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太后:风流有为的千古一后,为情夫毒子掌权25年,才能堪比武后


前言

十一岁入宫成为罪奴。

十二岁成为后宫贵人。

十五岁立为当朝皇后。

二十四岁为一国太后。

她这一生跌宕起伏,从罪奴一步一步成为北魏最最贵的女人。

在她的手里,北魏开辟了一朝盛世,为后世武则天做了榜样,也让人们对女性有了新的看法。

朝堂上杀伐果断,北魏前期的改革由她实行,为北魏的发展起了好头,但是为什么她要杀了自己的儿子呢?先来看一看她这坎坷的开始。


坎坷身世

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她的名字,只称作她是冯太后。冯太后出生的时候,她们的国家已经覆灭了六七年。

她的父亲冯朗北燕皇室。多年动荡不安他的父亲娶妻之后就在长安生活下来。在冯太后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随后哥哥因为战败落入柔然。

然而她们家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可能是上位者突然想起冯朗这个曾经的北燕王子,怕他闹出事端。也可能是冯朗运气不好,被牵扯到一宗大案。

具体是什么案件已经不得而知,最后冯朗的下场是被诛杀,家人沦为罪人。

而当时的冯氏年纪尚幼,按照惯例被带入宫中成为罪奴,头上顶着罪人之女。还好的是她的姑姑是宫中的昭仪。

在宫中的时候幸亏有了姑姑的照应和安排,这才让冯氏过的不那么艰难。

入宫为婢

父亲死后,冯氏的人生是一片灰暗,在宫中的生活全仰仗着姑姑的照应,不然在后宫那种地方,她一个罪臣之女,是没有办法生存的。

像她这种罪臣之女,一旦没入宫中,这辈子也就消耗在后宫,假如没有被贵人看中,或是没有被皇帝看中,可以说最终只能老死在宫里。

冯氏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同样的,她的姑姑也明白,假如她不为侄女安排,侄女这一辈子也就完了。

在掖庭中艰难讨生活,幸好她有一个真心为她的姑姑,也是仰仗着姑姑的安排,聪明美丽的冯氏被拓跋濬相中,带入自己的宫内。

在遇上文成帝之前,冯氏的人生是一片灰暗,文成帝就像是她生命里的一道光,照亮她的人生,让她看到了一些不一样风景。


华丽变身

拓跋濬的父亲在很早就去世,而他的爷爷拓跋焘在公元452年被宦官杀死。

当时朝廷动荡,拓跋焘的儿子拓跋晃即位,但是拓跋余不通政务,大肆挥霍纵情声色,百姓们早已怨声载道,甚至任用宦官成为当朝的丞相,朝堂上一片乱象。

随后拓跋余又开始疑心宦官宗爱造反,于是宗爱先下手为强,谴派小黄门太监杀死拓跋余,他从三月即位,十月被诛杀,仅仅在位七个月,这七个月就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因此在拓跋濬即位的时候,拓跋濬的任务很重。

拓跋濬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宗爱。

在政z上,他改革官制,平定谋反,巡游天下。

在巡游的途中发现百姓疾苦,下诏凡是家中只有一个儿子的可以不用参军。

拓跋濬为政期间关心百姓,做到了以百姓为先,做到了为政清明。

在他上位之后,就封冯氏为贵人,这一年冯氏才十二岁,可见聪明美丽的冯氏在拓跋濬的眼中是多么的特别和宠爱。

冯氏也就从这个时候正式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冯氏的升迁并没有停止在贵人的位置上,几年后,冯氏又被拓跋濬册封为皇后,想必这时的冯氏是幸福的吧!

她遇上了自己这辈子最爱的人,从一个罪奴变成了一国的皇后,终于她不用费尽心思的讨生活。

她有最爱的人,和尊贵的身份,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自己的孩子。她和丈夫成婚多年,始终都没能怀孕。也正是不孕,反而让她逃过一难。

夫死守寡

在拓跋濬手下治理的江山一片清明。

他对外不断扩张疆土,对内选择休养生息让百姓安稳度日,尽量减少百姓生活的压力,使得民心安定。

冯氏也在拓跋濬的爱护下经历了几年快乐幸福的时光。

然而就在人们都以为可以安定的时候,拓跋濬却英年早逝,他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五岁。

按照惯例,皇帝去世,把皇帝安葬之后要烧毁皇帝生前所有的用品,并且要杀母留子。

幸运的是,冯氏嫁给拓跋濬之后一直没有孩子,也算是因祸得福。

继位的拓跋弘的生母是李贵人,李贵人在儿子登上王位之后就被赐死,而冯氏就顺利成章的成为辅佐皇帝的辅国太后。

拓跋濬的逝世让冯氏一直神思恍惚,她似乎还不能接受丈夫的去世。拓跋濬对冯氏的宠爱让冯氏深深的陷在里面。

当冯氏看着丈夫生前用的东西焚烧的时候,再也忍受不住,突然情绪崩溃。

众人看着一向稳重的皇后突然嚎啕大哭,一时间竟不知要怎么反应,在看到皇后竟冲向火海的时候,众人才反应过来,连忙救出。

吸入大量烟雾的冯氏经过抢救终于醒了。醒来的冯氏终于接受丈夫已逝的事实。

可以想象这时的冯氏内心,也许是为了丈夫辛苦打下的江山,也许是看到年幼的儿子,心中慢慢的沉浸下来,她知道自己的责任,她不能看着丈夫的付出毁在自己手里。

振作的冯氏牵起继子的手,一步一步走向宝座。虽然冯氏一生无子,但是冯氏把拓跋弘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在爱护教导,她要把丈夫的江山稳稳交在继子的手中。

这时的北魏因为拓跋濬的努力处在一种稳定的状态,只要在朝政上没有太大的失误,上位者不是昏庸之辈,北魏的江山都会稳稳的屹立。

在拓跋濬死后的第二年,拓跋弘继位,冯氏成为辅佐皇帝的垂帘太后。

这时车骑大将军看到这对孤儿寡母在上位,于是生出了谋反的心思。

这让冯氏遇上了第一个危机。

冯太后早在姑姑的有意培养下,不像其他女子那样柔弱,在跟随拓跋濬之后,让冯氏接触到了权政的中心,原本就聪明的冯氏,早已受到丈夫的处理政务手段的熏陶。

所以冯氏遇上这种事情并不惊慌,她周密的安排部署,先是让拓跋丕等人围捕想造反的大将军,之后直接荡平车技大将军的三族。

这一手直接让朝中大臣对她刮目相看,众人终于知道,在拓跋濬身后深情温柔的冯氏也有血腥的一面。

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乎意料,都认为已经把持朝政的冯氏不会轻易放手的时候,她却放手了。

当时拓跋弘仅仅十四岁。

这一年拓跋弘的李夫人诞下一子,冯氏看到幼小的婴儿,不知心中处于什么想法,突然宣布自己退隐后宫不再管理朝堂的事务。

冯氏也确实做到了她说的,她真的静心在后宫抚养孙子,对于前朝的事情丝毫不插手。

那么为什么已经退隐的冯氏会杀了自己的继子呢?

毒杀继子

这要从冯氏的丈夫去世之后说起。

冯氏丧夫之后沉浸了一段时间,重新振作过来的冯氏也终于醒悟。

在朝政上雷厉风行,但是私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根据记载,她当时非常喜欢李奕。

李奕的父亲是朝中当官,李奕上面还有一个兄长,他本人生的俊美,如果光是容貌俊美还不足以吸引冯氏。

恰恰李奕颇有才华,而当时的冯氏也正值貌美年华,两人应该是相互吸引,因而李奕经常进攻陪伴冯氏。

李奕的出现让拓跋弘心中十分不满,当时也有流言说冯氏祸乱后宫。

原本拓跋弘就对李奕视作眼中钉,这个时候正巧李奕的哥哥李敷被好友李欣告发,并呈上李敷二三十条的罪状,这直接给了拓跋弘机会,他将李奕以及兄长和堂兄全部处死。

这件事情也让冯氏难以忘怀,甚至让皇帝和太后之间有了嫌隙。拓跋弘不知道李奕在冯氏的心中分量很重,在《北史后妃传》中记载着“太后不得意”。

可见当时太后是有多么伤心,以至于这样隐晦的记载。

作为杀害李奕等人的凶手李欣被拓跋弘提拔,这让太后的不满达到了顶峰。

冯氏压迫拓跋弘交出皇位,原本就喜爱黄老之学的拓跋弘对皇位就没有多大的留恋。

他没有作什么抗拒的举动,只是拓跋弘想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叔父,后来迫于太后的压力,只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冯氏再次把持朝政。

当了皇父的拓跋弘似乎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死在嫡母的手中,而让嫡母决定对他下手的原因也很简单。

拓跋弘在当上皇父之后并没有放权,依然行使着皇帝的权利,这让冯氏感到不安

拓跋弘也低估了嫡母,他一面把持朝政,一面亲自领兵作战。

在大胜之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就是这场阅兵,直接让冯氏下了狠心圈禁拓跋弘

最后拓跋弘死在永安殿。根据野史上的说法,是冯氏下令毒死了拓跋弘,当时也确实多有传言是冯氏杀了他。

名垂千古

也就从这里开始,冯氏开始充分发挥自己的政z才能。

冯氏依然没忘了李欣等人的旧账,夺回大权之后直接将李欣全家杀了,为李奕报仇

为了稳固权利,对于有野心的冯氏大肆屠戮,对于没有野心则忠心耿耿的委以重任,在冯氏的操作下,朝堂稳固。

冯氏的政z才能远不及此,她有自己的治理想法,大开大合的改革,让北魏再上一个阶级。

从小跟在她身边的拓跋宏深受她的影响。

拓跋宏成年主事之后继续实行祖母的方法,将北魏的鼎盛延续下去。

冯太后在49岁的时候溘然长逝,临终前她交待孙子,要求孙子不用把她跟拓跋濬合葬,只用把她葬在方山。

拓跋宏遂了祖母的心愿,只是将祖母的坟陵拓宽了六十步,给了祖母皇帝才有的待遇。

一代千古之后最终落幕,后世称她是杰出的女政z家,辅佐三代皇帝,为北魏的盛世做了奠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太后   继子   情夫   北魏   朝政   上位   后宫   贵人   姑姑   千古   风流   皇帝   丈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