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摄关政治的确立与衰落

引言:

“摄关”是“摄政”和“关白”的合称,一般认为日本的摄关时代始于858年藤原良房担任清和帝摄政,但事实上当时并没有出现“关白”一职。后世虽习惯将“摄关”并称,但实际上这两个官职的出现是有时间差的。

摄政是指当出现女帝、幼帝等情况时为女帝、幼帝等摄行政事的重要职位,在摄关时代以前并不多见,一般是由担任太政大臣的皇族成员出任。

自藤原良房起,摄政和太政大臣基本成为外戚藤原氏所专有的职务。而关白一职则是在光孝天皇之子宇多天皇在位时出现的,日本史上第一位关白是藤原良房的养子藤原基经。

一.摄关政治的确立

早在光孝朝,基经作为太政大臣在光孝天皇有独立执政能力的情况下仍然代替其行使政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有了关白的特质。

光孝天皇即位后凡事皆唯藤原基经之意是从,并将自己的众多子女除两位担任斋宫斋院的皇女外,尽都赐予源朝臣姓,降为臣下,以示在下一代天皇的人选问题上全凭基经安排。

887年,光孝天皇病重之时,“基经入卧内,奏曰‘陛下万岁后,神器将付阿谁?’(光孝)帝曰:‘唯公所择。’基经曰:‘以臣所见,其惟王侍从乎。’王侍从者,定省也。帝大喜,召定省,右执其手,左执基经手,泣曰:‘大臣勋劳莫大,汝谨勿忘’”。

于是光孝天皇第七子源定省恢复了其皇族身份并被立为太子,于光孝天皇崩御后即位,是为宇多天皇。刚刚即位的宇多天皇便下诏宣称:“万机巨细,皆关白太政大臣(藤原基经),而后奏下。”“关白”一职由此产生。

“关白”的典故,出自于《汉书》对霍光事迹的描写“诸事先关白光”,即“诸事先向霍光禀告”,这两处的“关白”都有禀报之意,自此“关白”被引申为官职,凡百官所请,必先上奏于关白。

藤原基经与历经四朝、辅佐幼帝、施行废立并使汉宣帝感觉“芒刺在背”的西汉权臣霍光确实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藤原基经于文德朝初次叙位,并在清和、阳成、光孝、宇多四朝地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同样辅佐过幼帝并施行过废立,可以说是日本的霍光。

但与后世衰亡的霍氏一族不同的是,藤原基经所在的家族藤原氏在与天皇一方的对抗中取得了胜利,拥有着更长久的政治生命。

对于关白的任命,藤原基经上表假意推辞。于是宇多天皇又一次下诏,称藤原基经是“社稷之臣,非朕之臣。宜以阿衡之任,为卿之任”。

“阿衡”一职最早处于中国商代,一般以阿衡代指三公,地位极为尊崇,此处所称“阿衡”应是为了突出“关白”极尊的地位。然而藤原基经及其亲信对阿衡的职权提出质疑,认为阿衡之职并无具体的执掌,阿衡位高但不预政,而关白却需要总领庶务,两者矛盾。

宇多天皇组织朝中的明经博士向基经解释“阿衡之任,可无典职。以其无典职,知阿衡之为贵。”而藤原基经仍以阿衡职掌未決,且自己本身亦有赋闲归隐之意为理由,不上朝理政。

由于藤原基经身处太政官系统的顶端,他的不作为导致了行政体系的长时间壅滞,给诸司百官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后世称这一事件为“阿衡之议”。

藤原基经借“阿衡之议”进一步排除异己,同时也大大的威慑了宇多天皇,确保了“关白”地位的权威性。此后,藤原基经送女儿温子入宇多帝后宫,温子虽未生育皇子,但她成为了宇多长子、未来的醍醐天皇的养母。

关白一职的出现,意味着摄关政治的另一要素也具备了——关白的设置为藤原氏的专权提供了便利,由于摄政只能在幼帝时期执掌政权,等天皇到了足以亲政的年龄,摄政就只能还政于天皇,作为普通臣下进行辅佐。

虽然可以像光孝天皇那样赋予藤原基经总领万机之权,但毕竟是权宜之计。而在设置了“关白”一职后,藤原氏就可以不考虑天皇的年龄,在任何阶段都可以名正言顺的掌政,名为辅佐天皇,实则总揽政事。关白与摄政一样为藤原氏专属,除战国末期丰臣氏担任过关白以外,再无人染指。

摄关政治的确立经历过几次起伏,藤原基经殁后,宇多天皇以基经长子藤原时平年纪尚轻仍需历练为由,未任其为关白。在宇多朝后期并醍醐朝共三十多年间,藤原基经的众子虽然仍旧占据着高官重职,但摄政关白之职再未设立。

醍醐天皇之子朱雀天皇即位时年仅8岁,由舅父即藤原基经四子藤原忠平为其摄政,朱雀天皇成年后,藤原忠平又任关白。

朱雀天皇在24岁时便让位于同母弟村上天皇,由于村上天皇即位时已经成年(21岁),所以藤原忠平未任摄政,继续担任关白。藤原忠平殁后,村上天皇未再任命关白,有过一段时间的亲政。

自村上天皇之子冷泉天皇开始,摄政与关白开始成为常规设置的官职,并且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的结束,除极少数特殊情况外,基本无中断。

日益庞大的藤原氏族中逐渐分化出了以藤原良房、藤原基经一脉的藤原北家嫡系子孙为主的摄关家,或称为执政家。摄关政治也形成定式——在天皇年幼时设置摄政,天皇成年后摄政一般会改任关白,若天皇即位时已成年就直接委任一名关白,至此,从清和朝即拉开序幕的摄关政治完全确立。

二.摄关政治的变形与衰落

摄关时期藤原氏是累世外戚,藤原氏执政家的重要成员几乎人人都与天皇有血缘关系,只是远近亲疏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将与天皇关系最为密切的母系亲属——外祖与母舅视为外戚。

最初的摄政与关白并不单单考虑与天皇的亲疏关系,个人原有官职的高低以及政治声望同样重要。

职位高者即使与天皇血缘关系略远仍可以担任摄关之职,如藤原基经、藤原实赖等。直到藤原兼家任摄政,其后天皇外戚可以凭借特殊身份直接成为摄政、关白。

不论哪一时期摄政或关白在就任后一般都会积极与天皇联姻,以期保持或加深与天皇的关系。

村上天皇之子冷泉天皇继位时虽已成年,却因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需要由关白辅政。然而冷泉天皇即位时其外祖父藤原师辅已故,师辅的儿子伊尹、兼通、兼家等人年纪尚轻。

师辅的兄长(冷泉帝外伯祖父)实赖是左大臣,也是藤原氏长者,遂为关白。实赖虽为关白,但在政坛上更加活跃却是师辅的儿子们即冷泉天皇的亲舅父伊尹等人。

其后冷泉天皇让位于同母弟守平亲王,是为圆融天皇。因为新帝年幼,所以藤原实赖改任摄政。实赖故后,圆融帝的舅父、师辅长子藤原伊尹为其摄政。

伊尹女儿怀子为冷泉天皇女御,生了师贞亲王,圆融帝继位后师贞亲王成为东宫。伊尹不仅是天皇舅父,更是皇太子的外祖父,可见摄政与东宫关系更亲密;圆融帝成年后藤原兼通(舅父),藤原赖忠(表舅)依次做过关白,因此圆融帝一直没有关系亲密的外戚扶持,在政治上颇受孤立。

圆融天皇成年后兼通将女儿媓子送入其后宫,而兼家的长女超子为冷泉帝女御,由此圆融天皇在情感上可能会对兼家有所疏离。

同时藤原兼通与藤原兼家这对亲兄弟间的关系也很恶劣,起初藤原兼家的官职高于其兄藤原兼通,藤原兼通为此颇感不平。藤原兼通曾请求妹妹安子写下:“后来关白有阙,宜必以兄弟序相及”之语以确保今后的仕途。

安子故后兼通一直保存着这封书信,须臾不离左右,待到兄长伊尹病重便呈于圆融天皇,圆融天皇见到母亲遗留的书信不禁怆然,遂许兼通内览之职,继而为关白。

由于藤原兼通之女媓子未诞皇嗣,而藤原兼家女超子为冷泉帝生育了皇子,圆融天皇及藤原兼通对藤原兼家颇有防备。

之后藤原兼家又欲送次女诠子入圆融天皇后宫,兼通对此十分不满,因此藤原兼通在世时,诠子一直未能入宫。

待到藤原兼通病笃,“兼家闻之,以为既亡,将欲入朝奏请己代其职。急装而出,前驱喝道,己近兼通第。一人入报曰:‘东三条殿方来’。兼通以为访病,拂席以待。

兼家过其门而不入,直朝谒。兼通大怒,勃然而起,四人扶掖,力疾以朝。兼家方在帝前奏请,望兼通至,惊愕匆遽,回避他处。兼通意色殊恶,白帝曰:‘臣请今日行最后除目,左大臣赖忠即其人也,当为关白’。因劾奏兼家躁竞,褫见任官职,左转治部卿。帝不能违其意,皆听之”。

赖忠与藤原兼通交好,是藤原兼通、藤原兼家的堂兄弟,藤原兼通宁愿将关白之位传与堂兄弟也不肯传与亲弟兼家,足以见得其兄弟间嫌隙之大。藤原兼家不但未得到关白之位还受到亲兄弹劾而降职左迁,愈加消沉。

藤原兼通去世后,赖忠不忍见藤原兼家的沉滞之状,将其提拔为右大臣,诠子也得以入宫,与赖忠之女遵子并为女御。次年,藤原兼通之女中宫媓子崩逝,中宫之位势必从遵子与诠子二女中产生,当时诠子已经生下圆融天皇唯一的儿子怀仁亲王,而遵子未有所出,兼家以为中宫之位必归于诠子,然而圆融天皇顾及到赖忠的关白地位以及对兼家的不信任,最终册立了遵子为中宫。兼家大失所望,与诸子闭门不朝,圆融天皇欲接诠子及皇子回宫也被兼家拒绝。

在圆融天皇让位于侄子花山天皇时,怀仁亲王作为圆融帝的独生子被立为皇太子,兼家以为可以借着皇太子外祖父的身份成为关白,而赖忠却连任了关白。花山天皇的舅父、伊尹之子中纳言藤原义怀也开始活跃。兼家因此期待花山天皇早些让位给太子,竟与其次子藤原道兼诱骗花山帝退位出家。

皇太子遂即位为一条天皇,兼家终于如愿以偿成为摄政。然而此前一般都是太政大臣任摄政,而兼家当时的职位是右大臣,在其之上还有太政大臣赖忠和左大臣源雅信,兼家的摄政地位颇有些尴尬。

因此兼家辞去右大臣之职,仅任摄政,得到从一位准三宫的待遇,食邑三千户,位在三公之上。至此摄政之职与太政官官制脱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且位于太政官体系之上的特殊职位。这一改变使得摄政之职可以不再根据原有的职位序列而完全依靠外戚身份取得,摄关政治开始向更纯粹的外戚政治演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之子   政治   冷泉   外戚   舅父   圆融   亲王   日本   天皇   官职   大臣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