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因超重卸下的几块石头,却成为了镇国之宝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沉淀下来无数的历史文化瑰宝,这些宝藏也被国内外觊觎。八国联军侵华和蒋介石逃往台湾,纷纷卷走大量国家宝物,历经千年国家文物几经辗转受尽挫折。

2017年,中央电视台推广出一档文物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此节目扩大中国人民对国家宝藏的认识,讲述每个宝物背后的故事与坎坷。

而在国家宝藏的第一期,出现在大家眼前的宝物,被称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陈仓石鼓。

陈仓石鼓历经千年,还能保存在我国成为我国的镇国之宝之一,实属幸运。

但其实,这个现如今的国宝,其实多次经历朝代变更,差点遭受破坏或流落在外。

初次面世

石鼓初次出土是在627年,在陕西的陈仓山。由一位牧羊老人首次发现。

在牧羊老人外出时,突然发现一个形象怪异的花岗岩大石,且这个大石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他有十个面,且体型硕大,像大鼓一般圆润有棱角,上面窄,下面大。大概有三尺高,中间略微凸起,形状怪异。

在牧羊老人将大石身上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后,便见大石露出他原本的真面目。

清理过后,石头上出现许多神秘文字,且笔法怪异,无人能读出大石上所记录的文字。

于是这件事情便被流传出去,一时之间流言四起,怪异频生,更有甚者,迷信为天降神物,要将其供奉起来,虔诚跪拜。

陈仓地区一时之间变得十分热闹,无数文人墨客闻风而动,想要一探究竟,研究石头上所写的文字。

但无数文人墨客一时之间毫无进展,便想着将石头上的文字拓下来带到外面去,遍寻名家进行研究。更有富甲一方者重金悬赏,只为知晓石头上所述之事。

文字之谜尚未解除,但是民间却谣言四起,大石被传的越来越神。

后来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唐王朝一时之间战火四起,自顾不暇,唐肃宗四处逃难。在雍城躲避祸患时,听说陈仓发现如此传奇的故事。便对石鼓十分好奇,想要亲眼见一见这石鼓究竟如何奇特,被人们传的如神迹一般。

于是便命令官员将大石从陈仓山运到雍城,在官员们将大石运到这里之后,唐肃宗便与文武百官一起对他观赏起来。

但是在石鼓被运到雍城之后,战争也随之而来。当时敌军兵临城下,致使文武百官四处逃窜,为了躲避战火,石鼓便被仓促转移。并对外宣传宣扬出去,说是已经损毁。天下文人墨客听到之后,顿感遗憾。

但是在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天下太平之际,石鼓再次被挖掘出来。此次也是陈仓石鼓的第一次转机。

当时安史之乱平定之后,便有地方官吏前来探查石鼓的掩埋之地。并且随行的还有研究历史文物的专家,请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挖掘。

韩愈在得此消息之后,特意上奏恳请朝廷将石鼓转移到京城太学府内进行妥善保管。但是韩愈的请求并未被朝廷所采纳,其奏章被朝堂上积压下来。

还是在公元814年,郑余庆兼任国子祭酒,偶然之间见到被压在底部的韩愈的奏章。被里面的内容所震撼,于是重新上奏朝廷,希望能够妥善保管好陈仓石鼓。

这时长期暴露在外的石鼓,才被转移到妥善之地保存起来。但是为时已晚,石鼓在次被重视时,他已经锈迹斑斑,上面的字迹也残缺不缺。

文人墨客为之遗憾,可惜如此珍贵的石鼓一直未被人们所发现而弃于荒野之中,尤其是在被人们忽视的这段时间本是十面的石鼓,此时却残缺不全,丢失一面。

这也是后来惊动天下引起历代学术争端的作原石鼓。

石鼓自唐朝被发现,又经历唐朝战争。并在战争之中被掩埋,后被遗忘。后一把大火,将其摧毁,仅剩的九面石鼓也被偷走,石鼓至此,在乱世中消失在江湖之中。

宝物终被寻回

陈仓石鼓在唐朝损坏、消失之后,在宋朝在次出现。北宋王朝一统天下,并且逐步攻破占据一方的各路诸侯,全国经济与文化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得到质的飞跃。

在国家逐步稳定之后,宋仁宗开始整理前朝遗留下来的历史档案。在整理档案之中无意发现关于石鼓的记录,通过历史档案中的文字记载,就对遗失上百年的陈仓石鼓产生浓厚的兴趣。

于是宋仁宗便立刻下令,寻找遗失百年的陈仓石鼓。并且以高官厚禄来诱天下之人,为其寻找陈仓石鼓的下落。

而当时任凤翔县知府的正是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人们对于司马池可能没有太大的印象,但是说起司马光却是娓娓道来,因为书本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直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

当时任凤翔县知府的司马池,听到宋仁宗下的命令之后,便尽心竭力的去寻找传说中消失的十面石鼓。意图通过进献宝物,取得帝王欢心,得以加官进爵。

功夫不负有心人,司马驰在几经波折之后,终于找到了消失百年之久的陈仓石鼓,自此陈仓石鼓得以重现天日。

但是找寻到的石鼓仅剩九面,因为在唐朝末期的时候便已经遗失的作原石鼓依然没有任何踪迹可循。

司马池见寻找到的石鼓不全,以此进献帝王恐受其怪罪,于是司马池便想到了一个办法,请能工巧匠连夜加急寻找相似的材料进行伪装,参照遗留下来的作原石鼓的拓本,仿制一块儿假的作原石鼓。

但没想到这等伪劣伎俩,成功骗过并未见过真正石鼓的宋仁宗。而且因其进献有功,宋仁宗还对其进行了封赏。

但是此等拙劣伎俩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宋仁宗是历史上出名的书画帝王,对于诗书品鉴方面,宋仁宗颇有研究,第一次可能并未看出其中端倪,被蒙混过关。

但是多次鉴赏之后,宋仁宗和对其研究的名家学者们很快就辨认出这个经人伪造的石鼓。

宋仁宗得知真相后大怒,收回对司马池先前的封赏,并以欺君之罪论之。

九面石鼓,一经现世,便出现此等风波。一时之间作原石鼓失踪之事,便惊动天下,于是民间便认为消失的一块作原石鼓,便能以一敌九。

顷刻间作原石鼓,在民间便引起巨大风波,无数富豪、文人墨客争相寻找其下落,并为其一掷千金。

直到1052年北宋著名的金石收藏家出现在凤翔,作原石鼓消失案才得到转机。

这位收藏家与石鼓最开始的渊源来自于他也曾重金求取过一份石鼓的拓本,在对照自己手中曾经的拓本后,他发现,这份新的拓本中竟然有作原石鼓的文字。

本来作原石鼓已经消失近百年,不可能再有新的拓本出现在世间,否则宋仁宗怎会皇榜贴满天下,重金相求?却求而不得。

这个发现让他激动万分,他觉得他发现了消失已久的作原石鼓的踪迹。在得到这一猜测后,他再也待不住,便连夜赶往拓本来源之地勘察。

但是当他来到拓本来源之地,太氏村庄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此时的太氏村庄已经荒凉的没有一人入住,因为在半年之前这里的人全部死于瘟疫,官府为了防止瘟疫继续扩散,传染其他百姓。

于是便把这里的房子全部烧光,用大火来烧灭瘟疫,防止病毒传播。而这个消息对于远处赶来的收藏师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

经历过这一切的收藏师身心俱疲,原本激动的心情,顿时像是被泼了一盆凉水一般,无比绝望。

连夜的奔波已经让他无法再行一步,于是便随便找了一家客栈,暂时安顿下来,调整疲惫的身体再回家。

一日清晨,收藏师被客栈后院传来的阵阵磨刀声惊醒。闲来无聊,他便寻着声音来到屠夫门前,只见屠夫拿着已经被磨的闪现寒光的刀,在那里观摩。

但在收藏师走近一看却发现屠夫用的磨刀石虽然破旧,但是依稀可以看出几分作原石鼓的形貌。

于是他便激动的立刻上前去查看,在他仔细查看一番后,便从石面上残存可见的文字可看出,这就是消失百年,被众多人寻找的作原石鼓。

此时的作原石鼓已经面目全非,并且有一部分还被百姓削去,中间部分用于捣米,上面断成两截,还被屠夫用来磨刀。

石鼓上面的文字更是损毁大半,仅剩下面的短短四行文字。

这件事情很快通过收藏师传输上报朝廷,朝廷很快便召集兵马前来护送石鼓回到凤翔,随后又运往汴梁,收藏师因寻找石鼓有功,被皇帝封赏,并赐完整的石鼓托本一份。

自此十面石鼓,终于团聚,但是他颠沛流离的命运却不止于此。

成为镇国之宝

在民国时,陈仓石鼓又经动荡,本一直在北京安稳的生活着的陈仓石鼓。因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故宫宝物遭人觊觎,为保护文物不被外国所虏,国名党便下令将陈仓石鼓运走。

陈仓石鼓虽体积繁重,但国外之人对中国文物尤其喜爱,只要能搬走就绝不放过。

所以在接到上级命令之后,文物专家们便商议如何将文物安全运走。最后在各位专家们苦思冥想之后,终于想到了合适的方法,顺利将宝物整理得当,将其运走。

因陈仓石鼓数量过多且十分繁重,所以用了快一个月的时间才将其运送完成。

再从北平运送到南京的途中,虽经历波折,但还算顺利,为了迎接石鼓到南京,还专门为其修建仓库来存放。

后来侵华战争全面开展,南京也难以保住,所以只能将文物再次运送出去。为了能够保住中国传统文化,专家们不予余力的带着文物南迁。

途中既要避免敌人的飞机轰炸,又要保存好文物,防止被破坏。在运送途中,专家将文物看得比其生命还要重要,历时多个春秋终于将这批仅剩的文物保存下来。

在抗战胜利之后,这批石鼓才从重庆又重新运回南京,在运送途中也是几经波折,运送石鼓的汽车多次发生意外,险象环生。

曾遭遇两次翻车事故,而石鼓也在这次运送途中险些不能保存。

在石鼓运到南京之后,正好赶上蒋介石想要席卷中国所有宝物,将文物全部运往台湾。其中陈仓石鼓也是蒋介石必得之物。

当年正处于解放战争最后时期,蒋介石无力与中国共产党继续对抗,便想带领军队逃出祖国大陆前往台湾。

但在逃跑之时,蒋介石也不忘贪恋财宝,想要将所有能带走的珍贵文物宝藏全部转走。

蒋介石一声令下,国民党便将所有的文物和金钱陆续装到船只和飞机上,分多次运往台湾。但在运送石鼓的时候,其中承载石鼓的飞机却在这时出现意外,迟迟不能起飞。

于是国民党负责押运此次文物的长官便询问:是什么原因没有飞起来?

负责驾驶的飞行员说:飞机过于沉重,飞不起来,但是此时情况危急,长官已经无法在考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只命令他尽快起飞,快速前往台湾。

接到命令的驾驶员愁容满面,不知如何解决现在的情况。于是他就去机舱内,看看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卸下去以减轻重量,便于飞机飞行。

到达机舱内,他就看到几块体型巨大的石头,相对于其他精美的文物来说,这几块石头又大又重,观感很不友好。

他看着这几块石头,似乎并没有什么重要之处,飞行员为了顺利完成此次任务,便决定把这几块看起来无用的石头卸下来。

但就这几块看似简单,又无用的石头,却造成了蒋介石的终身遗憾。

因飞行员不能慧眼识珠,操作失误,造成陈仓石鼓并未被蒋介石运走,继续保存在中国大陆之中。

石鼓颠沛流离的命运如同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一般,互相成就,相互见证。背后的命运紧密相连。

石鼓身上每一道划痕就代表一个时代留下的秘密,身上如同承载中华民族的每一段历史一般跌宕起伏。对待历史文物,我们既要挖掘出其中的含义,又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障他的安全。

因陈仓石鼓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其身上围绕的神秘文字,被我国文物学家一致列为中国镇国之宝之一,存放在博物馆中,永久保存。

对于这件文物,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凤翔县   台湾   蒋介石   拓本   司马   石头   石鼓   文人墨客   南京   宝物   朝廷   唐朝   文物   文字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