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为何忌吃姜?民间习俗“3忌3怕和3要”指什么?弄懂早受益

春发声,惊雷阵阵醒百虫。春天是气温回暖,万物复苏,蛰虫出动的日子。而惊蛰作为一年中的第3个传统节气,人们在这天更有着“惊蛰至,春耕始”的做法。

但是惊蛰这天,民间饮食上多有不能吃生姜的说法,你知道这是为何吗?此外惊蛰的传统习俗通常还有“3忌3怕和3要”,你知道都是什么吗?照着做好这些可以旺运势祈福寿享安康,快来看看吧

禁忌一:吃生姜

对于生姜这类温中散寒的草本植物,民间传统有“惊蛰不食姜,人人身体棒”的说法!这里不能食用生姜有2个主要原因,首先是春天本就肝火旺盛,再吃生姜更容易导致肝火过旺,中医讲究过犹不及,因此人们在这天主动不吃生姜。其次便是在古时,生姜是一味非常常见的药材,人们在惊蛰日不食用生姜,也是为了表达对身体健康的祈福。如今咱们的饮食习俗上,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因此惊蛰当日饮食上要多加注意。

禁忌二:熬夜

盈盈春日历来有困倦与乏意丛生。因此白日里睡足睡饱的人们在晚上多喜欢熬夜、玩手机,但这样的行为并不可取,尤其在惊蛰当日!古时人们惊蛰日要开始春耕,提前准备各种春播用具与种子,若是熬夜了就会耽误春播春种的吉时。同时这也象征着人懒倦怠,对自己接下来的运势影响极其不好

禁忌三:减衣

古时的早春气候忽冷忽热,对老幼妇孺来说,一场小小的风寒感冒就是难以预料的大事!因此惊蛰日始春耕之际,春耕人会提醒家里的老幼妇孺们哪怕再觉得闷热躁动,也不能减衣、脱衣,可趁春风吹拂之际稍享凉意。

民间传统农事上,有“惊蛰宁,五谷成”的说法,那么春耕人在惊蛰这天最害怕的便是有雷无雨还落霜,原因也跟咱们的农事息息相关。

怕之一:有雷

纵有“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日也怕有雷声!在南方的民俗中,惊蛰日有雷声,就预示着接下来的日子将雷雨轰轰,阴雨连绵,而这对于种庄稼是十分不友好的,毕竟南方雨多容易造成汛期。在北方的习俗中则最喜雷雨了。

怕之二:无雨

同怕打雷一致,雨水对于春耕、春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过南北方的习俗中都期盼惊蛰日有雨,无雨的话则预示着今年庄稼可能会有欠收的风险。

怕之三:落霜

惊蛰按理说已过早春,该阳气生发,回暖明媚,更加不能有阴凉寒冷之气。但是如果惊蛰日遇上落霜的情况,就要格外注意了!民间传统以为,惊蛰日落霜,不仅于春耕农事不宜,更伤身体,也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预兆

除了以上3忌3怕外,还有3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做得好,对于接下来的福寿、运势都大大有益,快快准备起来吧!

要之一:吃梨

虽然梨在人们的印象里总预示着分离,但对于惊蛰日来说要多吃梨。因为惊蛰日百虫出动,最易招致晦气和霉运。惊蛰吃梨就有远离蛇虫鼠蚁、分离霉运晦气的意思,同时梨也能生津润肺,清心止咳

要之二:熏虫

惊蛰日,家中的蛇虫鼠蚁就会增多,而它们的食物来源就是咱们家中的粮食、谷物、衣服与木质桌椅板凳等。古时人们多在这天燃烧艾草以熏虫、驱虫,达到护家周全的效果。

要之三:喝酒

杜甫有诗云:白日放歌须纵酒!而且古时人们惊蛰饮酒,也有消灾祛病之意。因此春光大好之际,最宜小酌浅饮。不过惊蛰酒的选择也很有讲究,古时黄酒盛行,今则白酒主流。大家在选白酒上要多加注意,避免选到品质不好的酒精酒,若是不知作何选择,可以看看小编的口粮酒选择攻略哦。

小编家常备的口粮酒是【赖氏父子传承酒】。这款酒与11年拍得1070万元的赖家茅酒是同宗同源,而且这款酒的酒香酱味明显,茅香突出,入喉后酒水顺滑,酒劲绵柔温和,至尾调还有淡淡的焦糊香残留,口感上又断的非常干净,可以说是一款品质好、性价比高的纯粮酒了。

赖家祖上的酿酒历史非常风光,从第一代酱香始祖赖嘉荣至第四代传承复兴赖天鹏,家族酿酒工艺世代传承已有上百年。早在清末民国时期赖家茅酒就相当有名了,那时早有“席上无赖家茅酒,山珍海味也失色”的感叹,可见赖家茅酒的口感有多极致。

(左为赖家茅酒开拓者赖贵山,右为其子赖世豪)

不过在经历了53年恒兴烧坊合并改制成茅台酒厂后,赖家第二代茅酒开拓者赖贵山就带着家族手艺隐匿踪迹了。在近半个多世纪的消弭与研修中,他也终于在1986年重建酒厂。赖家茅酒重出江湖,这款传承酒就是在这样的机遇下诞生的。

小编选酒除了看瓶身身份证外,也是比较看重工艺和传承的,这款酒刚好符合要求了。

本期“惊蛰为何忌吃姜?民间习俗“3忌3怕和3要”指什么?弄懂早受益”的文章内容到这里便结束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惊蛰   习俗   春种   民间   农事   生姜   古时   禁忌   说法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