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杨柳村印记-云南宾川

顺治年间,始祖董来生携妻带儿从大理市凤仪镇北汤天村迁到宾川县大营镇下杨柳村居住。以后,三子相继长大成家立业,三子董奇科迁居上杨柳村。

上杨柳村

嘉庆年间,上杨柳村盖房,在瓦窑房建窑烧砖烧瓦,大岭山建窑烧制石灰;在村中的小山包上建起了本主庙。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杨柳村上下两村的董氏族人为始祖董来生立碑。

1905年(光绪乙巳年),光绪帝颁诏恩赐董氏第八代孙董槐八品寿衔。

1913年(民国2年),废除清制,上杨柳村划归宾川县南区管辖。

1930年代,在外地读书的村民有董子敬、董子富、董现珠、董仁、董畅、董义、董子积等人,其中董畅就读下关,其余在凤仪就读。

1932年(民国21年),上杨柳村隶属于宾川县第二区令山镇公所(排营)管辖。

1945年,上杨柳村董凤先的小弟、董绍的小妹,在挑水台附近玩耍时被两只狼狗叼走,据说是被打败的日本狼狗。

1950年,宾川解放,上杨柳村隶属于令山镇政府。

1951年,成立上杨柳村小学,租用董雷户私人用房作为教室,师资不足,村上聘请一凤仪人士担任教师,薪酬每年大米一担二,设一至三年级,四至五年级到排营完小就读。

1952年,上杨柳村隶属宾川县第三区瓦溪乡管辖。

1954年,开展土地丈量工作,由县人民政府发给社员《土地房产所有证》。

1954年土地房产所有证

1957年5月,国家实行肥猪派购政策,交一头肥猪回购肉4~7.5公斤,后改为买半留半。

1958年,成立上杨柳村生产队,设队长、会计、记工员,村民的身份称为“社员”,社员由生产队统一调度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上杨柳村发生森林火灾,本主庙被烧毁,只剩下残垣断壁。

1959年,上杨柳村勉坡山水库竣工,建风吹岭水磨坊,称下水磨坊。

1961年4月,大理州文教局将上杨柳村等18所山区小学转为公办或民办公助性质小学。

1962年10月,国家派购的二类物资肥猪、牛、羊,在完成交售任务后,准许上市销售。

1964年,成立上杨柳村党小组,有党员3人,党小组长由大队下派担任;为配合“四清”运动,成立上杨柳村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董绍任贫协主席。

1965年11月,上杨柳村董子富等四人被划为反革命“右派分子”,董子富遭到了董锦奎等极少数村里人的残酷批斗。

1966年,上杨柳村隶属大营公社瓦溪大队下辖的一个生产队;秋季,上杨柳村小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土木结构,建有教学楼一栋二层各三开间,师生宿舍楼一栋二层各二间。

1967年12月,大理地委四清工作团党委、宾川县委、永红四清工作队党委颁发证明书,将董子富等四人的反革命“右派分子”帽子摘掉。

勉坡山水库

1975年11月,大营公社派送给上杨柳村柴油机、磨面机和小钢磨各一台。

1976年,上杨柳村社员董辉被上级选派到大理卫生学校学习,翌年,任上下杨柳村赤脚医生。

1978年,上杨柳村以1.8万元购得一台75马力的农用拖拉机。

1979年3月6日晚(二月初八),上杨柳村护林队在巡遍坡山林木时与盗伐者发生冲突,致一盗伐者死亡,系排营街人。

1980年,上杨柳村将土地分别包到三个生产小组,在完成规定的产量和任务后,剩余部分由各组自行分配;董子西从萂村完小调回上杨柳村,担任四五年级教育教学工作。

1981年,6月,上杨柳村五年级学生董继南把火药枪斜放在教学楼上,楼板震动,火药枪倒下自动击发,将三年级学生董志军的左脚掌下部打伤;上杨柳村总人口55户324人(其中白蒿场3户17人),其中白族人口30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4.75%。

1982年,8月,上杨柳村按人口划分土地,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到户,比乌龙坝和下杨柳村晚一年;9月,5名五年级毕业生考取初中,升学率百分之百。

本主庙大殿

1983年12月28日,大雪纷飞,积雪40~70厘米。

1984年,2月,上杨柳村业余文艺宣传队代表大营公社参加宾川县农民业余文艺调演,节目《白族打钱鞭》获全县第一名;3月,农村体制改革,上杨柳村隶属于大营区排营乡下辖的一个生产队。

1985年,放开生猪和猪肉的购销价格,自行交易。

1986年3月2~3日,连降大雪,积雪30~40厘米。

1988年3月,上杨柳村隶属大营乡排营村公所下辖的一个农业社。

1989年,小麦开始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种植,占大春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1997年后不再种植小麦。

1992年8月,上杨柳村出现了第一个大学生董志宏,考入云南民族学院政治系。

1993年10月,完成了瓦溪河底至上杨柳村10千伏高压输电线电杆安装工作。

1984年2月上杨柳村业余文艺宣传队

1994年8月8日晚8时许,上杨柳村通电,结束了用松明、煤油灯照明的历史。

1996年,3月,上杨柳村董加越建电力粮食加工房;8月,董永寿向上级争取并安装了闭路电视项目,可以收看云南电视台等7套节目。

1997年,上杨柳村部分村民开始种植鲜食秋蚕豆和甜脆豌豆,此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1998年9月,甸头坡至上杨柳村公路通车,公路里程15公里,结束了上杨柳村不通公路的历史。

2000年8月,村级体制改革,成立上杨柳村民小组,代行原生产队职能,设小组长1名。

2003年,6月,国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个人缴费10元;杨柳村小学二层砖混结构教学楼竣工,同年秋季交付使用;董继凤开办杨柳村幼儿园,2007年停办;部分村民开始种植包包菜,包包菜又名圆白菜。

杨柳村小学

2005年,国家取消农业税;鲜食秋蚕豆、甜脆豌豆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八成以上,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人均纯收入5800元;上杨柳村实施村间道路硬化,折除了百年挑水台。

2007年,中国移动在上杨柳村建起了通信塔。

2008年,历时三年,投资16万余元,投工投劳2500个,在原址上重修扩建了上杨柳村本主庙。

2010年6月,发生特大旱灾,持续时间长,农作物受灾严重。

2012年5月12日,该县对上杨柳村部分村民借发展核桃之名进行毁林事件平稳处置。

2014年,拆除旧学校,建成杨柳村党组织和文化活动中心,共六间二层,砖混结构。

2015年,杨柳村~乌龙坝风力发电项目,水电十四局大理聚能投资有限公司出资铺筑滇西500千伏变电站至杨柳村公路弹石路面。

2016年10月20日,宾川县社会爱心托举梦想微信群成员对因癫痫病发作跌入火塘导致重度烧伤的上杨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唐世珍进行了走访慰问,并送去慰问金2600元。

杨柳村党组织文化活动中心

2017年,2月16日,宾川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杨金荣深入上杨柳村,就发展“反季节”蔬菜产业进行调研;9月27日,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李江所长到上杨柳村检查指导反季鲜食蚕豆种植工作;数字电视信号开通;上杨柳村总人口98户429人(其中白蒿场4户15人),其中白族人口39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2.31%。

2018年,6月14日,宾川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泽亮到上杨柳村走访慰问建档立卡贫困户;全村共有小货车7辆、皮卡车17辆、面包车37辆、小轿车16辆、小卡车12辆、农用三轮车10辆、摩托车13辆。

编者:董志宏,男,白族,宾川县上杨柳村人,1996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学院,同年到钟英乡人民政府工作,2016年到鸡足山镇人民政府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宾川   白族   杨柳   光绪   宾川县   大理   鲜食   生产队   社员   云南   印记   村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