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之三国正史28:吕布的权力心思,行为错误但逻辑正确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四》(老规矩,引文可以不看)

【原文】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少言辞,所将七百余兵,号令整齐,每战必克,名“陷陈营”。布后疏顺,以魏续有内外之亲,夺其兵以与续,及当攻战,则复令顺将,顺亦终无恨意。……布知其忠而不能从。

上文的主人公是吕布手下的第一猛将——高顺。

史书没有专门的关于高顺的传记,他的事迹都零零散散的出现在吕布、刘备等人的传记中,这些大多记载在《三国志》《英雄记》中,《资治通鉴》很好梳理后写入其中(这也是编年体史书相对于纪传体史书的一个好处)。

在各类史书中,高顺的武将形象几近完美。

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少言辞,所将七百余兵,号令整齐,每战必克,名“陷陈营”。

简而言之,高顺话少、人狠、威望高、战斗力强。

特别是是手下的“ 陷阵营”,七百余兵,号令整齐,每战必胜。

这样的下属、这样的队伍,是每个领导梦寐以求的。

但是,吕布对高顺就是不信任,反而还疏远他。

很多人不理解,认为吕布是被左右的小人缠绕,蒙蔽了双眼。

其实不然。

只要你设身处地站到吕布的位置上看问题,也许是另一种不同的结论。

1、高顺“伟光正”的个人形象,与吕布的“失败者”形象形成了强烈对比。

吕布自被董卓旧部赶出长安后,先投袁术,被袁术拒绝。改投袁绍,被袁绍猜忌。

不得已依附张杨。

此后,在被曹操打的无处可去的时候,吕布逃到徐州依附刘备,还直接从刘备手中拿下了徐州。

但随后,吕布又与袁术的打打和和,胜少负多。

一路走来,吕布犹如丧家犬,居无定所,简直是失败专业户,想必吕布部队的军心也是不稳的

高顺的“陷陈营”军纪严明,每战必克,这就有点“名”高盖主了

不仅吕布的脸上挂不住、心里犯嘀咕,而且其他人也会在高顺的对比下,对吕布的指挥才能产生怀疑。

2.吕布军中出现了高顺的“独立王国”。

基于上述分析,吕布自然而然要削减高顺的威望和实力,把高顺的部下拨给自己的亲戚魏续来指挥。

然而,史书又记载:

及当攻战,则复令顺将。

等到需要冲锋陷阵时,指挥权又交还给了高顺。

这说明什么?

表面上看,高顺的业务能力确实强,冲锋陷阵的事情还真干不了。

实际上,反过来也说明“陷陈营”只听高顺的。谁来都不行,只有高顺行。

这就是触及底线的原则问题了:

吕布的部队出现了独立王国, 谁都指挥不了。

而偏偏这个王国的主人形象完美、威望极高,手下的部队对他忠诚可靠,而且战斗力远高于其他部队。

这就不得不让吕布多长个心眼了:即便你高顺对我非常忠诚,但不能保证你的手下也一样忠诚于我。

黄袍加身的事情,虽然是一千年后发生的,不代表现在现在不会发生。

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吕布即便知道高顺的忠诚之心,也会宁可信其有,逐步疏远高顺。

布知其忠而不能从

这都是权力安全的基本规律决定的。

不管领导者选择的行为对不对,权力的思考逻辑就是这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资治通鉴   独立王国   徐州   正史   冲锋陷阵   史书   号令   手下   忠诚   部队   逻辑   心思   权力   正确   错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