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中国第一个海外共和国-兰芳共和国

#历史开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777年,广东梅县人罗芳伯,在西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坤甸成立了“兰芳大统制共和国”,这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也是世界上第二个共和国,兰芳国家元首又称“大总制”或“大唐总长”,罗芳伯被选为第一任“大总制”,又被当地人称为坤甸王。

罗芳伯及其兰芳共和国

兰芳成立后,罗芳伯就派人到北京,请求并入满清,结果被乾隆一句天朝弃民给拒绝,堪称遗憾。兰芳的体制是共和选举制,巅峰时期,几乎全据加里曼丹全岛,超过7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是台湾和海南的20倍。这个亚洲第一个由华人建立的共和国,终因为国力弱小,存在了110年之后,被荷兰殖民者所灭。

但罗芳伯和兰芳共和国,还是在历史上还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罗芳伯

罗芳伯,出生于广东梅县,是客家人,家里耕读传家,颇有田产,足以让他入私塾读书,罗芳伯从小就聪明伶俐,比同龄人成熟的多,从小罗芳伯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

婆罗洲

书中记载:“负奇气,性豪爽,尤喜结纳,自幼学文习武为群儿冠,尝于读书习剑之余佐治耕牧,遇事勤奋,乡里称之。”从中可以得知,罗芳伯,豪爽大气,是孩子王,除了爱好读书外,还喜欢武艺,从小就苦练拳术,读书练武之余,还主动帮家里干农活,非常勤快,乡里人对他多有称赞。

由此可以看出,罗芳伯身上有不同常人的品质,豪爽有大哥风度,常年练武,使得罗芳伯性格坚韧,这些都为他以后在南洋立下功业奠定了基础。罗芳伯除了武艺出众外,还能写一手好的八股文,小小年纪就考中了秀才功名,年轻时候的罗芳伯也是心有大志的。

少有侠气

但罗芳伯的功名之路也就到此了,之后多年,在乡试中屡屡碰壁,成为落魄书生,在乡下给人教书为生,穷困一直伴随到他到34岁,多年屡试不第彻底熄灭了罗芳伯的科举之路。当时广东福建一带掀起了下南洋开金矿的热潮,

对罗芳伯来说,这是他命运的转折点,“盖闻金山之胜地,时怀仰止之私衷,乃怀壮游之志”。1772年,34岁的罗芳伯和近百同乡下南洋,乘船下南海,直达西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罗芳伯在其做的《游金山赋》中,描绘了这一事件。

到了婆罗洲坤甸,罗芳伯重操旧业,教书为生,这里华人华侨很多,但生活比较艰苦,于是好任侠的罗芳伯组建了采金公司,改善当地华人的生活状况,罗芳伯此举,不仅改善了华人的生活状况,还使得他在当地华人中颇有威望,终于罗芳伯的一腔韬略有了施展的地方,他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也表现了出来。

罗芳伯遗像

温饱解决了,但金矿也引起当地海盗的觊觎,婆罗洲鱼龙混杂,治安非常差,不仅有当地土著,也有海盗,经常骚扰华人百姓,百姓苦不堪言,这时候罗芳伯再次站了出来,团结华人,组建“同乡会”,也就是“兰芳会”,一个帮派性质的行会,目的就是为了团结华人,对抗外族的欺辱,但罗芳伯为人处事公正,不仅同乡当地华人服他,连土著也都知道他的威名。

在此之前,华人聪明但喜欢内斗不团结,勤劳致富却经常被当地土著,荷兰殖民者盘剥,海盗欺辱,罗芳伯组建“兰芳会”,这一情况发生很大改变,“兰芳会”相继击败当地海盗和觊觎金矿的势力,还联合土著苏丹,多次击退海盗的进攻。

到1776年,罗芳伯在西婆罗洲彻底站稳脚跟,当地的土著苏丹为了感谢他击败海盗,把金矿和附近十几万百姓,划归罗芳伯管理,也是这一年罗芳伯把“兰芳会”改为“兰芳公司”。“兰芳公司”成立后,很快附近华人势力来投,不到一年,兰芳公司就有超过3万多部队,数十万华人和土著百姓归附。

兰芳公司

1777年,兰芳公司众高层和当地土著苏丹,多次要求罗芳伯成立政权,无奈下罗芳伯在坤甸成立了“兰芳大总制”共和国,罗芳伯愿意当国家元首,但拒绝当国王,兰芳国家元首称为“大唐总长”。

兰芳共和国成为继1776年独立的美利坚共和国之后,世界第二个共和国,兰芳共和国首都在坤甸东万律,人口110万,规定元首由选举产生,兰芳的成立注定要名垂青史。

兰芳共和国

兰芳共和国作为华人第一个共和国,抛弃了家天下世袭制的传承,采用国家元首由民主选举产生,一种禅让和选举相结合的政体。这是民主政治的一大进步,在欧洲文艺复兴,都处于帝制时期,先是新大陆美利坚共和国,而后在东南亚西婆罗洲诞生了兰芳共和国。

兰芳共和国

兰芳国家的体制,完全不同于清朝,也不同于西方任何国家,但却建立了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制度。看着类似于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但是兰芳国家分的更细,分为司法、军事、财政、经济、教育5部分。

行政上,国家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组成,中央自不必说,国家元首为“大总制”,其余为各部部长,地方政府分为省、府、县三级,各级行政长官均由选举产生,国家大事和地方政务,大家商量着来,其实就是后世议会制的雏形。

兰芳版图的变迁

立法司法方面,兰芳非常重视,制定了依法治国的国策,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因为兰芳公司带有浓浓的帮会性质,加上合并了天地会,所以在司法上有天地会的行事风格,普通口角红绸大烛赔礼道歉,打斗处以鞭刑,杀人奸淫掳掠等重罪,斩首。

军事上,中央有国防部,兰芳因为人口少,所以并没有大量常备军,只有少量军队驻扎在战略要地,但实行的是全民皆兵,工农兵合一的制度,平时耕种工作,青壮定期接受军训,采用西洋军队训练模式,并开办了西式军械厂,打造西式火器枪炮,可以说兰芳国家的火器化程度远超清军。

19世纪的兰芳军队

文化教育,兰芳国上层主体为华人,且罗芳伯本身文武双全,对于传统文化教育非常重视,文化上,国家法定假日,国民穿汉服,平时则以长袍马褂或西服为主,官兵制服也类似清朝绿营兵。教育上建立中文学校,聘请清朝儒生教授兰芳青少年,以示不忘民族之本,但同时教授兰芳少年西式知识。

经济上,兰芳鼓励工商业,规定矿山由国家统一经营,组建国企,同时建立了完备的税收制度,设立各级税务督察官,针对不同的行业征收不同的税率税收。各行各业均要缴税,在这样的营商环境下,兰芳经济非常繁荣,同时,兰芳还发行了自己国家的货币。

兰芳货币

兰芳的国家政体,其实是罗芳伯自己的政治理念,并结合了兰芳的现状和参考西方政体,创立的近代民主制度,而且罗芳伯自己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兰芳的各项法律法规。关注民生疾苦,比如兰芳刚建国,就遭遇了鳄鱼灾害,国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罗芳伯就带领部队,亲自组织驱逐鳄鱼,消除了鳄鱼灾害,至今加里曼丹岛上鳄鱼没有成灾应该感谢罗芳伯。罗芳伯的以身作则,使得兰芳国家形势蒸蒸日上,大家齐心协力,披荆斩棘,苦心经营下,使原本蛮荒的加里曼丹岛,渐渐兴旺起来,东万律、沙拉满、山口洋先后繁荣起来,成为鱼米之乡,大大增强了国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巅峰时,兰芳几乎全部占据婆罗洲的土地,面积超过70万平方公里,是台湾岛的20倍。

巅峰时的兰芳版图

想要并入清朝的兰芳

罗芳伯建立兰芳后,虽然华人团结在一起声势不小,但和当地的土著,以及荷兰殖民者来说,毕竟势力弱小,而且兰芳的繁荣引起荷兰殖民者的觊觎,罗芳伯也知道兰芳不是荷兰的对手,于是决定给自己找个大靠山,就是清朝。

此时的乾隆已经登基40年,清朝国力强盛,英国殖民者都不敢轻易得罪清朝,更何况是荷兰殖民者,于是兰芳成立没多久,罗芳伯就派人前往北京,朝拜乾隆,请求归附,并入清朝版图,这块鱼米之乡完全开发足以养活数千万百姓。但乾隆自恃天朝上国,闭关锁国,愚昧自大,以兰芳为天朝弃民为由,拒绝了兰芳的并入请求

这个拒绝,称为罗芳伯一生的遗憾,但兰芳并没有对外公布,并对外宣称兰芳已经是清朝的藩属国,这样震慑住了荷兰殖民者,使其不敢再明目张胆骚扰兰芳。在兰芳影响下,东南亚随后建立了将近20个由客家人建立的共和国。

清朝版图

但清朝很快衰落下来,两次鸦片战争,揭开了清朝虚弱的真面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其他小的华人共和国。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荷兰殖民者大举入侵兰芳,兰芳全民抵抗,但终因国力弱小,首都东万律被攻占,之后兰芳遗民组织反抗军,继续反抗荷兰侵略,直到1886年,反抗军彻底被剿灭,这个存世110年的华人共和国灭亡。

从1777年兰芳建国到,罗芳伯担任兰芳第一任大总制18年,于1795年病逝,临终前推举了江戊伯接任兰芳大总制。兰芳此后的7任大总制皆由上任大总制临终或者退休前推举。这种民主选举制度,影响了后来的民主政治制度。

罗芳伯和兰芳共和制开发建设婆罗洲,极大提高了当地华人华侨的经济和文化程度,这些至今还被当地人所铭记,东万律的兰芳公学,坤甸的罗芳伯纪念厅和墓地,以及罗芳伯老家梅县的罗芳伯纪念馆。

兰芳公馆

无不在昭示着罗芳伯的历史贡献,此外许多历史学家用笔记录了罗芳伯及兰芳的披荆斩棘和风风雨雨。印尼当地政府也举办各种几年活动或者以地名命名,以感谢罗芳伯和兰芳对加里曼丹的贡献。

下南洋

华人下南洋的拼搏无畏奋斗精神,也成为特殊时代中华文明的缩影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共和国   加里   土著   南洋   乾隆   婆罗洲   殖民者   荷兰   清朝   海外   华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