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僧”姚广孝和福建长乐的关系

姚广孝这一位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与郑和下西洋选址长乐可有直接关系。他为何又与福建长乐扯上关系。

此前,几乎所有的史书都记载姚广孝是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但福建长乐的《姚氏族谱》族谱上赫然出现姚广孝和他的父亲、祖父的大名,根据姚氏族谱记载,状元姚勉之弟邦佐的四子即是姚广孝祖父。姚广孝的祖父姚义翁因夷乱华,嗜志不仁,游学江湖,寓居于南京、苏州、长州。姚广孝的父亲姚孟屿生二子,长子讳广仁,居浙江慈溪,次子讳广孝,为湘城妙智僧。

由此可见,姚广孝虽然出生于江苏长州,但他的祖籍地在福建长乐。


姚广孝是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他的战术变化多端,靖难之役中有时主张防守战,有时主张闪电战,朱棣皆听其计,他也是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缁衣宰相。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他的一生相当传奇

在力助朱棣登基之后,姚广孝还低调地在幕后做了几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是和解缙一起主持修纂《永乐大典》,二是促使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并亲自规划建设了北京城。另一件他也参与,却不太为世人所知的事就是“下西洋”。

永乐元年(公元1402年),出身回回教门、笃信伊斯兰教严格执行“一神教”的教规郑和被姚广孝收为佛门弟子,起法名为“福吉祥”。此后,郑和经常以“福吉祥”之名出资刊刻佛教经典分发至各寺院。由此可见,姚广孝和郑和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当时,具备远航能力的人员众多,而独独选中了郑和作为下西洋的统帅,应是和姚广孝的推荐分不开。据说,第三次下西洋时师徒二人还曾同行。

这一点在《姚氏族谱》的记载中得到了印证。谱中载“事竣,诣阙复命”。专家解读为:姚广孝奉永乐皇帝圣旨秘密参加下西洋(第三次),事情办妥后他回宫向皇帝复命。


同时,姚广孝还直接参与修建了长乐龙峰书院。龙峰书院坐落于长乐市潭头镇二刘村龙峰山上,为长乐最早书院之一,院祀朱熹和刘砥、刘砺三贤士。永乐九年(1411年),姚广孝“言念祖考道学传芳,与刘君兄弟履之、用之结契金兰,操觚染翰紫阳朱太子之门,遂创立岩屋,崇祀先师,以作高山之仰”,所以“同中贵(郑和)新龙峰书院”。书院一修好,长乐县城就传出“首石山鸣出大魁,十洋成市状元来”的佳话。据史载,仅从永乐四年至宣德八年,长乐就出了11名进士、41名举人。现在龙峰书院还有人像石雕一座,因为年久风化严重,模样难辨,有人说它是郑和像,也有人说它就是姚广孝像。

姚广孝晚年还主持重修了《永乐大典》,其中参修的长乐人就占了6位。

亦在姚广孝的推动下,郑和七次下西洋最终选择在长乐伺风起航。每次出海前均要在长乐停留,补给物品和等候季风到来,少则几个月,多则十来个月,然后经五虎门出海。其组织规模相当庞大,船只多达千万余艘、最少也有48艘。随从人员从领导到民梢、余丁,最多时近三万人,少的话也有二万余人。郑和下西洋促使了长乐人对海外有了更多的了解,移民去南洋的人数逐渐增多,把国内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华文化带到了南洋各地,同时也引进番薯、玉米、花生、烟草、棉花、西红柿等农作物,带回珍珠、宝石、玻璃、象牙等异国特产,大大促进长乐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永乐十六年(1418年),姚广孝病逝于庆寿寺,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根据遗嘱所说葬于长乐寺。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长乐   福建   长乐市   石山   紫阳   伊斯兰教   南洋   苏州   宰相   江苏   祖父   永乐   大典   状元   书院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