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统计局:线下消费和服务反弹,预计下半年工业经济回升

南都讯 近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广东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下称《分析》)。《分析》预计,2023年一季度,广东处于政策调整后的适应性阶段,线下消费和服务反弹幅度大于工业生产。2023年二季度,随着年初各项政策安排陆续落地,受到低基数影响,工业经济运行将进一步回升,下半年逐渐正常化。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 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118.58亿元,同比增长1.9%。《分析》称,2022年广东全年经济在波动中有所恢复,经济总量逼近13万亿关口。

广东的产业结构由工业、服务业主导。《分析》披露,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三个产业结构比重为4.1:40.9:55.0。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受多重因素冲击影响,广东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突出,经济发展遇到多年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报告强调,2023年广东将“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5%以上。

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并进一步采取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近期,多家国际研究机构上调了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而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和投资为内需,出口为外需。

全球市场需求趋弱

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

外贸是国家创收、拉动就业的重要引擎。珠三角产业带密布,“世界工厂”运转不停,广东是制造业大省,同时也是外经贸大省。

外需走弱,外贸承压。《分析》指出,2022年,美联储合计加息了7次,累计加息4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4.25%至4.50%,达到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元引领的世界性货币从宽松到收缩的趋势,导致全球经济下行势头明显。

“我国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从去年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已经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在2月2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判断经济扩张或收缩”的晴雨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2%,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结束连续7个月环比下降的走势,但仍在荣枯线50%以下。《分析》指出,地缘政治冲突持续,2月初土耳其强地震可能进一步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以及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22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8.31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0.5%。其中,出口5.33万亿元,增长5.5%;进口2.98万亿元,下降7.4%。广东外贸增速有所放缓。过往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为7.08万亿元,比“十二五”末年(即2015年)增长11.5%,年均增速为2.2%。

“疫情三年,市场主体、消费者经历了高度不确定性的考验,预期仍然处于低位,经济复苏的基础还较为脆弱。受外需收缩影响,外贸企业在手订单普遍存在中短期订单多、长期订单少的情况,稳外贸面临较大压力。”《分析》建议,引导企业更新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布局全球营销渠道、海外仓储等全链条服务。以及,鼓励商业银行扩大汇率避险业务覆盖面,减少汇率变动对外贸企业影响等。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官方频频释放稳外贸、稳外资的积极信号。珠三角各地市率先捕捉发展机遇的企业,已经“组团出海”至东南亚、欧洲等地拓市场、抢订单。

一般贸易超越加工贸易,是外贸结构优化最直接的体现。相较生产原材料和制成品“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一般贸易的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数额占广东外贸总值的54.6%,较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的占25.9%,保税物流的占16.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教授陈万灵表示,近10年外贸涌现了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贸易、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综合外包平台等新模式。

保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速稳定,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是外贸增长点所在。“外贸要改变粗放式发展,追求低耗费、高效率、高效益的增长方式。”陈万灵提出,企业亟须重视产品创新,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投入产业化研究。政府财政要加大支持,支持关键设备和产品的零部件科研,有效解决产业链“卡脖子”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广东生产的新能源产品出海提速,如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分别同比增长了4.7倍、45.3%、42.6%。

广东最终消费占GDP比重约50%

多措并举扩大消费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被认为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2022年12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82.92亿元,较去年增长了1.6%。从消费形态来看,商品零售实现增长,餐饮收入下降。进入2023年,政策利好提振市场信心,人员流动增强,1月份以来,广东的文旅消费复苏加快。

就内需方面,《分析》表示,消费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长水平,当前广东最终消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稳定在五成左右。“国家把恢复与扩大消费作为2023年扩大内需的首要抓手,而消费恢复仍受到就业和居民收入下降的抑制,并且对疫情走势较为敏感,提振消费依然任重道远。”《分析》称。

去年,广东省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5693.93亿元,同比增长4.9%,汽车类在21个商品类值中拉动作用最大。“2022年促消费政策效果显著,特别是零售额占比较大的汽车类、家用电器类商品在促消费政策带动下,拉动消费增长明显。”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22年广东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表示,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延续了13年,已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接下来应继续实施有针对性的促消费政策,发挥主要商品类值拉动消费增长的“主力军”作用。

《分析》提出,要适应消费升级和服务需求多元化趋势,推动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服务消费。另外,针对当前购房者扎堆提前还贷现象,建议适当考虑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缩小存量利率与新增利率差距,减轻消费者房贷负担。

“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积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住房消费提供便利。按照规定,落实个人购买住房契税及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1月28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张勇在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分论坛上表示,今年将大力促进住房消费。

另据《分析》,2022年下半年以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广东投放了1150 亿元,占全国总额超过七分之一,有效缓解广东重大项目的资本金出资压力,在2023年将持续释放投资增长动能。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黄姝伦 实习生刘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广东省   统计局   工业经济   广东   生产总值   疫情   产业链   下半年   住房   订单   需求   外贸   稳定   政策   产业   贸易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