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长的村名-鞭打芦花车牛返村的由来

话说春秋时期,孔子的一个弟子,叫闵子骞。子骞小时候,因母亲早逝,他的爸爸又给他找了个后妈,这个后妈还带着两个弟弟,后妈呢对待子骞不怎么好。在某一年的正月十六日,子骞爸爸带着三个孩子(子骞、子骞与同父异母的两个弟弟)走亲戚。子骞赶着牛车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当天正值隆冬季节,那天雪花纷飞,寒气刺骨,当他们一行走到半路一个叫杜村的地方时,闵子骞因禁不住风吹雪打,浑身冻得僵硬,手里的赶牛绳、牛鞭都掉在地上。再加上山路不平,牛车失去驾驭,连车带人一起侧翻在雪地上。他的爸爸却看见子骞的两个弟弟没有怕冷,以为子骞故意偷懒,于是十分生气,举起赶牛鞭超子骞身上抽打去,转瞬之间,鞭打之处,棉袄绽开,芦花飞扬。


原来,子骞身上穿的看起来厚厚实实的棉袄里面竟然全是芦花。他的爸爸又撕开两个弟弟的棉袄一看,里面却是崭新的棉花。看到这一切,子骞爸爸恍然大悟,这分明是继妻虐待前子。愤怒的父亲当即调转车头返回家中(这就是鞭打芦花车牛返),匆匆磨墨展纸,写下了休书,决心要将继妻赶出家门。

眼看家庭即将破裂,子骞为了顾全大局,跪倒在父亲面前劝说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苦苦哀求父亲留住母亲,保全这个家。后妈看到此情此景,深受感动,羞愧难当,悔恨莫及,一把抱住子骞,母子俩哭作一团。子骞爸爸听见子骞的一番话,觉得言之有理,更知儿子深明大义,孝行可嘉。再看继妻确也痛彻悔悟,于是也就罢了休妻之念。从此以后,子骞后妈悔而向善,对子骞爱护备至,亲疼有加。

闵子骞孝行可嘉,被世人传颂,人们为了弘扬他的孝行精神,就把杜村该故事的发生地称为“鞭打芦花处”,把"杜村"更名为“鞭打芦花车牛返村”。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孝不仅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智慧、是一门处理家庭关系的艺术。如今这个全国最长村庄名“鞭打芦花车牛返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孝文化教育基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芦花   孝行   牛鞭   后妈   牛车   可嘉   棉袄   中国   由来   最长   弟弟   爸爸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