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粤边一支土匪队伍改造为人民武装的真实故事(3)

1947年3月,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根据党中央关于发展华南地区游击战争的指示,确定了在粤赣湘边大搞游击战争的方针,以南(雄)始(兴)为中心,向赣南、湘南发展,多支多点,星罗棋布地建立游击根据地,并派张华到粤赣湘边区成立中共五岭地委,由张华任书记,黄业、刘建华任副书记。

同时,部队扩编为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由黄业任总队长,张华任政治委员,刘建华任副总队长,陈中夫任政治部主任。总队下设1、3、5、6四个支队、一个独立大队和湘边游击队。

第6支队由戴耀任支队长,刘建华兼政委。何高队编为6支队4大队,何高任大队长,刘南文因调任南雄新二区区长,大队政委由邝哲民担任。

电影《独立大队》剧照。(图片均来自网络)

地委和“边总”成立后,整个边区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仅第6支队的三个大队就扩大到700多人,还发展了一支50多人的信丰武工队和1000多人的地方常备队。“边总”部队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很快打开了局面。

在这种胜利的形势下,随着党的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和部队的扩大,已经改造并编入了人民军队序列的不再“独立”的4大队(原何高队)广大新老战士都团结在党的周围。何高也深受鼓舞,终于明白了只有跟着共产党走,自己和队伍才有前途和希望,经刘南文以及邝哲民在后一阶段艰苦细致的教育、帮助,何高思想觉悟提高了,进一步懂得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他多次要求入党,从而实现了由不认识党到对党半信半疑到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的转变。

何高的几个拜把兄弟也出现了分化,担任手枪队长的姓邹的把兄弟在与其他几个把兄弟一道在玩弄一支缴来的法国式快慢机驳壳枪时,被小兄弟走火打死;其他几个见何高和队员们都铁心跟定共产党,这支队伍从此将彻底不再是“兄弟们”把持的“独立”天下了,便纷纷离队出走;而老董则是刘南文、邝哲民争取成功的一个,非但没有离队,还担任了中队长,成为了4大队的骨干。

1948年,全国解放战争已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重新调整部署,把广东作为最后立足点,派宋子文主政广东,叶肇出任“粤赣湘边区剿匪总指挥”,调遣69师和湘赣两省保安团以及地主武装,对南雄、始兴解放区发动大“扫荡”。五岭地区进入困难时期,部队减员很大,从平原撤回了山区。

面对这种形势,五岭地委制定了“坚持老区、发展新区”的方针,“边总”除留下小部队坚持老区外,把主力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赣南、湘南开辟新区,摆脱被动局面,扩大回旋余地,以达到建立新的根据地和支援、巩固老区的目的。其中,6支队分别组建了信余康、信雄游击队和三个武工队,并由戴耀、刘建华各率一部分分别挺进到赣南及赣粤边区建立立足点,开展武装出击和宣传活动。

从左至右依次为刘南文、刘建华、邝哲民。

在艰苦的反“扫荡”战斗中,何高挺身在前,毫不畏惧。有一次打大塘据点,他先捉到乡长王昌隆,要王带去缴敌碉堡里的枪。可碉堡里的守敌很顽固,就是不投降。何高灵机一动,用黑布包了个大土砖,高声喊到:“快缴枪!缴枪不杀,不缴枪我就放地雷炸死你们。”敌人最怕地雷,一听他要放地雷都吓住了,乖乖地将10多支枪交了出来。

转眼到了秋天,在油山茶头背的一次伏击战中,何高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战斗结束后,同志们将何高的遗体安葬在大塘西村的山地上。6支队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刘建华致悼词,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并代表组织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战友们回忆起与他共同战斗的往事,想到他英勇战斗、牺牲的壮烈情景,都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热泪。同志们以沉重地心情送别他,又投入到反“扫荡”和争取人民解放的战斗之中去。

美丽如画的五岭山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南雄   武工队   总队长   地委   边区   地雷   土匪   支队   大队   部队   队伍   独立   真实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