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自知功高震主,赶紧告老还乡,皇帝:朕不杀你,你留下便可

可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四大名将也只有他一人,能够功成身退,寿终正寝。

他的子孙后代也全部继承了他的优良传统,在军事作战上非常厉害,他的儿子王贲,灭掉了齐国和魏国。孙子王离也不甘示弱,秦朝末期,他是中流砥柱的存在,在领兵作战上,颇有王翦的神色。

王翦厉害的不仅是行军打仗,他为人处世也相当圆滑,和大多数功高震主的将军不一样,王翦能够清楚认知自己的地位和处境,做出最正确应的判断和决策,所以他才能活到最后。

后来他知道自己战功赫赫,担心会引起秦始皇的猜疑,所以他主动提出告老还乡。没想到秦始皇却说:放心留下,我不会杀你。

一、初显身手的王翦

历史上有很多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征战多年都毫发无伤,但多数都死于自己人手里。他们或是因为功高震主,或是因为小人陷害,秦国的白起,赵国的李牧,宋朝的岳飞,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最后都死在了自己所效忠的皇帝手下。

将军是一个高危且矛盾的职业,如果想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那必须通过军功来证明。但是战绩太过华丽也不行,如果遭到小人的妒忌,被扣上佣兵自立的罪名,最后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那王翦为何能避免鸟尽弓藏的悲剧呢?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白起,李牧,廉颇和王翦,王翦因为早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所以在他成名之前的经历很少。

只知道他平时喜欢熟读兵法,在秦始皇手下做事,紧接着镜头一转,就到带兵攻打赵国的情节了。中间他经历了什么,我们后人无从知晓,但有一点可以看出来,王翦出身应该是很普通的,如果是家境显赫的大家族,史书上一定会有相关记载。

而史书上没有记录王翦是如何成名的,这说明他最初一定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没有值得吹嘘的地方,是一个白手起家的成功者。

公元前226六年,王翦成名的机会来了,在和赵国的作战中,他以少胜多,连下九城,从此一战成名。第一次带兵作战就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战绩,如果让他发展起来那还得了?

如此优秀的人才也引起了秦王的注意,秦始皇觉得王翦是个人才,一定要重用。但这时朝廷仍然是吕不韦在背后操控,秦始皇的势力远不及他,不过秦始皇懂得韬光养晦,暗中和王翦走得非常近。

后来秦始皇谋划已久,策划了一场兵变,王翦在这场行动中护驾有功,将吕布伟和他的同党一网打尽,王翦也彻底获得了秦始皇的信任,成为他身边的大红人,至此王翦将开启他几十年南征北战的生活。

二、解甲归田

有了秦始皇的支持,王翦就能百分百发挥自己的作战才能,公元前230年,赵国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旱灾,全国颗粒无收,军队也没有饭吃。这对于秦国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王翦接到命令,马上向赵国出发。

赵国派出李牧迎战王翦,秦国之前已经派兵攻打了好几次,都被李牧给打跑了。而王翦没有和李牧正面硬钢,而是玩起了攻心计,他贿赂了赵王身边的郭开,让郭开向赵王诬陷李牧,随后李牧就被莫名其妙地调走了,王翦不被吹灰之力就打败了赵军。

这时赵王才追悔莫及,郭开此时又对赵王劝降,后来赵国大开城门,让秦军进城,只能说昏君不配拥有这等名将。

在这一战中,李牧就是典型被自己人害死的例子,当然也不能说李牧不够聪明,而是王翦很狡猾。加上李牧也是人,他并不能读懂别人心中的想法,断然没有想到身边有郭开这个汉奸,也忽略了赵王对他的信任程度。

几年之后,王翦的儿子王贲,代替他父亲消灭了燕国。之后秦王又把目光瞄向了楚国,楚国是第二大势力,李牧认为想要攻打楚国,最少也要60万人。秦王表示60万太多了,旁边年轻的李信则跳出来胸有成竹的表示,自己只需要20万人马,就可以打败楚国。

王翦见秦始皇没有听取自己的意见,随后表示自己年事已高,不想再参与这些纷争了,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秦始皇直接回答他说:放心留在这里吧,我不会杀你。王翦得到肯定后留了下来,不过他后来真的很少参与朝廷中的事了。

三、王翦的聪明

秦王想用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于是就听了李信的话,李信也认为带20万秦军精锐,就可以对抗整个楚国。没想到对手如此强悍,轻而易举地就把自己打得丢盔弃甲,最后带着一帮残兵败将回到秦国。

秦王后悔不已,没办法只能再请王翦出山,王翦早就料到是这个结果,但是面对秦始皇的邀请,他也无法拒绝。王翦表示自己攻打秦国可以,不过仍需要60万大军,在此之前,根本没有过60万大军齐出的先例,为了统一六国,秦始皇一狠心,满足了王翦的要求。

在出发之前,王翦又提了很多条件,他希望秦始皇能赏给他很多良田豪宅和存款。秦始皇说只要攻灭楚国,要什么有什么,而王翦的回答很直接,他说我这是为了子孙后代考虑。

一句话打消了秦始皇的担忧,同时王翦也表明,他是一个比较看重利益的人。如果以后有人诬陷他拥兵自立,他可以说我更看重的是奖赏,对造反没兴趣。

后来王翦带着60万大军,用了一年的时间终于打败了楚国,回国后,他也得到了自己应有的奖励,也没有被秦始皇卸磨杀驴

四、总结

王翦为何能这么出名,不仅是因为他战功赫赫,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而是在狡兔死走狗烹的这一规律再,功成身退实在是不容易。当然,秦始皇如果真想杀掉王翦,也只是动动手指头的事情,之所以没动手,是因为他知道王翦确实没有造反的心思。

了解王翦不管拥有多大的权力,也不会影响自己的统治,所以他才会对王翦坦诚相待,告诉自己不会杀他。王翦心里也清楚,秦始皇对他足够信任,加上能清楚认知自身地位,和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警惕性。他才能够得以善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告老还乡   秦国   秦王   楚国   功成身退   战功   作战   子孙后代   名将   战国   将军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