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张艺谋,35年前的《红高粱》,是我们回不去的生猛时代

1988年5月,张艺谋导演作品《红高粱》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一世界级大奖让东方电影横空出世,打破了西方人对于中国电影的印象,他不止在中国电影史拥有里程碑的意义,更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高峰。

纵观整部电影,就是原始生命力的生猛呐喊,是对生的赞颂,亦是对死的崇拜。

黄土高原上光着膀子的男人 人物生猛

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两部中篇小说《红高粱》和《高粱酒》。

电影一开场,黄土高原上尘土飞扬,一群光着膀子的光头汉子抬着一顶红色的花轿,轿子里面是漂亮的新媳妇九儿。九儿是九月初九生的,在家里排行老九,年轻漂亮的姑娘却嫁给了一个50多岁的麻风病人。

男人们并未多顾及九儿悲惨的身世,而是开始了一场“颠轿”,这是这些粗野的汉子对花轿里穿着红装、盖着红盖头的新媳妇的戏谑。颠轿这一有违常理的举动,搭配上俏皮粗野的歌词,把他们的狂放野性,毫无保留的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这一恶作剧,发泄出了这些壮汉对新娘九儿魅力的渴望。他们的萌动之情无处宣泄,只得通过这不合情理的“颠轿”来自发自作。九儿的哭声,让这疯狂的“颠轿”之行戛然而止。

这群粗野壮汉的内心美好与他们的形象形成了反差,这一段“颠轿”,颠傻了观众也颠醒了人性的美好。

面对接亲途中出现的土匪抢劫,九儿丝毫不慌,也许在她心里,嫁给土匪也比嫁给有麻风病的李大头强,她没有反抗,甚至面对劫匪她笑了,流露出一些渴望。接亲抬轿的人面对年轻漂亮的九儿或多或少都难掩内心的骚动和欲望,但面对劫匪,唯有余占鳌付诸行动奋起反抗,打死了半路来抢劫的土匪。

想到九儿透过轿帘看着轿夫余占鳌裸露出的黝黑赤红的后背,显然他经常在烈日下劳作,后背上的汗水在太阳光下发着亮光。坚实的后背,孔武有力的臂膀,精力旺盛,豪放洒脱,也许这才是她对自己丈夫的幻想。

九儿对余占鳌一步三回头,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终是点燃了这个光着膀子男人内心的渴望,也有了后续余占鳌能成为“我爷爷”的故事。

父亲接九儿回家半路上,余占鳌突然出现,将九儿扛进了那片高粱地里。余占鳌是充满血性与激情的人物,在高粱地雄厚的土地上,穿着红衣服的九儿呈一个大字形躺在高粱梗上,比起我们日常的男女之间亲密的情景,他有了更多的仪式感,仿佛祭祀一般神圣、不容反抗。

余占鳌对待九儿从来都是扛起来就走,扛进高粱地,扛回房间,从来不是现代文明中温情的抱。这一扛,扛出了光着膀子男人野性的占有欲,也扛出来高粱地里的名场面。

这是男人对女人的征服,是对自由与激情的赞美,更是人性最初的选择,生机勃勃的野高粱地里生长出的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37岁的张艺谋,35年前的《红高粱》,是我们回不去的生猛时代。

大红色的力量与张扬 用色生猛

影片以红色为主基调,富有深意的红色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血液是红色的,人们从红色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爱情与欲望,热爱与牺牲,影片中的这一切都用红色调动观众的情绪和审美。

红色具有极强烈的风格化特征,这也是张艺谋导演独特的表现手法,红色将影片渲染得充满狂野悲壮之色,却又诗意十足,男人的阳刚之气溢满整个画面,给观众以心灵上的震撼。

九儿的绣花鞋是红色的,结婚那天,新娘子从红色的花轿里伸出一只脚,这是九儿对命运最初的探索,她不是那么顺从的,一直对自己的命运反抗。在那个年代,女人的三寸金莲让男人着迷,男人抓住女人的脚,就仿佛能禁锢住女人的行动,就能把这个女人留在身边。

九儿的衣服始终是红色的,结婚的时候,是鲜红色的棉袄。她表情倔强不屈,充满了不甘,内心渴望挣脱父亲和李大头对她的控制,她十分痛苦,只能伸出那只穿着红色绣花鞋的脚暗示内心渴望自由和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决心。

后来,李大头死了,九儿却活了。

她穿着红色的袄笑盈盈的开门,让酿酒的伙计们留下来,继续把这个酒坊做好。

九儿跟余占鳌结婚生子,她不再穿那鲜艳的大红色,而是穿上了粉红色的上衣,酒也酿的好,日子也有盼头,内心宁静平和,这是九儿一直企盼的日子。她脸上的笑容多了,干劲也足了,她始终都没有离开红色,这红色是对生活似火的激情,是对爱情执着的追求,是骨子里的正气。

十八里坡的高粱酒是红色的,高粱在生长时,是大片大片充满生机的绿色,成熟后,变成了红高粱,红高粱酿成酒,这是红高粱的使命,是红高粱的死去也是红高粱的重生。

红色的高粱酒倒在碗里,《祭酒歌》唱起,“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口不臭,喝了这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又是一个对酒崇拜的神秘的仪式感,九儿给这十八里坡的好酒取名“十八里红”,十八里坡的人以酒为依托,痛痛快快,自由自在!

夕阳也是红色的,影片结尾是血色的夕阳,是无边无际的红高粱被踩踏、被鲜血灌溉,整个世界都是红色的,那么慷慨,那么悲凉,沉浸在这大片的血红色中,让人情绪久久不能释怀。这是大爱大恨的红,这是大喜大悲的红,这是大彻大悟的红,这是雄浑壮丽的红的境界。

至此影片结束,张艺谋导演对红色近乎崇拜式的运用,怎一个生猛了得?

民族大义 骨子里的正气 立意生猛

冯骥才有言: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红高粱》中九儿不屈服个人的命运,反抗旧社会对她的荼毒,她的反抗精神令人震撼和感动,但中国人对命运的抗争确不止于此,后来日本人来了,她的反抗上升到了国家民族对命运的反抗,影片的纠葛不至于男女之间,将个人的生命融合到整个民族的自强不息之中,至此,电影的立意再次升华。

我们先来说说罗汉大哥。

罗汉大哥的性子与当地人看似格格不入,当地人粗野豪放,他确是细腻柔情。她一直称呼九儿掌柜的,也许那次酿出好酒之后罗汉大哥去给九儿报喜,鼓起勇气叫了一声九儿,开门的却是在系裤子的余占鳌,九儿始终没露面。

也许从他拿着一碗高粱酒给九儿消毒开始,她心里就对九儿有了男女之情,他叫掌柜的,是对九儿的敬重,他叫了一声九儿,是那含蓄落于内心的情感。

可惜九儿没有出来,只在屋子里说,酒叫“十八里红吧”。这是他全片唯一一次叫九儿,就这样从欢快变成了低落,所以当天夜里,罗汉大哥就离开。

罗汉大哥被杀死后,九儿是第一个提出来要给他报仇的,日本人来了,毫无人性的烧杀抢掠,屠夫剥牛皮的举动让人触目惊心。九儿向一屋子的男性要求对日本人复仇,这时候,柔情柔弱与阳刚征服都在九儿身上体现,这也是生命的魅力所在。

众人又端起了红色的高粱酒,这次不是酿出新酒的喜悦,是愤怒,是仇恨,是对日本侵略的痛恨和对复仇的决心,这充满杀气又肃穆的仪式感,野性的男子汉悲壮激昂,这是对情义的追求和对复仇的决绝。

余占螯带领着村里人,奋起反击,埋伏日军,最终村里的人都死了,只有余占鳌带着儿子活了下来。

他是有传奇色彩的,从轿夫到酒坊老板再到抗日英雄,中国人就是在这看似粗鲁莽撞的抗争中获得了胜利,我相信这不是没头没脑,而是遵循人性和本心,展现出一种人性的光辉:敢于斗争,敢于牺牲,不畏强暴,保家卫国。

影片结束,九儿倒在血泊里,但原本绿色的高粱变红了,生长成熟变成了真正的红高粱,红高粱随风摇曳,生机勃勃,旺盛无比。虽然有些人在抗争中死去,但新的红高粱会继续长出来,新生的人会继续站起来,民族不灭,精神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生猛   高粱   高粱酒   粗野   膀子   罗汉   内心   年前   红色   影片   男人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