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暴跌!美国日本靠中国,中国身后却空空荡荡……

戳上方关注“吴杨野餐会”,一起前行不迷路

2月的最后一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截至2022年末的中国人口总数。我国人口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同时公布的还有2022年GDP增速,3%


人口负增长,GDP高速增长不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再是停留在媒体报端的警报,而是已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


这几天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出来喊话。话说的很直白:不要认为养老问题还有拖延的机会,要注意治本,至少治标治本相结合。


人口衰退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现实很严峻。


关于人口衰退,专家和媒体讲的已经很多。但很少有人提到一个关键点:


中国正在经历的人口衰退,不仅是中国一个国家发生的事情。我们不过是世界人口大衰退中的一环。


这一特殊的大环境,让中国面对的人口问题,变得比其他国家更加棘手,因而更值得我们警醒和重视。


1


人口衰退正像瘟疫一样,在全球蔓延。


首当其冲的是美国。


美国在2008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出生率出现直线暴跌。到2020年,新生儿出生率已经跌去20%,而且没有逆转迹象。


美国的人口衰退来的猛烈且毫无预兆。


过去三十年,从1980年到2007年,美国每名女性生育的婴儿数量一直非常稳定。每1000名15-44岁的女性生育65-70个新生儿。


美国的人口学家公认的判断是,美国的出生人口正处于一个稳定可预测的顺周期中。


但这种稳定被经济危机催生的风暴瞬间摧毁。截止到2020年,美国的出生率衰减成每1000名15-44岁的女性生育55.8个新生儿,比2007年的69.3人下降了近20%。


2020年起爆发,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更让新生儿数量雪上加霜。2020当年就让美国新生儿减少4%。尽管2021年短暂回升,但终究是昙花一现,2022年又再度下跌4%。

▲ 美国生育率从2007年持续下滑至今(图源:[1])


美国研究界试图为此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但他们发现,美国人口暴跌无法用现存的人口、经济、政策变化来合理解释。


经济危机或许是原因,但它更像是导火索。


美国1980年代初和90年代初都发生过经济衰退,生育率下滑,但很快随着经济恢复又继续回升。同样,08年经济危机只能在人口衰退开始时产生短期影响。这无法解释为何生育率在长达15年时间里一滑再滑,衰退看不到尽头。


更糟糕的是,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每一代女性都比上一代女生生育得更少。70后女性生育少于60后,80后又少于70后,90后则更少。


有许多研究者前赴后继地尝试找出原因。他们详细分析了所有可能的因素:经济危机后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儿童抚养费的执行等社会政策、关闭堕胎诊所等的医院生育政策、家庭收入、负债情况、住房成本……


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美国新生儿的急剧下滑跟它们的任何一个因素有强因果关系。

最后,研究界只能被迫把原因归为玄之又玄的“育儿优先级的主观偏好”。


美国学界把这叫做“美国出生率下降的未解之谜”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陷入低生育率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他们的生育率长期以来一直低于2.1的人口替代率(一对夫妇生育2.1个孩子,才能保持人口数量不变)。目前,全球有20多个国家正在不断丧失它的人口。


但让人吃惊的是,如今发展中国家同样也在步发达国家的后尘。


印度和孟加拉都在人口替代率上苦苦挣扎,拉丁美洲国家总体生育率也低于替代率,中国更是在2010年就跌破了1.5的生育率警戒线,2022年降至1.2,排名世界倒数第5(据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


放眼全球,目前只有非洲大陆还能承载人口增长的希望。


不过需要注意,非洲正在以全球平均水平2倍的速度推进城市化,女性受教育水平也在飞速攀升。


因此非洲作为地球上硕果仅存的生育“人类之光”,能持续多久,还存在较大变数。

▲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生育率都已跌破2.1的人口替代率


不得不说,中国在人口问题上的运气不太好。第一次迎面撞上人口危机,就面临全球同此炎凉的情况。


美国和日本此前度过人口危机,都是借用了其他国家的新增人口。


但中国,已经没有这条康庄大道可以畅行。


我们该用什么方法解决人口危机?不得不让人捏一把冷汗。


2


应对人口问题,美国和日本最值得我们摸着石头过河。


他们的方法,分别代表了大陆和岛国的两种思路,把“吸进来”和“走出去”应用到极致。


美国一直以吸收全球移民的人口政策为立国之本。从建国到现在仅200多年时间,美国的人口增长了将近100倍。


美国建国之初人口不过300多万,只有英国人口三分之一。但美国人口现在已高达3.3亿人,比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人口总和还多。


这得益于美国大力推行的移民政策。移民每年为美国贡献50-100万的新增人口。同时,移民中硕士、博士学历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美国本土人口。这进一步让美国屹立在世界科技创新巅峰。


我们熟悉的那些影响世界的美国科技巨头,一大堆都是精英移民创造。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是南非移民;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父亲是古巴移民;最近爆火的ChatGPT,创始人是俄罗斯移民;Facebook创始人和Google的两个创始人,都是犹太移民的后代。

但移民政策也不是一劳永逸,同时有极强的后遗症。


奇怪的是,现如今不管是哪种族裔,以往在自己国家有多能生,到了美国都不肯生了。美国连最能生的拉美裔,生育率在2018年也跌破2,跌到1.9。非洲裔1.8,白人1.6,华裔生育率垫底,1.5。


因此,美国只能从全球各地虹吸移民,难以依靠自己人民自我人口造血。移民二代三代好不容易融入, 又持续不断从外面引入新移民。这就导致美国的族群分类问题越发严重,变成无解的烂窟窿。川普上台直接摆烂,又是建墙,又是驱逐非法移民,反而获得了大量支持。


日本的方法,和美国完全相反。


日本本身是岛国,地方狭小,自己人都不够住。同时日本又是单一民族国家。移民策略在日本不可行。于是,日本选择了向外走。


人口短缺,资本过剩,日本的资本只能流向海外,寻找其他新兴国家的人力。


日本投资的目的很明确,用我的资本收割你的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


从1980年开始,日本推行“投资立国”战略,以资本作触手,广泛伸向海外投资获利。


日本直接投资的地域集中在北美、拉丁美洲和亚洲,三者分别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值的30.2%、18.2%和23.4%。这三地的主要产业均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日本资本在海外投资斩获颇丰,实现了“海外再造一个日本”。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显示,日本的对外净资产额截至2022年9月达到459万亿日元,高居世界各国首位。日本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也不过546万亿日元。至今日本已连续31年为全球最大净债权国。


我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阿里巴巴,就是日本资本出海投资的一大成果,其第一大股东为日本软银。2022年8月,软银通过减持9%阿里股份,套现约2300亿元人民币。


因此,尽管日本国内深陷深度老龄化困境,甚至到了1.8个年轻人要抚养1个老年人的极端情况。但由于海外资本收益对国民收入的贡献,日本尚能勉强维持社会养老成本。


虽然我们经常看到日本老人被骂“老祸”,七八十岁还要打工的悲惨生活。但如果日本海外资本没有大获成功,日本老人的生活会比现在还要悲惨得多。


那么中国可以学习谁?


中国既是大陆,主体人口又是单一民族。地理条件和美国类似,人口结构和日本类似。是否两者策略都可?


很遗憾。到了中国,这两种拯救美国和日本的策略,很可能只能作补充,无法承担为中国人口问题破局的重任。


美国和日本的策略,不管是“吸进来”,还是“走出去”,都建立在一个基本条件上——世界其他国家仍有大量人口红利可供借用。事实上,过去的中国长期扮演的就是这样一种人口红利提供者的角色。


但现在轮到中国人口枯竭时,我们望向身后,发现空空荡荡


中国人口衰退,世界人口同样衰退。


我们的路,在哪里?


3


至此,中国面对人口问题只有一个选择:自给自足,自力更生


我们不冀望于从外国借人口解决问题,我们通过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条件,让人民敢生,愿生。


这是一条最难的路,但如果走出来了,对世界的意义至关重大。


中国有这样的能力。


往前看500年,明清被诟病的闭关锁国,从积极面看,恰是因为中国自己就能形成数百年的国内大循环。正如乾隆皇帝所言“天朝上国,无所不有”。


进入现代,中国能成为全世界唯一突破发展陷阱的发展中国家,是因为我们是唯一一个没有通过对外殖民,全靠内部消化完成了工业化原始积累的国家。


写到这里,我再度意识到,或许这就是重构世界秩序的过程中,中国的天命所在


我们从不向外转嫁代价,我们从来选择内部消化代价,对外输出价值


对外转嫁代价,是“霸道”。这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喜欢的做法。


内部消化代价,对外输出价值,是“王道”。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


“霸道”与“王道”皆可成为领导者,但最后胜利,必将属于“王道”。


两千年前,中国已有“王霸之辩”。在华夏大地上的先人们用实践证明了,只有践行“王道”,才能使天下和谐久昌。


两千年后的今天,“天下”的范围从华夏大地,拓展到整个地球。但真理恒常不变。


很简单,如果你是小国,你是选择向你倾倒代价的大国,还是选择向你输出价值的大国?


只有能够内部消化代价,对外输出价值的大国,才是真正负责任的大国,才会获得世界各国的真心所向。


中国要走出这条路,未来五年至关重要。


未来五年,我们能否真正给出针对房价问题、养老问题、托儿养育问题、保障劳动者权利,保障女性工作平等的解法,并开始将它们落到实处?


只有让人们亲眼看见,这些压在脖子上的担忧重担都有了解法、正在切实落地,中国的人口问题才能得以真正解决。


今天,中国已经迈过“刘易斯第二拐点”。中国的核心矛盾已从资本短缺、人力过剩,转变为资本过剩、人力短缺。


改革开放前40年,在资本短缺的前提下,政策天平倾向资本,无疑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但当如今,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矛盾走向反面——人力短缺但资本过剩,政策天平的砝码必须从资本转移向人力


这正是我国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成功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根基所在。


只有完成这一转型,中国才能够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进而联合各国构建起全新世界秩序。


孩子代表的是未来。只要人民对未来有信心,又何愁没有新生儿咕咕坠地?


欢迎转发分享,我们下次见:)


参考文献:

[1] The Puzzle of Falling US Birth Rates since the Great Recession,Melissa S. Kearney, Phillip B. Levine, and Luke Pardue

[2] 《2022世界人口展望》报告,联合国



吴杨野餐会 原创出品

为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新知识 · 新观点 · 新视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日本   美国   中国   人口   生育率   出生率   非洲   经济危机   新生儿   短缺   移民   身后   资本   政策   女性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