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点蝇头小利,60年代卖货郎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遇大雨天睡牛屋

原题:《那时候,走村串巷的货郎担 | 王桂田》

货郎担,就是货郎们挑着的存放货物以及售卖货物的工具。

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前后,那时候,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还没出现,货郎们走街串巷售卖货物时,都是要挑着个货郎担的,那货郎担里,随着时代的不同,所存放的货物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无论存放些啥,无不都是看人们喜欢买什么,那货郎担里就存放什么。这样的走街串巷的货郎行为,在那时也都是货郎人想赚点“蝇头小利”,用以维持他们自己的生计。

货郎担,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吧,以前的货郎担,货郎们只是挑俩竹箩筐,货物存放进箩筐里或挂在箩筐上,货郎人挑着这箩筐,走街串巷。

早在以前的历朝历代里,封建思想还在人们的思维里较为根深蒂固,由于封建意识的约束,那时,大户人家的小姐们,是轻易不迈出自己的绣楼半步的,这样,做“绣工活”所需地针线这些,基本上都是要由货郎们来“送货上门”了,就连选购这些自己所需地针线,“千金小姐们”也是不愿意走出绣楼来进行地,所以,往往这些事,还都是要由地位低下地丫鬟去代劳,就是这丫鬟,却也因要陪小姐,走出绣楼的时候也是不经常地,故而,那货郎们为使这些小姐丫鬟们,能知道自己已经到来,便就于生意中,发明一种叫《拨浪鼓》这样的传递消息的工具。

那《拨浪鼓》多为牛皮制成,摇动起来十分响亮,若是在农村,那《拨浪鼓》一旦摇动起来,全村的人,几乎是都能听得到那声音地,如此,一代一代地货郎人相传下来,那《拨浪鼓》也就成了货郎们的必须工具了。

一代一代地货郎人摇着它走村串巷,日久天长,熟能生巧,那《拨浪鼓》地节奏,也就被他们摇出了语言地感觉,那声音也就听起来像是在说《不来,等等》了,如此,这《不来,等等》地《拨浪鼓》鼓点,在那时,也就成了一个熟练的货郎人所必须地“看家本领”了。

货郎人挑担的扁担,都不是很长,都是那种超短扁担,之所以要用短扁担,是因为扁担短了,挑担走起路来,两只手能抓住拴着箩筐的绳,好让那箩筐里自己心爱的货物,不至于颠簸得太厉害。

货郎担,从很久以前,一路走来,到了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时候,货郎人的《拨浪鼓》虽然还是那《拨浪鼓》,但货郎担,就和以前的货郎担大不相同了。货郎人挑着地箩筐上,就加了个木制扁平地木盒子了,那木盒子里是存放货物的地方,木盒子上,更还会用大块的玻璃镶嵌着,你从玻璃外看中了哪些物品,告知货郎人后,他便会把镶嵌着玻璃地盖掀开,给你取出你所需物品。

那时候,走街串巷地货郎人,是很受人们喜欢地,因为那时候物品的流通渠道还较为狭窄,超市小卖部还没出现,人们购买日用物品,还都要到供销社或代销点去买,那供销社的代销点,却又很远才会有一个,又加之,那时的交通工具也没现在这么发达,就连自行车也还较为稀少,所以人们去代销点购买物品时,还都是要俩腿步行而去,这一来一回,也是挺累人地,故那时,非十分必要,是不想跑那一趟代销点地。

“为你方便”,现在,那货郎人,把货物挑到了你跟前,所以,在那时,那货郎人的“不来,等等”地《拨浪鼓》一响,人们都会蜂拥地围过来,这一围,往往也都会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当然,围在那人群最前面地,自然而然地就还是十来岁的我们,当时,哪怕是我们正在野地里割着牛草,只要听到那《拨浪鼓》鼓声响起,也会飞奔地跑回来,以那货郎担为中心,围观在那里,纵是一时囊中羞涩没钱买东西时,却也丝毫不影响我们的“看热闹”地积极性。

那时候,村里的人们购买物品,也是各有各的喜好不尽相同地,母亲们最喜欢买的是“针头线脑,纽扣木顶子”,这些做针线活的东西,父辈们买的侧是烟锅烟嘴以及喝酒用的酒壶酒盅这些,女孩子们更是会“春风满面,心花怒放”地围在哪里,挑选着自己扎在辫子上的七彩头绳,而对于十来岁的我们来说,便就对玻璃弹珠糖果糖豆米花团这些最情有独钟了。

那时候,这样的货郎人地“生意行为”,皖北人又叫《换惶》,之所以叫《换惶》,是因为你一时手里没钱了时,出现了囊中羞涩地“惶恐”时,是也可以“以物易物”地,就是用你家里地“破铜烂锅”以及“麻绳头废塑料”这些,来换取你所需地物品,所以,那时十来岁的我们,平时也是最喜欢收藏着这些破烂废旧物品地,收储着,专等那货郎人来了,拿出来好换糖果糖豆吃。

《换惶》结束后,货郎人又会把我们和他交换地这些废旧物品,放进箩筐里,毫不嫌累美滋滋地短扁担挑着货郎担回家。

那时候的《换惶》人,经验老道点地还会唱“顺口溜”,尤其是,看到我们这些十来岁地孩子围得多了时,他们唱“顺口溜”地那声音还会陡然增大,更加抑扬顿挫:“你不来,俺不走,你喜欢的俺都有,没钱家里找破烂,找来破烂换糖豆,俺的糖豆甜又甜,包你甜在心里头”。

这货郎人唱“顺口溜”时,还是两眼直看着你唱地,像极了是在“诱惑你”,经不住诱惑的我们,这时还真的会跑回家,“翻箱倒柜”地去寻找破烂,若是一时找不到破烂时,有时还会把父亲绳搓的发黄了的“使牛鞭”,也偷拿来,换取那货郎人的“米花团糖豆”这些吃,由此,往往还会惹得父亲“火冒三丈”,满村庄地撵我们,要揍我们。

这样“换惶”地货郎人,有时自己也会出现“惶恐”的事,那就是在天快黑时,出现下大雨的情况,由于那时农村的路还都是土路,一旦遇到大雨天,那土路便会泥泞难行,对于挑着“重担子”地货郎人来说,这就是一道最大地难题,这时,“换惶”地货郎人,还会于堆牛草的牛屋里“将就一夜”,把“辛苦”二字发挥得淋漓尽致。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地大力发展,遍地的小卖部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地长了出来,人们不出村就可以购物买东西了,并且那物品还都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从此,这样的“换惶”地货郎人,便也就连同他那“不来,等等”的鼓声,一同消失了,消失得是那么地干净利索,无影无踪。

无论这货郎人怎么消失,但作为生活过那个时代的六零后,我们是品味过那种货郎担里糖豆的甜味的,是深知那“拨浪鼓”摇出的是“不来,等等”这一鼓点节奏韵味的。

作者简介

王桂田,笔名:文海钓客。于宿州市第九中学工作,系中国乡村杂志社,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安徽省诗风诗社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2019年度宿州文学奖获得者。2020年度诗圣杯全国诗词大赛优秀奖获得者。2021年度安徽省邮储杯散文奖获得者。退役军人,当过兵,打过仗,参加过老山者阴山地区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是位从战火硝烟里走出的诗人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货郎   走街串巷   拨浪鼓   宿州市   小卖部   蝇头小利   扁担   箩筐   破烂   雨天   货物   年代   物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