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隔32年重回韶山,看到父母坟墓破烂不堪,说:不要修

文|探古论今人

编辑|探古论今人

1959年6月25日下午,三辆小轿车从湘潭出发,疾驰在通往韶山的公路上。

毛泽东坐在中间那辆灰色吉姆轿车上,不时拉开窗帘往外看,看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人。

工作人员说,以前去外地时,毛主席很少看窗外。

毛泽东终于再次踏上了他魂牵梦绕的故土,1927年离乡时,毛泽东在毛震公祠对乡亲们讲:

“革命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彻底消灭地主乡绅,打倒军阀,赶走帝国主义,预计还要几十年。但是,假如30年、40年革命还不成功,我毛润之决不回韶山。”

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整整32年……

回韶山

1959年6月25日下午,湘潭通往韶山的公路上,三辆轿车疾驰而过,灰色的吉姆牌小轿车驶在正中间,车上坐着的,是开国领袖毛泽东。

前一天晚上,毛泽东南下考察基本结束,为了让主席重温家乡味道,湖南省第一书记周小舟特地安排了一桌湖南美食。

或许是满桌湘菜勾起了毛泽东的思乡之情,席间,主席突然说道:“明天,回韶山。”

于是第二天,毛泽东乘坐专列到达湘潭市,而后转坐汽车,从古城湘潭出发,向韶山方向驶去。同行的,除周小舟外,还有湖北省第一书记王任重、公安部长罗瑞卿。

车子一到银田寺境内,毛泽东示意司机开慢点。他坐在轿车上,微微拉开窗帘,看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人。

公路两旁,微风从金灿灿的稻田拂过,沉甸甸的谷穗上下波动,发出一阵阵悦耳的沙沙声,好似在欢迎这位久别家乡的66岁老人。

车上,毛泽东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怔怔地望着车外出神,思绪好像回到了初次离开家乡的时候。

毛泽东年轻时,在李漱清的影响下,决定离开家乡,看看外面的世界。他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打算到东山小学读书,希望能在外面找到救国济世的良药。

1910年,毛泽东临行前,把自己的志向写在了留给父亲的一首诗里: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后来,毛泽东外出求学,好在求学期间,他还能经常回家乡看看。可惜等到参加革命,毛泽东忙得脱不开身,他人生的后几十年,只回过5次老家。

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重难关,毛泽东开天辟地,完成了创建新中国的壮举。

新中国成立10年后,毛泽东才终于有空回到他魂牵梦绕的故乡。此时,距离他首次离开老家,已经过去了近50年。他上一次回来,也已经是32年前的事了。

和“山神”聊天

6月25日下午6点左右,毛泽东乘坐的轿车缓缓驶入韶山招待所,停在一号楼前。

这栋楼被称作“松山一号”,位于南山上,距离毛泽东故居大约1公里,房子被群山环绕,十分安静。

1958年,毛泽普去北京开会,毛泽东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席间,毛泽东嘱咐堂弟,回去之后在老家建一个房子,要简单些,一个带卫生间的平房就行,以后回老家好有地方住。

这次回来,正好能用上。来到招待所一号楼,毛泽东握着负责接待的毛伟昂的手,幽默地说道:“老朋友,又见面啦,你去请‘山神’过来。”

所谓“山神”,是韶山的土话,当地人用这个词代指地方官。所以,毛泽东想见的,其实是时任韶山党委书记毛继生

听说毛泽东回来了,毛继生匆忙赶到招待所。见到毛泽东,他激动地说:“上次见面时,您说想回来看看,我天天都盼着你回来的那一天,如今这天终于到啦!”

毛泽东亲切地握着毛继生的手,让他坐在沙发上,问了他很多问题,比如农业发展、百姓生活,以及亲朋故友的近况。

最后,毛泽东说道:“我离开家乡几十年,这次回来,要和乡亲们见一见,讲讲话,吃顿饭。”说完,他开始掰着手指数需要宴请的客人,其中包括老党员、烈士家属等等。

下午七点多,毛泽东散步回来,再三嘱咐李银桥等人,这几天在家乡走访,大家一定要热情,有人端水送饭,众人也不能阻拦。

毛泽东想了想,补充道:“乡亲们想见见我,想同我近一些,你们千万不要拦着。”

当天晚上,或许是舟车劳顿一整天,毛泽东吃完安眠药,早早就躺在了床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睡。

回忆起曾经家乡的种种,毛泽东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试问,有几个人能按捺游子归乡的激动呢?更何况毛泽东上一次回韶山,还是1927年。

1927年,农民运动如火如荼,毛泽东亲自到韶山考察,他目睹了家乡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也亲耳听到了乡亲们的真情实感。

临行前,他召集百姓在毛震公祠开会。会议上,毛泽东动情地说:

“革命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彻底消灭地主乡绅,打倒军阀,赶走帝国主义,预计还要几十年。但是,假如30年、40年革命还不成功,我毛润之决不回韶山。”

时光匆匆,32年一晃而过,今天,他终于躺在了故乡的床上。

祭拜父母

可能是彻夜未眠,也可能是睡的舒服,第二天早上五点,天刚蒙蒙亮,毛泽东就独自一人,迎着朝阳出了门。

韶山的万事万物还在睡梦中,过了很久,警卫员才找到毛泽东,两人蹚着及膝的杂草,登上了住处附近的一座小山。

不大一会儿,毛泽东停下脚步,在一座坟墓前默然肃立。这个时候已经陆续赶来了一些工作人员,直至此刻,大家才知道毛泽东是来祭拜父母。

由于不知道毛泽东因何出门,所以工作人员什么都没有准备,毛继生见既没有鲜花,也没带鞭炮,急中生智,在路边折了些松枝递给毛泽东。

毛泽东把松枝摆放在墓前,沉默片刻,深鞠三个躬,喃喃道:“前人辛苦,后人幸福。”

毛泽东父母的性格天差地别,刚好从两个方面培养了毛泽东的性格。母亲文七妹对毛泽东的影响很大,她为人善良,毛泽东说她是“可以损己利人”的人。

坟墓年久失修,塌了个洞,毛泽东从旁边捧了些土,小心翼翼地将洞补上。

毛继生见状,问毛泽东:“主席,要不要把墓翻修一下?”

毛泽东摇了摇头,答道:“不要了,每年清明培培土就行,只是可能要麻烦你们代劳了。”

祭拜完父母,下山途中,毛泽东对罗瑞卿说:

“ 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还得承认。我下次来,还要去看看他们。 ”

会见乡亲

从山上下来,毛泽东去了故居对面的谢家屋场,房子里此刻已经坐满了人。

屋主毛霞生原本在田里干活,听说毛主席在自己家,丢下锄头就回来了,所以他没来得及收拾,坐下以后,才发现自己满身泥土,害羞地朝着毛泽东笑。

毛泽东问他们家生活怎么样,毛霞生高兴地说,村里分了田,这多亏了毛主席的英明领导。

毛泽东跟他打听了“土地老倌”“神六花”“四道士”几位的近况,这几位是毛泽东以前的邻居。

听说他们均已经告别人世,毛泽东悲从中来,沉默许久。

毛泽东在谢家屋场做了大概半小时,乡亲们听说毛主席在这,纷纷朝这里涌来,待到毛泽东出去时,外面早已经围得水泄不通。

工作人员按照毛泽东的授意,没有拦着。百姓们争相向毛泽东问好,还有人激动地喊着“毛主席万岁”

毛泽东亲切地看着父老乡亲,笑道:“万岁不敢当,百岁还是想的。”

参观故居

在众人的簇拥下,毛泽东回到故居,他走遍了故居的每一个房间,仔细观察了房子的每一个角落,曾经发生在这里的点滴,如泉水般涌上心头。

毛泽东不时地指着房间里的物件,饶有兴致地跟身边的人讲与之有关的往事。

来到父母的卧室,毛泽东站在父母的遗像前,感慨道:“这是我父母,我母亲脖子上长了个包,穿了眼,放在今天,她就不会死。”

文七妹去世时,毛泽东急忙赶回,彻夜痛哭,含泪写下《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到了毛泽东的卧室,刚一进门,墙上的一张合影瞬间吸引了毛泽东的注意力,“这张照片是从哪找来的?”毛泽东问道。

工作人员说了照片的来历,毛泽东说:“这张照片是在长沙照的,当时我母亲已经得病,我和照片上完全不一样了。”

参观完故居,毛泽东等人在周小舟的提议下,在故居面前拍了张合影,而后朝下一个目的地——韶山学校走去。

工作人员听说毛主席要到学校参观,急忙加快脚步,先一步到达学校,通知师生做好准备。

参观学校

韶山学校位于毛泽东故居西面,学校建在一处山坡上,环境非常好,校园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听说毛主席要来,孩子们纷纷收拾好衣服,把红领巾折得整整齐齐。

毛泽东一进校门,“毛爷爷好”之类的呼声瞬间响彻校园,两位少先队员给毛泽东献了刚摘的鲜花,以及一条红领巾。

毛泽东弯下腰,其中一位少先队员给他系上了红领巾。毛泽东那天穿的是白衬衣,此刻搭配上鲜艳的红领巾,显得格外精神。

毛泽东被孩子们的热情洋溢所感染,朗声笑道:“孩子们看,我变年轻了,变成少先队员了!”

6月的韶山烈日当空,但校园里的气氛比阳光还要热烈,摄影师按下快门,将这珍贵的瞬间保存了下来。

随后,毛泽东参观了校园,对师生们表示慰问,还嘱咐孩子们好好学习。

从学校出来已经十点多了,工作人员建议回住处吃早饭,毛泽东笑着对几位随行人员说:“辛苦你们陪我从一大早跑到现在,回去之后,我请客吃饭。”

游泳

回到住处,毛泽东问工作人员,毛震公祠旁边的小水库能不能游泳,工作人员立刻就要去看,毛泽东把他喊住:“吃了饭再去。”

下午,几位工作人员去检查了水库。水库很小,里面的水很干净。附近的居民说,水里没有石头之类的安全隐患。了解清楚情况后,几位工作人员如实向毛泽东汇报。

毛泽东听说能游泳,十分高兴。下午5点左右,毛泽东在几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水库。

水库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闻讯而来的乡亲,毛泽东亲切地和他们打过招呼才下水游泳。

毛泽东在水里高兴地招呼围观群众下水游泳:“乡亲们、孩子们,水里很凉快,会游泳的都下来吧,舒服得很呢。”

听了毛主席的话,会游泳的人三三两两脱了衣服跳下水,有几位还游到毛泽东旁边,同主席聊了会儿天。

边游边聊,不知不觉游到了深水区,毛泽东游到兴起,对岸上的工作人员说:“我做几个动作给你们看看”。

说完,毛泽东在水里站立,喊着口号,做了“稍息”“立正”“齐步走”等动作,岸上的人看了毛泽东的“绝技”,无不惊叹,纷纷拍手叫好。

差不多游了一个小时,毛泽东见天色渐晚,一问才知道已经七点了,于是决定到此结束。

毛泽东上岸以后,对周围的百姓们说:“谢谢你们修了这么好的水库,我以后还要回来游!”

宴请宾客

当天下午,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在韶山招待所摆了几桌饭菜,邀请了大约50人来吃饭。

开饭前,毛泽东起身,真诚地说:“几十年没回来,今天请各位吃顿便饭,大家都别客气。”饭菜很简单,但包含了毛泽东对乡亲们的情真意切。

毛泽东亲自给老师毛宇居倒了一杯酒,后者连连推辞:“主席敬酒,岂敢岂敢。”

毛泽东笑答:“尊老敬贤,应该应该。”

乡亲们把酒言欢,跟毛主席讲自己的见闻,不一会儿,宾主尽欢。

欢声笑语中,毛泽东送别了宾客。

尾声

6月27日下午,毛泽东告别乡亲,结束了这次短暂的归乡之旅。

7年之后,还是6月,毛泽东再次回到韶山,这次离开时,他久久不愿离去,他嘱咐工作人员看好房屋,说“我以后还要回来”

可惜,他再也没有回去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韶山   湘潭   父母   少先队员   破烂不堪   红领巾   故居   乡亲   招待所   坟墓   水库   故乡   家乡   游泳   工作人员   下午   学校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