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与现在教育有什么不同,如今的教育还能出圣贤吗

文 /家家安宁

来源 / 家家安宁(readingv)


首先,声明一点,【教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绝非二三言可阐释明白。

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教育从古至今都是被重视的。但凡,有一个时代不注重教育,其最终都会以悲剧收场。比如说,清末时期。百姓愚昧、思想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清政府从上至下,都不注重教育。

想必大家常听到身边人吐槽中国教育。学业繁重的时候,吐槽作业太多;“双减”之后,又有人吐槽……似乎只要是学校教育,就从来没有符合过家长们的预期。

做教育,是真的难!而且,教育从来没有最优解,都是生活在某个时代根据其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进行优化和调整。

今天,想针对目前认知到的教育做一个简单梳理。也是跟大家一起探讨。期待能从古代教育、现代教育的不同之处,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1、中国古代教育是什么样子的?

中国是全世界最重视教育的国家,没有之一。尤其是中国古代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是培养“人”成为“仁”的教育。古代教育成“仁”的“学历”有几种:君子、贤者、圣人

类似我们21世纪,可以量化看到的学历之别:高中学历、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但是,21世纪提及的学历和“君子、圣贤”绝对不能划等号!21世纪,大部分具备研究生学历的同学基本上连古代教育中“君子”的水平都不能够到达。

中国古代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生活教育。1976年,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著述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中国过去的教育,主要是先教人格的教育,也就是生活教育。


还有一位佛教法师,这样说过:

古人教育有根,現在的教育沒有根。根是什麼?根是規矩。古人都受過家規的教育,每一家有家譜,老祖宗制定的規矩都寫在家譜裡頭,就是家規。


全家老少只要是團體裡頭的一分子,個個都要遵守,如果有違犯處分非常嚴厲。


重大的過失,在祠堂裡面舉行,懲罰、教訓,在祖宗牌位面前讓他懺悔,受過嚴格的現在講訓練,教誨。


说到这里,想必读过曾子《大学》的伙伴们,都知道八目。

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齐家”之前的几个条目都是针对个人修为来讲的。

中国古代教育,先从个人修为入手,然后以家庭为单位,让每个人都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平凡人。

从母亲怀孕,教育就开始了。

胎教,在中国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了。

古時候的胎教,從懷胎到出生,出生之後到三歲,滿三歲一千天,這一千天真正叫做紮根教育。


母親負責任,做出好榜樣給他看,讓他看見的、聽見的、接觸的全都是倫理道德。父親母親都要把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做出來給小孩看。他看了一千天,根深蒂固,這叫紮根,他一輩子都不會學壞。


為什麼?雖然三歲很小,他有能力辨別真妄、是非、善惡,他有能力,他看了一千天。符合他所知道的標準,他接受,不符合這個標準,是負面的、反面的他排斥,他有這個能力。


所以古諺語說「三歲看八十」,他到八十歲都不會學壞,可見紮根教育重要。現在社會為什麼這麼亂?紮根教育疏忽了,沒人教了。


現在父母不懂,父母沒受過這個教育,是他的父母也不懂。


中国古代教育,重视的是对孩子启蒙的扎根教育,且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孝道、礼节等等能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运用的家庭生活教育为主导关键在家庭,在父亲,在母亲的言传身教。

现在,家庭教育对这些都淡漠了。有几个父母知道“扎根教育”,有几个父母真的知道“言传身教”?(知行合一,才为知;只知不行,为不知。)

再说学校教育。

我们知道,中国最早的私塾雏形应该是孔夫子的杏坛讲学。夫子教学生,以四个方面为主:文,行,忠,信。只这四方面,就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教育目的是在道德层面、伦理层面、礼仪层面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而非知识技术层面。从这方面来说,就已是现在的学校教育不能企及的。

现在的学校教育是教孩子们刷题、考试;古代教育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是“谈经论道”……

古代家庭教育和私塾教育相互结合,能够滋润学生们的心灵,即便再苦再难,内心丰富,人也不会出现问题

古代教育,在家中妈妈教几年,读几年私塾,拜个师傅,学门手艺,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比如,古代的“神箭手”“神医”“神厨”等等,从来不曾少过。


我们生活的21世纪的学校教育缺乏了滋润心灵的教育,让孩子们变的有知识没文化,且内心深处迷茫不堪;使劲刷题考试,考入了大学,学了专业,才发现,毕业后无业可以就……真是悲哀。学成了什么?只会做题,家务不会,礼义廉耻不懂;温、良、恭、俭、让也不明白为何物……问题重重!

为什么,曾经在古代那么重视教育的“我们”,会让自己的后代们变成刷题机器呢?我们,可否重回古代教育?让孩子完成真正的“成人”教育?

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即使,回去也不是那个样子了,没有那么用心的老师,以及那么虔诚的学子喽。

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呢?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倡导了白话文,我们开始向西方学习优秀的科技技术,我们疯狂的补充古人没有开发过的那部分知识,但我们也在疯狂补课中,把我们最优秀的部分给慢慢遗忘了。

倡导白话文,是对的,但是也不应该把优秀的东西抛弃了呀?那些倡导白话文的民初革命家,哪一个不是受传统私塾教育成才的呢?

不过好在,学习了百年之后,发现了问题,现在及时扭转,一切还来得及。

2、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样子的教育呢?

再来分享一段佛教法师的演讲资料,大家应该会有感悟:

古時候外國人真正有學問、有見識的,提到中國沒有不佩服的。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三個早就沒有了,中國現在還存在,什麼原因?


二戰之前,歐洲有一批學者就研究這個問題。最後的結論,大家認為這可能是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所成就的。


一百年前,中國家庭重視教育,但是已經疏忽了,沒有認真去執行。但是二百年前,沒有問題,可以說每個家庭的教育都教得很好。


誰教?母親教,母親真正盡到了責任。


讀中國聖賢書都知道,一般人不曉得,聽到外面的宣傳,說中國婦女在古時候沒有地位,大家就相信了。


你真正念中國書就曉得,中國婦女在社會上地位最高的,為什麼?世世代代聖賢、君子從哪裡來的?媽媽教出來的。


现代教育我们提倡最多的是:家校共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一起教育孩子,但仍旧觉得力不从心。

为何?因为母亲的心已经飞了,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想培养圣贤后代了,她们想着赚钱。现在的母亲,最重要的是找个月薪过万的工作,赚钱,买车,买房,买玩具……孩子哭闹,交给保姆,交给老人……能把家庭教育做好的家长,在今天这个人人倡导“物质利益”的社会中,太少太好了。

分明是一位母亲,没有做到任何母亲应该具备的教育行为。

结果就是问题孩子越多。

古代,母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育孩子,用生活中家务劳动、待人接物行动去教育并让孩子看到、听到、懂了、做到;所谓知行合一,就是如此。


再来看一段佛教法师讲述的资料内容:


現在這些做母親的人,不教孩子,出去工作,這就錯了,五倫裡頭「夫婦有別」,別沒有了。別是什麼?不同的任務。


家庭經濟生活要靠先生出去工作謀生,一個人就夠了,家庭生活清苦一點沒有關係,要出人才。家庭生活很富裕,兩個人一起工作,收入多,底下一代沒有了,完了。這個帳誰算過?兩個人工作的損失多大?這個家滅了,沒有了。

一個人工作辛苦一點,這個家會向上發揚光大的,一代比一代興旺的。這個道理沒人講了,社會上也看不到,都是爭名奪利。


古時候沒有,古時候人都非常本分,安貧樂道。古時候的社會,富貴人有,富貴人照顧貧窮的人多,不照顧貧窮的人少。不能照顧貧窮的,他的家傳不了幾代;真正能照顧貧窮的,那家傳家久,可以傳幾十代。

中國人家庭的教育,特別重視教女,而不是教兒子。為什麼?有好的女兒,在家裡是好的女兒,將來就是賢妻就是良母,她的孩子就是聖賢。她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中國這個民族世世代代沒有被滅亡,就是這些母親。你說母親多偉大!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能体会到哪一个层面?

我们探讨教育,不仅是现在21世纪的教育背景,包括古代教育背景,乃至未来22世纪,23世纪,千年以后的教育,若想让孩子成才成圣贤,家庭教育永远都是第一位,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这一年,在私立学校的招生办工作,看到过太多“土豪父母”:

他们不惜重金,砸到学校里;让孩子全寄宿;他们两口子都忙生意,忙赚钱;他们要求学校管理孩子的一切生活和学习……

他们认为,这样就是对孩子负责。

其实,他们这是在造孽,在自断家族优秀人才之路…还沾沾自喜呢!

年前,曾和一位周老师聊过一个问题。这位周老师,是周敦颐锡山系后裔,从小受家族文化影响,熟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且其古诗词写的非常好。

我请教周老师:您说咱们生活的这个年代,会有新一代的儒家伟人圣贤出现吗?

周老师的回答,让我茅塞顿开,他这样说:

未来不需要伟人,真正民主的社会没有伟人,只有民众的觉醒,思想的开朗,多元化,大市民……中国儒家思想、诸子百家思想中,一直有民主的内核,这些都是比西方其实更加进步……


3、最后总结

第一,学校教育方面。

尽管我们一方面在抨击现在的中国教育,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学校教育,除了让学生刷题之外,也在增加体育、艺术、道德信仰等层面的教育;当然,很希望能把四书五经等中华经典作为必修课,但问题是,这些书本身就是晦涩难懂,像我40岁的时候,才能读懂《论语》和《孟子》,如果没有一点生活经验去死记硬背反而会让孩子对这些书,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反感,如何权衡引导这样的课程体系,其实是教育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大部分的中国学生,中国普通百姓,于现在生活的21世纪,其普世价值道德体系,还是能够做到尊师重道、孝敬父母、遵守规则制度、肯吃苦、勤劳、勇敢、关爱帮助他人等优良品德的。

第二,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教育中,大部分父母也是对孩子方方面面疏导教育,只不过可能不及古人那份发自内心的真诚,以及身体力行的辛劳;在21世纪这个为“金钱物质”奔波的时代浪潮中,母亲过的更为辛苦,又要教养孩子,又要养家糊口,而古代的母亲,只需要教养孩子就可以了。所以,21世纪的女性,思想确实开放了,相对的责任更重了,担子更累更辛苦了。

一不小心,又写了4000多字。

不写了,后面,大家自己领悟吧。

结束了,散了吧!散了吧!

-本文完-

* 本文来自:家家安宁(ID:readingv)。作者:老阿姨娜娜,写字,致力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愿您向阳而生,不惧沟壑!欢迎关注,探讨。启发智慧,共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中国古代   私塾   圣贤   家庭教育   古代   母亲   父母   老师   孩子   学校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