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故事新说生前哥俩好,死后却掘坟?你不知道的李世民和魏征

【老故事新说】魏征,中国人尽皆知的一代贤臣,犯颜直谏。他与李世民的君臣之道,成为一段佳话,传颂至今。

在他死后,唐太宗李世民十分痛苦惋惜,这才有了那有名的一段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征获得了唐太宗“人镜”的美誉,名列凌烟阁功臣第四位。

可是还是这个皇上——李世民,却在魏征死后不久,突然改变了对魏征的态度,正史记载他派人推了魏征的墓碑,磨掉了碑文;而野史说的更可怖:李世民在魏征死后挖开坟墓,对魏征的尸体施了鞭刑,也就是我们说的“鞭尸”。

唐太宗为什么要对自己立的群臣楷模如此残忍呢?

归根结底,还是唐太宗的疑心和皇权至上不容挑衅的心理作了祟。

众所周知,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从哥哥李建成手里夺得了皇位,杀兄弑弟,是李世民这一生无法回避的事实。

而魏征,最初并不是李世民这一派的人。而是追随原太子李建成,李建成拜其为太子洗马,待遇甚厚。而魏征一直在李建成的麾下尽心尽力,全力辅佐李建成。而魏征的尽心尽力,也给李世民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当时作为秦王的李世民,曾不止一次,险些死在魏征的谋划下。

唐太宗虽然秉承用人不疑的原则,在李建成死后,赦免了魏征,最终在魏征的辅佐下坐稳了江山,开创了贞观之治。

但是唐太宗真的就完全放心了么?好像并不是。也正是因为他对这段历史的忌惮、和对皇权之上不容挑衅的心理,所以在魏征死后,当听到有一些风言风语后,他勃然大怒,认为魏征背叛了他,所以才下令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并且磨掉所有碑文。

而这一切的发生,应该和两件事有关:

魏征为官期间,除了对李世民谏言之外,还做过其他的事情。比如,向李世民推荐人才。魏征曾经向李世民推荐侯君集、杜正伦两人,说他们二人,有宰辅之才。

当魏征去世之后,仅仅过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发生了一件事。正是这件事的发生,使得魏征本来公平无私的推荐,彻底说不清了。

这件事,就是齐王李佑以及太子李承乾谋反。

在魏征去世不到半个月之后,齐王李佑谋反。但是李佑没能成事,他的谋反很快就被镇压。李佑本人也被贬为庶人。

本以为事情就可以这样结束了,结果却令所有人大吃一惊!

在审问李佑案的时候,意外牵连到太子李承乾的亲信,而对于这个亲信的进一步审问,李世民得知,自己立的太子李承乾竟然也要谋反!

最终,李承乾被剥夺了太子位,贬为庶人。李承乾案发之时,魏征早已去世数月。但这件事,却间接牵扯到了魏征。

一方面,魏征曾经是太子李承乾的老师,而且还是李世民亲自指定给李承乾的;

另一方面,魏征曾经推荐的侯君集、杜正伦二人,都是太子党最核心的成员。尤其是侯君集,更是太子李承乾的岳父。

如此一来,魏征的位置,也就变得十分尴尬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当时盛怒之下的李世民,直接下令,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同时毁掉了魏征长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事。

在很多年后,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失败,负伤返回,这时候才有记起魏征的好处,感慨如果魏征在,绝不会让他犯这样的错误。

在这一年后,李世民命人帮魏征重新立碑,并且以少牢之礼祭奠魏征。

一代名臣,才算得以善终。

作者说:都说伴君如伴虎,那么多的文学作品,那么多的电视剧电影,上面的皇帝无不多疑、狠辣。看看千古一帝的李世民,也是如此。一念之间,翻天覆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参考资料:《贞观政要》、《新唐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秦王   贞观   衡山   犯颜直谏   庶人   皇权   碑文   哥俩   亲信   墓碑   生前   太子   故事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