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古城记:漳州延安南路上的银行

在漳州市城乡规划局近期公布的中心城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中,我居住多年的延安南路125号原工商银行旧址赫然列入其中。虽然迁离那里已经20年了,我至今仍很怀念。

延安南路,位于漳州老城区的核心地段,南北走向,旧时分两段,民国之前称为马坪街(起于中山公园东门,终于台湾路)和断蛙池(起于台湾路,终于厦门路)。1926年起统称三民路。


这里曾经是漳州老城最繁华商业街区,明末清初就聚集着从事金银首饰加工及买卖的店铺。辛亥革命后“金仔店”更是得到大发展。

1919年陈炯明率粤军进驻漳州建立了“闽南护法区”,拆除了部分城墙,用城墙的条石来修建道路,把这段路拓宽成漳州最宽的街路。一时间,延安路两旁骑楼林立,商铺遍布,其中钱庄银庄、金银铺、银行机构占了大多数店面,一时成了漳州城最繁华的街市。解放后这里称为延安路,1956年拓通延安路北段,这里改称延安南路。


据史料记载,自民国初年起至1949年漳州解放止,这里先后出现了农工银行、民兴银行、民有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福建省银行、集友银行等8家银行及其代理机构。

农工银行,1922年初时任汀漳龙道道尹汪守珍创建,地址在原“新闽学书局”即现延安南路52号(解放后,曾被用作漳州市商业局、芗剧团办公、排练场所)。主要业务是办理存款、放款和代理道署金库,并发行纸币取代铜元在市面上流通。1926年10月,北伐军将领何应钦率国民革命军进入漳州后,农工银行关闭。

民兴银行,1928年国民革命军四十九师师长张贞创办,地址就在原农工银行旧址。张贞进驻漳州,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为扩军备饷,遂创办民兴银行,当时主要资金来源是国民政府拨给的经费和收缴的各种税收,特别是鸦片税捐。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攻克漳州,张贞溃败,民兴银行停业。

民有银行,1928年地方绅士林者仁任龙溪县县长,以屠宰税捐为主要资金,与商人合作创建民有银行,地址位于现延安南路125号。主要业务为收缴县辖各类税款和对个人、企业办理存款。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攻克漳州,时“各银庄由于存户滚支,地方官办的民兴、民有银行亦受政局和信用的影响而先后停办,进行债务清理”,至此民有银行也宣布歇业。

中国农民银行,1934年前后,中国农民银行进入漳州,以原民有银行旧址为行址,设立漳州支行,首任负责人王镫,主要业务是经办军饷,发放农田水利贷款。经营时间长达14年。1948年,因时局紧张,紧缩信用,停止一切放款业务。隔年奉命结束在漳事务,迁往台湾。


中央银行,1934月中央银行初次在漳州设立兑换所,后升格为办事处,地址在厦门路,三年后奉命撤销。1942年9月,中央银行漳州办事处复办,地址就选在现延安南路127号。该办事处主要业务为经理国库,经办发行货币,行庄票据交换,经理公债,管理外汇,兼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1945年10月,因占据厦门的日寇投降,漳州办事处奉命移设厦门,但仍以漳州办事处名称继续营业。

中国交通银行,1935年7月在漳州设立支行,地址位于今延安南路94号。主要业务为存款、放款(侧重于办理工矿、交通及生产事业的放款)、押汇、储蓄、汇兑、代理保险,并代理发行货币。1949年7月奉命结束营业,前后经营15年。


福建省银行,1936年3月在漳州设立办事处,地址先选在厦门路,升格为二等分行后迁至延安南路原民兴银行旧址。主要业务为代收缴省库、国库款项,兼营存款、放款、汇兑、信托、储蓄及发行辅币。1948年,因政局动荡,市场物价飞涨,漳州分行奉命结束业务。

集友银行,由著名的华侨陈嘉庚等人所创办,1946年5月集友银行在漳州设立办事处,后升格为支行,地址在原建康钱庄旧址(今延安南路古城记忆馆一带)。股东大部分是海外华侨和厦门大学、集美学校校友。主要经营存款汇兑和抵押放款及侨汇等。1949年6月支行裁撤。


这些银行旧址在解放后被改为他用或在近几年的旧城改造中被拆除,唯一保存完整并继续作为银行场所使用的仅为延安南路125号工商银行旧址。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龙溪地区,军管会进驻漳州。因银行与国民经济及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旧银行随政权更迭而倒闭,新政权为保障社会经济民生的正常运行,必须有新的银行来承担起恢复和发展漳州经济的重任。


军管会派军代表陈铁,率联络员孔祥集、李树森等人对漳州各银行进行接管,于1949年9月27日在原农民银行旧址、即延安南路125号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漳州支行,经理陈铁。

1950年升格为漳州中心支行,并搬迁至原新华西路的中国银行旧址,陈铁任行长,隔年又改称龙溪中心支行,原支行则变成了营业部,由副行长王学敏兼任主任。1953年营业部撤销,成立了漳州市支行。银行通过对私营企业办理存、放、汇款业务,并开办个人储蓄业务,包括侨汇,既将营运资金纳入国家流通渠道,也使市场开始重新焕发生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民国时期,由于旧政府数次贬值货币,百姓手中的财富被掠夺一空,生活艰苦,所以个人存款很少,再加上百姓对新政权不甚了解,对银行信用有所怀疑,所以工商户来办理业务者不多。人民银行工作人员于是加强宣传服务,登门收款,定立互惠合约,特别是举办“折实储蓄存款”,以白米、细布、油、木炭四种实物按一定数量的价格算出折实单位,每日凭此收储和支付,同时又大力宣传“参加爱国储蓄,支援国家建设”,增办定活两便有奖储蓄,很快情况便有了好转,个人储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我在银行工作近40年,对漳州银行的变迁、发展颇为感慨。我查阅了《芗城文史资料》、《漳州金融志》等文献资料,记录了老银行干部的回忆,整理成文字,聊以备忘。怀着对故居的往日情怀,我很期待这幢漳州银行旧址能够在旧城改造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注:延安南路工商银行旧址大楼后面空地围墙外是共和路,靠近“五星聚奎坊”残部。围墙内有一石柱横躺着,长约3米,横截面约40x50厘米,上有镌刻文字,疑是1919年陈炯明治漳时拓宽马路拆“五星聚奎坊”时弃置的牌坊构件。如是,则应是建此银行围墙时无意中把它围进来的,这就可推测出银行的建筑时间,在1920——1924年之间。


作者介绍:


陈满根,漳州人,1941年出生,画家、文史专家。其画作富有地方特色,充满生活气息。曾出版水彩画册《水彩芗韵》《唯有乡情最诱人》,文章见于《闽南日报》《芗城文史资料》等报刊。


陈璇,漳州兴业银行干部,先后有几十篇文章发表于各级刊物,其中有多篇科研论文发表于金融期刊。

图片:南风侨批馆 《漳州古城旧街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漳州   延安   国民革命军   中国工农红军   中央银行   漳州市   银行   农工   旧址   厦门   支行   存款   古城   办事处   地址   业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