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喜、怒、忧、思、悲、恐、惊,对人体的健康并非有益

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但是,过度的、持久的情绪波动,则是常见的致病因素。所以,中医学将过度的情志变动,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列为引起疾病的重要因素,称为“七情”。

七情与五脏的关系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指出,精神活动的异常,可以直接影响各脏腑的功能,即为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医家之宗:《黄帝内经》

人们对于激怒、忧思、悲伤、惊恐会引起疾病,容易理解。对于中医所说的喜能致病,则感到疑惑不解。的确,一般说来,喜悦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痊愈都颇有益,正如古人所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然而,过分强烈的暴喜,对人体的健康并非一定有益,有时甚至会因此而致病,像古代的“范进中举”,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

范进中举:(暴喜成癫)

因为暴喜和其他情绪突变一样,也是一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变动,所以也会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偶尔也会见到因突发喜笑而引起呃逆,俗称“笑呃”;也有因暴喜或过度的笑,而引发中风的,俗称“喜中”。当然,这些都是极为少见的例子。我们应当经常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这对健康十分有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黄帝内经   有益   健康   俗称   变动   例子   过分   情绪   因素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