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懂楚国历史: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战国时期为何如此拉跨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兔逢新春][发]

战国七雄中楚国国土面积最大,最强盛时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

最有可能与秦国一较高下的就是楚国,然而它却依然没有摆脱亡国的命运,究其原因为何?让我们跟随历史长河一探究竟。

楚国的发展与强盛

西周初期,楚国的先祖曾效力于周王室,公元前11世纪,楚人的首领熊绎被周天子册封为子爵,居丹阳,楚人自此立国。

熊氏既非王室血脉,也不是功臣,子爵也是一个低等的爵位,所以楚人一直被中原诸侯鄙视,被视为蛮夷,在岐阳会盟上,熊绎只能与鲜卑首领一起"守燎",甚至没有资格参加诸侯盟会。

中原的歧视,激起了楚人的逆反心理,楚人弃中原文明于不顾,自行发展,一路"筚路蓝缕",辛勤开发,到了春秋时期,在楚国第十七代君王熊通的带领下,楚国迅速发展壮大。

熊通不满自己爵小,以其先祖鬻熊子事文王 ,通过汉阳诸姬向周天子讨要更高级的爵位。遭拒后在前704年自称为王(后谥武),史称"楚武王"。

楚武王称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践踏礼制,震惊天下,中原诸侯更加鄙视楚国,但当时周王室衰微,对楚国也无可奈何。

楚国也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此后为扩充领域,楚国与其他诸侯国经常发生战事,数百年间,楚国灭国四十五,横跨江淮,势力覆盖整个南中国,楚庄王时,更是称霸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

楚国灭亡之根—贵族之殇

楚国的扩展方式不同于中原各国,每灭一国,国君盟约称臣,成为楚国贵族,封土自治,贵族自治,成为楚国传统。

这种传统模式下,楚国内耗严重,贵族与楚王貌合神离,即使是楚王直接管辖的领土,豪门大族也是此起彼伏,侵蚀着楚国的精气,为楚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等到进入战国时期,北方的魏国因率先变法而强盛,对楚国造成巨大威胁。

公元前391年,魏军大败楚国守军,攻破榆关城,占领楚国大梁城,大敌当前,楚国身居高位的贵族,却以自家利益为重,不愿出力,不思改变,楚悼王一筹莫展。

随着时间推移,各国竞相改革成功,竞争更加激烈。这时的争夺与春秋时期的争夺已明显不同,过去旨在立威定霸;现在则是攻城掠地,吞并他国,具有新的封建兼并战争性质。

楚悼王十五年(前387年),魏武侯主动帮助齐田和谋求诸侯,齐与三晋结怨暂时得到消解。此后,魏、秦争夺进一步激烈,赵徙都邯郸,韩则全力攻打宋、郑,严重地威胁着楚国。

内忧外患之下,楚悼王不得不寻找出路,以摆脱困境。这时一个人的出现解了楚悼王的燃眉之急,他就是吴起。

楚国最后的机会—吴起

吴起

吴起早年学儒术于曾申门下,后弃儒学兵。最初在鲁国时,受命指挥鲁军大败齐国。之后前往魏国,得到魏文侯重用。他指挥魏军屡次击败秦国,占领河西之地,为首任西河郡守,同时改革兵制,创建魏武卒,"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后因魏武侯猜疑而转投楚国。

吴起投奔楚国后,楚悼王先是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为安抚吴起之心,楚悼王将自己的甲胄和先王佩剑一并赠予吴起,以示决心。

在楚悼王的大力支持下,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具体措施有:

1、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

2、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

3、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

4、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

5、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

6、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

吴起的变法与商鞅变法,有异曲同工之意,皆是树立国家信用,颠覆传统,削弱贵族的权力和财富,防止阶层固化,整顿官场风气,打通底层人民上升通道,从而减少内耗,集中力量富国强兵。

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吴起收缴贵族私兵,加强了中央集权,楚国国力在短时间内成功增强。

吴起在变法的同时,还率军南征北战,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一度大败魏国,"马饮于大河"。吴起兵震天下,威震诸侯。

但吴起因厉行变法而得罪守旧贵族,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在葬礼上趁机发动兵变想要射杀吴起,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机智的伏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贵族们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将被诛灭三族。随后继位楚肃王,以亵渎先王遗体的罪名,诛杀贵族七十多家。 对以身殉国的吴起不但没有任何的感恩和尊重,还将吴起的尸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

吴起,一介平民出身,他死后,楚国仍旧是一个贵族的国家,他在楚国的变法宣告失败,吴起是这个贵族国度的最后机会。

商鞅虽然被车裂,但秦国的变法依然延续下来,而楚国的变法刚刚开始,就因吴起的死亡而消散,秦强楚衰,已成定局。

楚国的衰落—楚怀王的天真和单纯

公元前329年,楚怀王即位,开始重用屈原等大臣,针对主要弊政进行一系列的革新,却引来楚国贵族一致性的反对。日久,难以抵挡反对声浪的楚怀王遂意兴阑珊,变法终告失败。

屈原

此时秦国已逐渐崛起,在吞并巴蜀后,开始东进,秦、齐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雄踞南方的楚国,西邻秦东接齐,地位极其重要,是制约齐、秦争雄的关键力量。

秦国准备对齐国发起进攻,但这时正值齐楚结盟,秦惠文王很忧虑,与张仪商量对策。

张仪自告奋勇,前往楚国游说,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为诱饵,要楚怀王与齐国断交 ,楚怀王不顾左徒屈原的劝告,同意了此事,然而等到楚、齐绝交后,张仪只承认献地六里。楚怀王见受到欺诈,恼怒至极,举兵伐秦,结果惨败,这就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张仪"诈楚"事件。

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年),楚、秦间的大战全面展开,秦大胜,斩首八万。又攻楚之汉中,取地六百里,仿楚制,亦设置汉中郡。楚怀王十八年(前311年),秦又攻楚,攻取了召陵,楚国无力还击。

外强中干的楚国被打出了原形,无奈之下,楚怀王只好派儿子熊横到秦国做人质,结果熊横在秦国杀人逃回楚国。

为解决儿子杀人之事,公元前299年,楚怀王不顾屈原等人反对,被秦昭襄王会盟为由骗去秦国,楚怀王的儿子和国内的贵族没有设法去营救,而是在半年后,熊横即位,史称楚襄王,楚怀王感受到了楚人的背叛和秦人的欺诈,最后客死咸阳,楚国国势迅速衰弱。

也不是所有的贵族都背叛了他,公元前287年,对楚怀王念念不忘的屈原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入楚都郢城,烧毁了楚王族的夷陵,国破家亡,流放在外的屈原闻讯投河自尽。

秦军攻楚

楚国最后的荣光

战国时期,魏齐赵秦四个大国,先后称雄,狭小如韩国,也强劲一时,偏远如燕国,一度差点灭亡齐国,只有楚国在国内贵族的内耗下,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强盛过。

贵族分治的模式下,资源、力量分散,面对强大的秦军,楚军一败涂地,失去核心之地,之后楚国迁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227年,楚国末代君王负刍即位,秦国的统一步伐如火如荼,六国仅剩齐楚,其余诸国均已被秦国灭亡,秦国的矛头开始指向楚国。

在亡国灭种之前,楚国的贵族终于放下一己之私,团结在负刍身边,合力抗秦国,然而为时已晚。

项燕

公元前225年,楚国名将项燕率领楚军大败秦军20万精锐,天下震惊,然而这短暂的胜利,已无法改变之前的错误,灭亡已成定局。

公元前223年,秦国举全国之力,出军60万,俘虏楚君负刍,项燕扶持的熊启也很快被俘杀,楚国灭亡。

项燕是战国末期楚国的最后一道荣光,他在最后时刻呐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也不知此时的他有没有对楚国固有的贵族传统感到一丝愤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楚国   魏国   秦国   屈原   中原   内耗   齐国   公元前   诸侯   贵族   春秋   战国时期   口气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