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学技术的“拓荒牛”与“领头羊”

□李岱阳(西南大学)

据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不断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将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从50%,75%提高至100%,并阶段性扩大到所有适用行业,各类支持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年度规模已超过万亿元。此外,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将重组科学技术部,精简职能,强化职责。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不言而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经过四次工业革命,人类从蒸汽时代迈步进入智能化时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也因此得到了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新科学技术是必由之路,通过科技提高脑力劳动占比,运用机械化方式开展生产,增加劳动效率,继而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推动社会高度现代化。

要做科技的“拓荒牛”。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传来了值得欢欣鼓舞的消息:我国在月球和火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前列;“中国天眼”FAST已发现超过740余颗新脉冲星;国产大飞机家族不断壮大;中国连续8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全世界第一……然而,还有许多领域的关键技术我国仍处于被“卡脖子”的窘境,《科技日报》曾于2018年发布了中国35项受限的关键技术: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激光雷达、高端电容电阻、航空钢材……每一项技术的背后都是受制于人的困境,我们应当树立这样的观念,唯有将核心技术牢牢攥在手中,才能不被他国封锁扼制,才能低成本高质量发展经济,才能让科技普惠人民。如今,这35项技术中国已经攻克三分之一,其余主要集中在芯片与航空领域,尤其是芯片领域。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强化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增加高校科研投入,大力培养引进科技人才,只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中国科技才能实现破局。

要做科技的“领头羊”,十年来,我国科技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天眼探空、蛟龙入海、北斗织网、嫦娥奔月……在许多领域从“追赶”到“并跑”甚至实现“领跑”,中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交流,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建设全球化的创新环境,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中国不仅自己要站在科技前沿,也要帮助落后国家推动技术进步,实现合作共赢,改变“核心-边缘”理论描述的不平等国际分工现状,做技术共同体的倡导者、引领者、建设者。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我国创新必须实现自立自强,自力更生,从而在乱局中稳步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科学技术   马克思   光刻   稳步前进   天眼   中国   关键技术   芯片   航空   力量   领域   我国   国家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