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敦促国有企业放弃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为什么?

最近两天,身边朋友都在热议一个话题:我国财政部敦促国有企业放弃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


原因是,数据安全存在被侵害的风险。


据彭博社的报道,财政部在上个月向一些国有企业给出了“窗口指导”建议,敦促他们终止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同,现有合同到期后改聘中国内地或中国香港的会计师事务所。


消息爆出后,我找到会计行业的朋友聊了聊,发现果真是反响颇大,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


内资所的朋友欣喜若狂,四大脱离国企业务,这块大蛋糕能让他们吃到饱。四大的朋友心情很复杂,想着跳槽到内资所或者提前润到新加坡。


但是,在了解过他们的想法以后,老高我认为,针对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从更高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毕竟,官方还未明确表态。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理性。


第一个要想明白的问题是,国有企业为什么要抛弃“四大”?


2001年我国证监会颁布补充“审计16号文”,要求上市公司IPO及再融资时,除了需要通过内资所的法定审计外,还必须提供外资所的补充审计。


不是崇洋媚外,只是因为人家,更专业、国际可信度高。


在当时,我国内资所发展质量还并不成熟的情况下,依靠“四大”提供的审计报告可以更好的帮助我国企业走向世界。


21世纪初正值我国企业扎堆上市之际,80%的国企央企都选择了“四大”作为自己的审计机构。可以说,“四大”几乎垄断了我国海外上市企业的所有审计业务。


当时就有学者和业界人士提出,把国民经济命脉交给外国人来管理,真的可靠吗?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经济学家董辅礽老先生,就是他,在当年那个讲究“两个凡是”的时期,大胆地将“政企分离”发表在《经济研究》上。


同样也是他,当年撰文指出了“必须请外国人补充审计地规定简直是荒谬至极”,可是无奈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企业想走出国门,只能遵循国际的标准。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国际经济、科技格局的不断演化,事情已经变得不是那么简单了。


要知道,控制我国金融、保险、电力、石油、通信、高铁等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中央企业,几乎全部是“四大”的审计对象。


这意味着什么?给大家看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是怎么说的:



由此可见,被审计单位在注册会计师面前,几乎是透明的。


战略性经济信息一旦泄露就有可能导致我国相关产业的大面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受制于人、国家整体经济能力遭受重创。


如果由于审计的原因导致我国的核心商业秘密被泄露给国外情报机构,那么造成的后果可能大到足以毁灭我国的某个关键产业。


所以这件事是谣言?还是会有反转?


由于官方尚未发表明确声明,所以大家还心存希望,觉得可能是美方在制造谣言,向我们进行舆论攻击。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笔者我想一一谈谈自己的理解。


质疑一:


首先有人会说,我们一直在主张对外开放,但是现在却有“脱钩”嫌疑,是不是有点自己打自己的脸?而且换用内资所以后,对外资的吸引力肯定会减弱。


我想说,我们确实一直在倡导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鼓励并吸引外商投资中国。


但是,国有企业拒绝被“四大”审计这件事情,并不是“筑墙设垒”,也绝不是“脱钩断链”,合作也要有边界。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就算是合作,也不能把枪杆子交给别人,核心机密与斗争武器永远要牢牢把握在自己人手中。


先保证安全稳定,再考虑做大做强。


人家能以“国家安全”为由设置壁垒,强行撤资,他们做得,我们做了就要反思?



质疑二:


要知道,2022年8月,中国证监会、财政部才刚刚与美国PCAOB签署了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协议。这难道是要反悔的架势?


老高想说,此次签署的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协议,是在双方2013年执法合作谅解备忘录及2016年试点检查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根据双方要求,经过反复磋商达成的。


其中我们的要求很明确,就是保证中概股不被摘牌,且提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划清了信息红线;


而美方的要求,其实就是想扩大自己的审计权限,在最大限度上挖掘我国公司审计底稿中的信息。


狼,终究是改变不了吃肉的习性。


而在此次消息中,我们也可看到,官方建议国企母公司在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同到期后聘请中国内地或中国香港的会计师事务所。现有的协议继续保留,也就不存在违约的说法。


质疑三:


四大不是已经完成了本土化转制吗?企业性质已经变成了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事实上,四大确实做了一些妥协,但是还不够。虽然分属于英美荷,但其背后的绝对力量仍是美资,我们很难保证他们不为美国人做事。


当下的国际环境,北溪民用设施说炸就炸,怎么去相信他们会尊重规则?而不是利用规则?



除非,“四大”多一些在毕马威搞党建的杨洁,少一些野心,才能真正收获上面的信任。


针对本次风波,预言也好,谣言也罢,老高希望大家都能在心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无论何时,无论何事,打铁还需自身硬”。


如果内资所的表现真的让全世界的投资者都满意,那么我们也不会把审计的权力通通交给外国人。


不过,自我解剖精神可嘉,但妄自菲薄实不可取。


近些年,得益于内卷在各行各业的扩散,内资所的能力和水平在逐渐提高。国内的“八大”也逐渐提升技术服务型审计的附加值,向“四大”靠拢;反观一向以优等生自居的“四大”,也在恒大暴雷和上海电气之类事件后跌落神坛,骂声不断。


在审计市场上,我们最终仍是希望能够拥有本土化的专业审计团队,在国际竞争中,中国本土的会计师事务所也能拿出公正、真实、独立、可信的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财政部   会计师事务所   国有企业   中美   内资   国企   中国   我国   国际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