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古代许多文人都曾留下过关于青楼的诗词歌赋,在他们的作品中,这个地方一面有着“春风花信,秋宵月约”的缠绵情愁,一面又有着“五陵豪客青楼上”的纸醉金迷。

这种像梦一样浮华又销魂的场所和其间挥金如土的做派,不由得引人浮想联翩。

那么在古代去一次青楼,究竟要花多少钱?而青楼又是如何发展成为我们印象中倚红偎翠、一掷千金的印象的呢?

青楼发展的前世今生

在春秋时期,《韩非子》中便已出现有关青楼原型的记载。

“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也就是说,齐国国相管仲最早设立了“女闾”这种场所。

“女闾”在当时属于国家经营,相应地,盈利收入也都会充入国库,不允许民间私自开办。

某种意义上,“女闾”的形成是为了满足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于此同时,有钱的公子们也不再满足于普通的酒肉之愉,需要寻找新的乐子,“女闾”的产生也与他们的享乐心理不谋而合。

此时青楼一词还不是妓院的专属名称,青楼最初是形容“青漆粉饰之楼”,也就是豪华的楼宇,因此常被用来形容豪门大家。

后来,南梁诗人刘邈写了《万山采桑人》一诗,其中有一句是“娼女不胜愁,结束下青楼”。

将妓院称之为青楼,这种说法便在文人之中传开,逐渐地也就慢慢变成了风月场所的专称。

南北朝时期,独具特色的青楼文化也已经形成,青楼也跟普通的妓院有了分别,成为了一种比妓院更高级的场所。

到了唐朝,史书中所记载的“教坊”、“平康里”和“北里”也都是类似于青楼的场所,内部的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相对于前朝也更加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青楼中的头牌和名妓也不仅仅是只有美貌的花瓶,她们大多都是从小接受培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甚至有些姑娘颇有才分和心气,这也就吸引了更多的文人墨客乃至达官贵人愿意来到青楼一掷千金,只为求见红颜知己与之共度良辰。

像南朝歌妓苏小小、唐代舞妓公孙大娘,都是色艺双绝并在历史上留名的佼佼者。

青楼真实的消费水平

随着规格的不断提升,以及经营模式的日益完善,在青楼的花销也就逐渐变得昂贵起来。

在古代影视剧中,也经常能看到豪门公子在青楼中纵情享乐的场景,但却几乎没有平头老百姓进去消费。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想要在青楼玩得尽兴,那可不是随便花几个钱就能做到的。

青楼最低端便宜的服务是歌舞表演,如果只想听听歌看看姑娘群舞,通常上交几百文钱就能在一楼的大厅里找到个位置坐下观看。

但这样其实不划算,尤其是宋代以后说书唱曲等民间文艺慢慢兴起,茶楼酒馆也都能享受这些文艺表演,替代性很强。而青楼的盈利也并不是指望这点小钱的。

比普通的歌舞节目档次再高一点的是“喝花酒”,只是吃饭喝酒还不够尽兴,需要请几位姑娘来作陪玩乐,就叫做“喝花酒”。

为了让老鸨能请心仪的姑娘来,通常要给老鸨塞一点小费和好处。即使不找头牌作陪,只找几个一般级别的姑娘,也需要花上几千文钱。

按照推算,宋代的一千文钱约等于如今的五百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喝一次花酒,加上赏钱、酒水之类,也要消费等同于几千甚至上万人民币的钱。

这对普通人家而言已不算是小数目了,况且喝花酒还远不是最昂贵的消费。

对于青楼来说,带来利润最高也最吸引客人的还是花魁。

能够选中花魁的姑娘不仅要相貌一流,而且都是精通琴棋书画等才艺,均是老鸨自幼便悉心培养的。

《吴三桂演义》中有过一段关于“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出场的介绍:“凡侍一宴的须五金,为度一曲者亦如之。”

意思是请其作陪吃饭需要花费五金,唱歌的话则要额外再加五金,换算成人民币也要两万元以上。虽为演义,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当时的真实消费水平。

因此这样看下来,在古代逛一趟青楼,想要玩得尽兴,折合人民币怎么也要成千上万元。

这样的消费水平,的确也只有富家子弟消受得起,并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承担的。

十年一觉扬州梦,浮华背后的无奈人生

尽管进青楼的开销如此昂贵,古往今来却有太多人乐此不疲地愿意往里送钱,富贵人家的子弟也许只是花钱买快活。

不过对于文人群体而言,青楼这种烟花场,却成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情感寄托之地。

比如唐代诗人杜牧,年轻时曾在青楼流连居住了长达两年,他在青楼结识了名妓张好好。

张好好不仅貌美,更难得的是能够与杜牧畅谈诗书,志趣相投,杜牧也称之为自己的红颜知己。

只不过迫于世俗压力和昂贵的赎金,杜牧始终未能带张好好离开青楼,随着杜牧被派遣到外地任职,这份感情也就只得遗憾作罢。

多年后二人在洛阳街头重逢时,张好好已人老珠黄,被迫中止了卖笑生涯,在街头卖酒为生。

半生后再相见,两人心中都沉积了太多难言的情绪,几年后杜牧病逝,张好好闻讯赶到他坟前自尽。

像这样的文人与青楼女子之间的羁绊故事数不胜数,更有甚者如宋代的词人柳永,一生仕途不顺,这导致他几乎常年穷困潦倒,但只要手上稍微有一点钱,他便会去青楼挥霍。

柳永在词坛以慢词、俗词闻名,而这其中,描写青楼女子的作品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数量。

他不仅喜爱她们的才貌,也怜惜她们的命运。而柳永逝世后,每年忌日也都有许多青楼女子前去吊唁。

落魄的文人与出卖色相的青楼姑娘,本质上都是封建社会中的底层群体,拮据的文人虽不是出手最阔绰的恩主,却与姑娘们在“互怜”中取暖,给彼此带来精神慰藉。

青楼,这座用金钱堆砌起来的楼宇中,有的不仅是醉生梦死的享受,在浮华背后,也隐含着不少的辛酸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青楼   老鸨   消费水平   妓院   宋代   浮华   尽兴   文人   普通人   成人   场所   姑娘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