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专制体制的源头,奴性与盲从的根源,商鞅与邪恶的商君书

可能是由于影视剧以及教科书的原因,被历朝历代所不齿的商鞅,在21世纪的今天竟然成了许多人心中所崇敬的人物。


崇敬商鞅者认为是商鞅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因此商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改革家,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历史常识。


这其实是许多人在看历史的时候容易走进的一个误区,就是和王侯将相产生共情,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和这些人处在同一个维度,从而为他们用千百万黎民的骨骸所建立起的霸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如果站在一个普通人或一个小人物的视角去解读历史的内核,我们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有人说商鞅就像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个从未消失过的幽灵,是误闯人间的恶魔,这一点都不夸张。


汉武帝时的丞相桑弘羊曾评价商鞅:“知其为秦开帝道,不知其为秦致亡道”。意思是表面上看起来商鞅让秦国强大了,但其实秦王朝的覆亡也是商鞅一手造成的。


桑弘羊对商鞅的评价可谓是言简意赅,但是桑弘羊只看到了商鞅对秦国的伤害,没有看到商鞅对这个民族的伤害。


商鞅所打造的这个皇权专制的体制让这个东方大国在此后的2000多年里陷入了一场又一场皇权更迭的轮回,国人的奴性思维也因此而深入骨髓。


当愚昧落后的欧洲通过大航海、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走向文明开化的时候,这个东方古国还沉溺于商鞅的体制里面鬼打墙转不出来。


闭关禁海固步自封,以至于在清末遭到列强的围殴,进而沦为了全球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半殖民地,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商鞅。


公元前361年,在魏国没有混出名堂的商鞅来到了在当时被中原诸国视为蛮夷的秦国兜售自己的理念。


在秦国新君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在秦国实施了两次彻底而系统的改革,使得秦国在十余年间迅速崛起成为了他国口中的虎狼之师,战场上秦国的军队所向披靡无人能挡,普天之下,秦国之外已无强国。


但是商鞅魔术般的改革背后也有着极大的副作用,统一六国之后便迅速灭亡,偌大的秦国没有一个百姓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包括商鞅自己。


而根据商鞅思想所编著的商君书被认为是人民噩梦的开始,国人奴性的来源,其余毒遗留至今都还没有降解完。


现存的商君书共计26篇,全书3万多字,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法制等等各个方面,堪称是法家历史上的一部旷世奇书。


但同时也是一本不允许老百姓阅读的书,因为它暴露了中国2000年专制体制的不传之秘,历代君王们就是靠着商君书把百姓治理得服服帖帖。


商君书的内容虽然庞杂,但核心思想就围绕两个字:“农战”。也就是农业和战争。商鞅认为农战是富国强兵的唯一途径。


善于治国的君主要设法使民众只专心于农业和战争,农战要成为民众获取官爵利禄的唯一途径。


而对于从事其它行业的人员,譬如说学者商人手工业者等等,不但不能让他们有获取高官厚禄的机会,还必须予以严厉打击,使得他们不得不归附于君主所设定的体制,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强大。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强调农战其实也无可厚非,可问题就出在商鞅围绕农战搞出了个驭民五术和强国五术,这其中的每一条拎出来都是邪恶至极的。


比如商鞅说“民愚则易治”,商鞅认为国君要想治理好国家,首先要愚民,愚民并不是让人们不读书不识字,而是让人们只读一种书,只接受一种思想,其他思想都是反动的,是必须要清除掉的异端邪说。


就像传销洗脑一样,让民众变得愚昧而麻木,愚民虽然利于国君的统治,但是对整个民族的伤害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东北亚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高丽将军的愚民政策无疑做得非常成功,个体的天赋与发展空间都得到了极尽的压制,人们沦为了将军的生产工具。


大家都把将军当成天降伟人而顶礼膜拜,将军家的统治也因此而稳如磐石,但是整个国家却一片死气沉沉,毫无创新力,最终让整个民族失去了活力,与南边的兄弟形成了天壤之别。


商君书认为有道之国在于弱民,国家要强大就必须要削弱人民的力量,要战胜人民压制人民,可见商鞅变法中的强国之路并非建立在百姓的富足安乐之上,而是直接把百姓和国家放在了两个尖锐的对立面。


为了强化君主的统治,商鞅还提倡在思想上要让百姓时时刻刻都没有安全感,担心外敌的入侵和威胁,这样一来百姓才会对君主有强烈的依附感,才会全心全意为君主效力。


商鞅变法中最残酷的法令当属连坐法了,连坐法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得擅自迁居,大家要互相监督,一旦发现有不遵纪守法的人要立刻检举,若不揭发则十家连坐,导致百姓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当中。


连坐法利用人性之恶让底层互害,大大降低了君主的统治成本,在维护君主专制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副作用之大也是显而易见的。


它摧毁了人性中善的一面,所谓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作为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在连坐恶法的碾压之下已经荡然无存,这样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毫无人性的社会。


商鞅为了维护君主的专制,亲手打造了一个仁义充塞率兽食人的社会,将自己的良知和一生都奉献给了秦君,然而令商鞅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自己全心全意服务的秦王,给自己的回报就是五马分尸。


根据史记商君列传的记载,商鞅最后被处以车裂之刑,然而这还不够,由于担心商鞅家族的人日后造反,秦惠文王追加了族诛的诏令,诛灭了商鞅三族,包括他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也被处死了,可谓是报应不爽。


《盐铁论.非鞅》记载:“商鞅死后为天下人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意思是说商鞅的下场完全是他咎由自取,天下百姓没有一个人为他落泪,更多的都是嘲笑。


事实上在商鞅被处死前的五个月,赵国的一个读书人赵良就已经一针见血的说出了秦国变法的弊端。


赵良对商鞅说,“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一千个人对你唯唯诺诺阳奉阴违的奉承,不如一个人真心的对你提出反对意见。


同样的道理,一个国家要容得下不同的声音,才能称得上一个自信的大国,高压统治下的秦国,人人敢怒不敢言,看起来似乎平和稳定,其实却是脆弱不堪,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在陈胜吴广的振臂一呼之下,这个看似强大的帝国就轰然倒塌了。


对于古代帝王而言,商君书无疑一部经典,可是对于百姓来说就是噩梦的开始。秦惠文王虽然果决的处死了商鞅,但是并没有摒弃商鞅的法令,依然在秦国继续着没有商鞅的商鞅变法。


之后的每一代君主都毫不掩饰他们对商君书的一往情深,从秦朝开始,盲从和奴性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在百姓心中生根发芽,而始作俑者就是商鞅。


商鞅的变法就像是用毒药来治病,最终必将因为毒药而送命,反观商鞅摒弃了自己的良知和人性,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秦国的君主,最终却获得了一个死无全尸被天下笑的下场,只让人感叹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奴性   国君   秦国   秦王   愚民   皇权   公元前   君主   源头   根源   邪恶   将军   体制   百姓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