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小人物-小于成龙

清代康熙一朝出了两个叫于成龙的著名人物。他们曾一起共事,均官至一品总督,都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出生早的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谥号清端,即清端公于成龙,籍贯山西;出生晚的于成龙(1638-1700)为汉军镶红旗人,字振甲,号如山,谥号襄勤,直隶固安人。《清史稿》记载:“同时两于成龙,先后汲引,并以清操特邀帝眷,时论称之。”有人称两位于成龙为老于成龙和小于成龙,直隶坊间有民谣称颂道:“前于后于,百姓安居”。 我们熟知的就是被称为“于青菜”的老于成龙,那个对自己家人近乎苛刻的“清官第一”。

我们今天讲的是“后于”也就是振甲于成龙,这个于成龙出生在辽宁,世代军籍,11岁随家人迁居北京,由于他是旗人,不必参加科考,后来过继给了无子嗣的伯父于得水被蒙荫成为直隶永平府乐亭县知县。这是他的第一份官职那年他31岁,从此他开始了不辱这个伟大名字的政治一生! 讲一个很牛B的纪录,于成龙是继明朝海瑞之后,又一个让百姓冒着被流放的风险让其留任的政府官员。康熙八年也就是于成龙做乐亭知县后的第二年,由于乐亭狱司的马虎让罪犯逃脱,于成龙被降职调用,乐亭县百姓顾明亮等人去北京景山上书,请求于成龙复任乐亭。吏部讨论后不准,并将顾明亮等人发配到尚阳堡。乐亭人王尔正等人竟奋不顾身,趁康熙巡幸北京琉璃河之机,再次向康熙皇帝乞求于成龙复任。吏部讨论后仍然不准,王尔正等人也被发配到尚阳堡。康熙皇帝觉得事有蹊跷:为何百姓甘冒流放之险而乞求知县复官?便命直隶巡抚金世德核实。金世德调查后开列了于成龙的十七条善政。康熙皇帝认为民心难违,善政可嘉,下旨令于成龙重新出任乐亭知县。于成龙复任后慨叹:“天下有贪官,无刁民,民之刁皆官致之。官言民刁,即非良吏。” 警世名句!!!

康熙十八年,又是巡抚金世德,在他的推荐下,在家丁忧3年后又回到乐亭知县任上的于成龙,推任为通州知州,上调了一级,于成龙离开乐亭那天,乐亭士绅在县衙为其饯行,百姓也纷纷前来送行:“老幼拥马首,涕泗长流不绝”。于成龙也流泪让大家回去,但百姓“遣之不去”,有些人依依不舍,一直将其送到通州才返回乐亭。 到了地级市做官于成龙有了更大的平台,他开始在通州办公学,免除了贫苦人家的学费,他大兴土木,把通州大大小小的桥梁堤坝都修理了个遍,而且都是身先士卒,因此于成龙手下干吏层出,具备不完全统计,通州三年于成龙推荐干吏30多人,皆在各个任上风评极佳。 于成龙还是个断案高手,清朝不仅仅有《施公案》,还有《于公案》也是传奇于世的名作。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两个于成龙终于有了交集,直隶巡抚于北溟(山西于成龙)迁两江总督,他惺惺相惜,推荐提拔清操久著的知州于成龙(于振甲),康熙帝即亲自提拔他为江宁知府,又上调了一级。这一级调的很关键,从此于成龙走上政治生涯的康庄大道,同年因为江南河涝于成龙破格升为安徽按察使,四品京官! 他做上了安徽按察使于是就有了和河道总督靳辅的那次世纪之争,通过实地勘研,于成龙得出结论:应先疏浚入海口,泄积水,使河渠沟汊露出埂岸,然后次第修治。这个方法却得到了靳辅的强烈反对,靳辅认为因在高家堰修筑重堤,而疏浚海口会导致海水倒灌,双方进行了长达3天的争吵,最后于成龙被靳辅说服了,原因是于成龙的方案有让百姓再次受灾的风险,康熙听说后对于成龙大加赞赏。

康熙二十五年于成龙升任直隶巡抚,观其在任上,总是爱民如子,廉洁奉公,不畏强暴,康熙二十六年四月,五十岁的于成龙被皇帝加太子少保衔。康熙说了这么一段话:“国家设官分职,原以绥靖地方,惠养黎庶。督抚为封疆大吏,表率属员,尤须才守兼优,谙练政务,方于吏治民生实有裨益。巡抚于成龙自为县令以至郡守,素秉清操,爱民尽职。遂从臬司超擢巡抚。简任以来,孤介自持,清廉益著,厘奸剔弊,扶弱锄强。境内谧宁,旗民允服,殊为可嘉。从优特加太子少保,以为廉能称职者劝。“ 得到皇帝的重视,于成龙更加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为他最后活活累死埋下了伏笔,我们来看看后面他做的事情,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开始北征噶尔丹,康熙带走了大部分的官员,却让于成龙守北京,大大小小的京师事务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虽然第一次北征没有成功,但是于成龙守家有功升他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兼镶红旗汉军都统,地位相当高了,不过后面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康熙三十一年,河道总督靳辅病世,于成龙临危受命出任河道总督,河道总督这个差事是最不好做的,看看靳辅就知道了吃力不讨好,果不其然很快就出事了,以前修河道都是用民夫,民夫是强征的,政府认为你有义务,工钱很少,而且大部分还要兼顾自家农活,很是辛苦,于成龙就建议政府设立河工所,所有河工为政府养职人员不用民夫,这个建议触犯了强大的政府利益集团,于成龙抗击不下被革职留任,说好听点就是准予他戴罪立功,说难听点就是不给钱让你白干,于成龙倒是不计较,可是民夫的疾苦让他很是痛心。 不过很快他的养父于得水过世,于成龙回家丁忧,不过不等他清闲一会儿,康熙开始了连续两次北征噶尔丹,康熙急招在丁忧的于成龙,让他督运粮草,两次!!这两次基本耗干了于成龙,不过真要了他命的还是河涝,打完噶尔丹后,由于新任河道总督董安国的无作为,康熙又想起了于成龙,这次让于成龙彻底的死在了河道总督的任上,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二月二十七日,于成龙病死在河道总督任上,享年六十三岁。 清朝出了两个于成龙,成就了不仅仅是康熙盛世,他们成就的是中国官员的典范,“天下有贪官,无刁民,民之刁皆官致之。官言民刁,即非良吏。“这句话真真正正是适用于千秋万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乐亭   噶尔   民夫   通州   成龙   巡抚   知县   总督   河道   小人物   康熙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