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躲远点,老郑家噶韭菜啦!金龙羽3亿就想转型新能源,目的为套现

原标题:散户躲远点,老郑家要噶韭菜啦!金龙羽3亿就想转型新能源?不重要,蹭热点套现才是王道,深交所:你们要点脸吧


吃一堑长一智,一天天尽长智力了。




作者 | 亦枫

编辑 | 小白


金龙羽是一家由吴氏家族控制、原本做电线电缆生产销售的公司。

但从去年开始,公司突然宣布要进军新能源了,连深交所都看不下去,两封关注函质疑它“蹭热点”。

那么公司到底成色几何?是炒作还是转型?新能源项目究竟靠不靠谱?

且听风云君狗拿耗子,细细说来。

一、营收利润双增?不能只看表面

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来看,公司好像发展的还挺不错:除了2020年以外,营收保持增长态势,尤其是2017-18年,营收增长率达到30-40%。


(制图:市值风云APP)

净利润也还行,2015-19年营收利润双增,2020-21年利润有所下滑,但2022年已然“回血”,仅前三季度便相当于2021年全年利润的三倍有余。


(制图:市值风云APP)

根据2022年业绩预告,公司全年净利润约在2.1-2.5亿之间,同比上涨超300%。


(来源:2022年度业绩预告)

表面上看,净利润一年翻三四倍,公司这是要咸鱼大翻身啊。

但人算不如天算,实际上,2021年公司因为恒大事件,共计提了2.7亿的信用减值损失,导致当年净利润偏低。


(来源:2022年度业绩预告)

换言之,2022年并没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事情发生,对比三季报数据,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仅同比增长5.8%。

不过话又说回来,计提了如此大额的信用减值,能否说明公司保守审慎,财报质量较高呢?

恰恰相反,公司在信用减值方面做得真不咋滴。

根据历年年报披露,公司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的减值计分为两个阶梯,1-6个月计提0.5%,6-12个月计提5%。


(来源:2021年年报)

然在行业内,一年以内的的应收账款一般是按照5%的比例计提,如宝胜股份和杭电股份。


(来源:宝胜股份2021年年报)


(来源:杭电股份2021年年报)

宝胜股份:是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国有大型控股企业,全球线缆产业10强,于2004年上市。宝胜股份的信用减值划分多个组合,根据金龙羽招股书,前五大客户主要为民营企业,故此处选择组合3;


杭电股份: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杭州电缆厂,是集电线电缆产品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账龄在1-6月应收款占总应收款的65.5%,如果按照行业标准统一以5%,则2021年净利润将调减3,726万。即使是对比不算信用减值损失的调整后净利润(4亿元),需调减的金额也足足占了利润的近10%。

应收账款不仅仅减值计提不足,占比还特别高。

从2018年开始,应收账款金额、占总资产比例、占营收比例均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三季度末,两个占比同时达到45%。


(制图:市值风云APP)

如此之高的应收账款,在信用期普遍较长的电线电缆行业也是不多见的。可以看到,2019年开始,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比一枝独秀,远超可比公司。

(制图:市值风云APP)


应收账款如此,应付账款那边也挺惨的。

历年来,公司的应付账款占营业成本比例在1-2%,可以说基本上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还手的余地。


(制图:市值风云APP)

公司的供应商十分集中。根据2021年年报,仅江西铜业就占71.9%,前五大供应商占比近90%。


(制图:市值风云APP)

一边欠钱不还,一边催着给钱,夹缝中求生存的金龙羽日子确实不好过,议价能力偏弱。

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公司流动性够吗?

不够,非常不够。

公司自2017年以来,短期借款及有息负债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21-22年,短期借款达9亿以上,有息负债率约30%。产业链前有狼后有虎,只能靠借钱补窟窿了。


(制图:市值风云APP)

公司的造血能力也不强。2015年以来,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时正时负,基本在“横坐标轴”上下徘徊,2021年更是一下子干到了负6.1亿。靠自己是不太行了,还是得借钱。


(制图:市值风云APP)

二、分红+减持:老郑家要开始噶韭菜啦

公司有70%以上的股权掌握在郑氏家族手里。

风云君整理了一下2021年年报公司前五大股东的关系,大家简单了解了解。


(制图:市值风云APP)

如果说公司分红很“良心”,那确实如此,毕竟都是老郑家的人:自由现金流为负?照分不误;净利润低?2021年分红金额比净利润高66.5%。

所以,反正不管公司经营如何,钱是一定要分的。


(制图:市值风云APP)

上市后毕竟有外人了,还收着点,那上市前就更过分了。经测算,上市前五年共分红2.8亿,占同期净利润64.3%。

分完之后,上市噶一波韭菜,补流2.2亿,占总募资额46.5%。

诶嘿,上市真香,钱又回来了。


(来源:金龙羽招股书)

虽然公司财务不怎么好看,但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很有自知自明。

在关注函的回复公告中,公司自己表示,设备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性下降较大,且行业为限制发展类项目,继续投资电线电缆产能可能性较小,在寻求新的投资机会。


(来源: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的回复公告)

说人话就是:电缆没搞头了,要搞新能源。

于是,公司于2021年8月,与重庆锦添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添翼”)签订了框架协议,拟在5年内投资3个亿进行固态电池的研究开发。


(来源:关于公司与重庆锦添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共同开发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及产业化的框架协议的公告)

于是,长期古井无波的股价,在随后三个月内暴涨了50%。

深交所实在看不下去了,下发关注函一封,询问公司是否存在“蹭热点”炒作股价的情形。


(来源: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的回复公告)

这一波如果只算小试牛刀,2023年年初才是真正来了个大的。

2023年1月底,公司在互动易平台密集回应,称“固态电解质、半固态电芯已进入中试试验”、“固态电解质中试试验已出样品”等,股价16个交易日累计涨幅96.7%。


(来源:金龙羽关注函)

深交所对此表示“严重关注”,再次质疑公司是否存在“蹭热点”,并下发关注函。


(来源:金龙羽关注函)

公司方面自然是“我不是,我没有,你乱说”否定三连,称不存在“蹭热点”炒作股价的情形。


(来源: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的回复公告)

然而,嘴上说的没有,身体却很诚实。2021年8月至今,一年多的时间,公司连发18份减持相关公告。

(周K线。来源:市值风云APP)

实控人郑美银将2,500万股转让给吴玉花后,又减持500万股,直接退出;


郑凤兰减持221万股;


郑会杰减持最多,共减持1,031万股;


副总经理夏斓、冯波也有一定比例的减持。

即使不算郑美银转让的,老郑家共计减持的股份也达到公司总股份的4%。

如果不是“蹭热点”,你如此着急忙慌地减持做什么?

三、固态电池?呵呵哒

风云君作为百乐门代客泊车小王子,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对新能源产业也算是有一些粗浅的了解的。

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技术可是连宁王都头疼不已的下一代新能源电池技术,连研发开支百亿级的宁王都搞不定的东西,你公司投上3个亿就能弄出来?


(来源:宁德时代2021年5月2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果不其然,每当投资者问到公司研发的是半固态、准固态、还是全固态电池时,公司总是含糊其辞,避重就轻。


(来源:2022年深圳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记录表)

这里简单科普一下:

半固态电池的电解质采用固液混合形态,电解液质量占比5-10%左右;


准固态电池的电解液占比小于5%;


而全固态电池则顾名思义,完全不含有电解液。

这三种电池的制造难度也是依次上升的。

对于半固态电池来说,负极材料是石墨烯。但是碳的理论容量较低(仅为372mA·h/g)目前实际应用已基本达到理论极限,无法满足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因此全固态电池以碳为负极的可能性不大。

从公司披露的专利申请上来看,主要研发方向正是石墨烯。


(来源: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的回复公告)

那么重点来了,半固态、准固态、和全固态电池目前被统称为固态电池,因此风云君大胆猜测,公司研发的根本不是正在意义上的固态电池,而是半固态电池。

实际上,就算是半固态电池,以公司的斤两,也几乎不可能攻克大规模量产难题。

而这种狸猫换太子的戏法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2021年初,蔚来宣布将在2022年发布的ET7上搭载全新研发的固态电池。但在蔚来股票因此大涨后,却改口称实际上半固态电池。

无独有偶,2022年初,东风汽车方面宣称,与赣锋锂业合作开发的东风风神E70固态电池车在江西新余完成交付。后来,赣锋锂业最终表示东风E70装车的电池是半固态电池。


(来源:赣锋锂业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眼熟不?公司这套操作,其实早就被别人玩烂了,只不过是韭菜不长记性而已,每次都被玩弄得五迷三道,乖乖滴引颈待戮。

那么半固态电池有优点吗?有,半固态电池更轻,容量更大,而且安全性更强。但说到底,半固态电池只是液态电池的进阶版,并不具有颠覆性的创新。

而且当下固态电解质制造工艺已相对成熟,部分行业领先者固态电解质产量已达万吨级别,而公司刚到公斤级别就跑出来炫耀,小心思一看便知。


(来源:2022年深圳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记录表)

国内新能源电池企业如赣锋锂业,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也均布局了GWh级别的半固态电池产能,多家公司预计其产品将在2023年批量交付,半固态电池将迎来量产契机。(来源:博览财经-首席证券内参第3252期)

以公司的体量,站在这些大佬身边,有什么存在感吗?

再来看看公司的合作方锦添翼。

公司在公告中大肆鼓吹锦添翼的老板李新禄教授,称他在新能源研究领域很有建树,发表了很多论文。


(来源: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的回复公告)

咱也不是混学术的,但是咱会看企查查。该项目2021年8月签订框架协议,锦添翼2021年3月才刚成立,参保人数为0,注册资本仅1000万,认缴日期2051年。


(来源:企查查)

哦,对了公司这个3亿的“大项目”研发团队一共有——22人。果然是兵贵在精不在多啊。

什么?硕士及以上不到一半?怎么还不如市值风云?


(来源: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的回复公告)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新能源   目的   热点   固态   韭菜   散户   市值   净利润   电池   来源   风云   公告   公司   金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