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据新华社消息,3月5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对此,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记者分析说:“经济增速目标要基于经济潜力和内外部约束条件,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能够发挥出目标的信号和引导意义,总体上实现概率较大。此外,3%的CPI增速目标与正常年份一致,预计今年能够顺利达成。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城镇新增就业由‘1100万人以上’提高至‘1200万人左右’,就业目标进一步增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认为,今年实现5%左右的增速目标可能性较大,因为一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将有利于经济恢复;二是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将会叠加发力;三是去年基数较低。并预计今年实际增长水平有望达到5.5%左右。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在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对记者表示:“现阶段政策的主基调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财政货币政策围绕‘稳中求进’主基调进行发力,在总量上保持平稳,在结构上充分发力,围绕二十大报告确定的重点结构性方向、产业发展方向,展开政策支持与配套。”

在货币政策方面,与往年略有不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货币政策的着墨不多,基本上延续了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对此,罗志恒认为,货币政策基调是“精准有力”,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第一,2023年货币政策仍有必要发力,着力支持实体经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证实际利率的水平处于合理空间;第二,“精准”意味着短期内全面降息的概率下降;第三,货币政策将持续在扩大国内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中小企业和纾困房地产风险上有所作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表示,今年货币政策稳字当头,降息降准的概率不大,但针对房地产的定向降息有可能落地。

不过,温彬认为,在总量政策方面,由于降准已经变成常态化的流动性调控方式,后续仍可能继续使用,一是可以提供长期流动性,二是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

在结构性工具方面,温彬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有发力空间,以体现“精准”这一要求。

王青也称,当前货币政策的基调是“精准有力”,除了隐含总量适度外,主要是指2023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发挥关键作用,重点支持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即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以及房地产行业等。

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思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3月3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一方面,货币信贷的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要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另一方面,还要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继续对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罗志恒对记者分析,2023年财政政策的总基调是两个方面,即“加力提效”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意味着财政政策是有克制的宽松,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

罗志恒还预计,财政政策在2023年仍将在扩大内需、稳定就业、稳定物价、推动科技创新、改善民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记者注意到,目标财政赤字率为3.0%,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为3.8万亿元,分别比上年高出0.2个百分点和1500亿元。在受访专家看来,这体现了财政政策“加力”的要求,符合市场预期。

温彬认为,今年的赤字率拟按3%安排,高于上年的2.8%,主要体现出了财政支出强度上的“加力”。不超过3.0%,主要是为保持财政可持续和今后应对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王青还指出,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增速较快回升,特别是能够为完善税费优惠政策,针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继续实施一定程度的减税降费提供支持;其次,今年目标财政赤字率和新增专项债规模上调,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支出压力;另外,当前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力度不减。今年适度上调新增专项债规模,属于“堵偏门、开正门”,能够为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提供必要的资金来源。

对于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温彬指出,这体现出了财政政策的“提效”。2月22日的国常会也要求,“已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中的一些减税降费政策仍有发挥效应的空间,要深入抓好落实”。

罗志恒认为,从减税降费看,今年的提法是“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这意味着与过往发生重大变化,从追求减税降税的规模转向效率效果和精准性,有利于稳定宏观税负。

(编辑:孟庆伟 校对:颜京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精准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结构性   税费   基调   流动性   优惠政策   稳健   总量   两会   首席   规模   风险   目标   政策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