搭不上关系。

另外有意思的是,全世界,大概只在中国,会有一部神话,叫《封神演义》,讲的是由人来封神的过程,而且每个神也都是历史上真实的帝王将相,由此可见,在中国人心里,到底信不信神?应该是不信的,中国人更相信自己。

(名著《封神演义》)

那中国的统治者们到底信不信神?

应该也是不信的,因为他们一直在利用宗教文化的精神概念去锁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宗教与神明只是一种维护权利的工具。

三、神权是治国好帮手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人性复杂,要统一管理非常不容易,中国王权们发现与其自己说教,不如借用宗教思想,去影响和控制民众的思想。

统治者最擅长使用一边“引”,一边“压”的方式,将神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得神权只能为王权服务,而不能超越王权的高度。

这一技巧被运用到极致的,要数唐朝。众所周知,唐代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国门开放,丝绸之路带来了伊斯兰教,而东方主流的儒,道,佛学思想也是平等共存。

表面上看,这是统治者对文化的包容,其实是王权利用宗教势力的互相牵制,而暗布的制衡方式。

(唐朝的乐山大佛)

开国皇帝李渊为了维护统治,说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人,所以首先以道为尊。而后其他李唐皇帝们发现佛教文化的宗旨是,六道轮回,因果不虚,劝人慈悲向善,那就借用佛学的宗旨让人民思想趋于稳定和安乐,知足向善。儒家思想非常看重国与民的关系,看重君与臣的关系,尊崇礼仪,谦让。

于是儒家的礼,道家的真,佛家的戒,三教并行的政策,成就了唐朝的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也成就了帝王们稳住自己权利的愿望。

在三教并行过程中,还发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经济发展之路。

寺院香火旺盛,人流多,促进了当时的旅游业,手工业发展,而国家又将盈利来的钱,用于救济百姓,进一步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繁荣,民众体验到了国家给予的“好处”,又会对统治者们感恩戴德,倍加拥护。

(儒释道三教并行图)

顺势牵引宗教文化的传播和推广,用形而上的思维善巧引领了形而下的管理,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治国模式。不过如何平衡和拿捏宗教与王权之间的分寸,也备受统治者关注。

一旦神权势力越来越庞大,影响到政权和利益时,刚刚提到的制衡手段也可被用上当几大宗教派系明争暗斗时,统治者就顺水推舟,削弱大势力教派,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有了武宗灭佛时期。

四、越权的神一定被灭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

在中国,王权是至高无上的。其他人,无论头顶有没有宗教的光环,都不能违背这一点,历史上的“三武一宗灭佛”,就是很好的证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出自杜牧的《江南春》,描写的是南梁时期,爱佛如命的梁武帝, 大规模修建寺庙,推崇佛教到了痴迷的程度,不理朝政,屡次出家,在他的宠溺下,佛教渐渐与政府平分天下,更有甚者以教派的名义侵占粮田和老百姓缴纳的税金。

(梁武帝为自己建立的同泰寺)

梁武帝原本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但痴迷于佛教后却变得刚愎自用,诸事不问。他独宠佛教,不知不觉将手中的权利赋予了佛教独盛的能力,而他疏于管理的治国态度,又让一些不轨之徒有机可乘,做出了许多伤害民众的事,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

失民者,失天下。

梁武帝这个前车之鉴,给后世皇帝们敲响了警钟,他们不再允许佛教肆无忌惮的发展

最后甚至因为太厌恶佛教,直接下令僧人还俗,拆掉了寺庙,烧毁了佛像。更有甚者,北周武帝在境内彻底灭掉了佛教。

(三武灭佛图)

纵观历代王朝,崇尚佛教的君主占多数,可一旦宗教出现要凌驾于君权之上的苗头,那统治者的杀伐果,连老天爷也无法阻止。

文章写到这里,不得不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是有资格骄傲的。

中国人自立自强,在风雨中渡过了泱泱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一直秉持低调而强大的气魄,屹立于世界之巅。

有西方学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神权没有压倒过王权,可能就是中国强大的秘密。

但其实为中国的强大,来自于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乐观与坚韧;来自于中国人尊重历史,珍惜先行者走过的每一步,铭记古圣先贤的每一声教诲。

我们将经验代代相传,又在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每一次重创过后,都不急不躁的继续向前,这是我们炎黄子孙镌刻在骨子里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王权   神权   中国   古圣先贤   佛教   万物之灵   王宫   统治者   根源   民众   宗教   强大   权利   中国人   思想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