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加强,谨慎乐观-2月PMI杰出表现的几点解读

2月PMI指数在荣枯线上的继续提高,表明经济全面回升的态势更加明朗。

究其原因,可归功于疫后复苏,叠加财政流动性扩张,和各重点行业的刺激政策。

一、从热点产业看,未来中国将逐渐形成以“新能源+数字经济”两架马车为核心驱动力的制造业结构,相关产业链的快速恢复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结果。此外,从去年开始不断发力的基建(含新基建)和房地产政策,也让相关产业出现回暖信号,促进了PMI的上升。

二、在PMI整体向好的态势下,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的表现明显优于小型企业、民营企业。一方面,是由于财政政策下沉较慢,过程中的效果实现也会优先释放在规模较大的产业中(当然,政策的不断下沉也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损耗”);另一方面,也是产业结构压缩升级的必然,对于部分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产业,势必会慢慢萎缩,甚至逐渐清退。

三、出口方面,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6.3个百分点,显示外需的边际改善。2月海外主要经济体的PMI均有所回升,也表明了外需仍有一定韧性。而在当今宏观局势,和欧美经济萎缩的总体环境中,中国出口下滑态势相对缓和,主要应源于出口目的地与出口品项的新趋势。

——在对发达国家出口下降的同时,中国产品在政策支持,自身品质优势与一带一路的协同或带领下,诸如新能源汽车,基建,专用设备等开始更多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尤其是对俄罗斯出口的增加);

——欧美通胀主要影响的是一般中产居民奢侈性消费的减少,和家常或休闲类消费替代。由于印度,越南等国无力满足这部分需求的品质标准,果子自然就落在了中国厂商头上。所以,在一般服装鞋帽、快消品休闲品出口下滑的同时,中低端设备和零配件,和中端消费品(汽车,家电)的出口均有明显改善。

四、2月新订单增长速度少于生产增长速度,反映当前生产仍有相当部分是旧订单的恢复性增长;同时,反映订单不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仍超过50%,显示市场需求不足问题仍较突出,经济恢复基础尚需巩固。

综上,PMI数据明显恢复,表明了需求、生产和信心企稳的良性循环正在建立,也为2023年开了一个好头。

不过,超出预期的经济数据表现,也有可能导致政府择时收缩部分流动性。

同时,外贸的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对中国经济的可能影响也不容忽视。

所以,虽然疫情“过峰”后,在连续不断的政策驱动下,中国的经济复苏逐渐进入快速道。但这一势头能否有效持续,并最终反映在内外双循环的不断成长上,还有待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基建   新能源   流动性   增长速度   中国   态势   杰出   谨慎   乐观   订单   政策   产业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