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收入阶层群众的固化程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比其他阶层严重

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流动性现状

收入流动性能反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收入分配不均衡及收入阶层流动等问题,本文将从代内收入流动和代际收入流动两个维度对我国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流动性进行现状调查。

代内收入流动性维度,本文将构造不同时间间隔的收入转移矩阵并测算惯性率等指标,分析其代内收入流动性变迁;

而代际收入流动性维度,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但对于西部地区这样一个农业收入占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比重较大的区域来说,分群体测算可以更深层次考察其收入流动的传递机制。

因此,本文除建立不同时间间隔的代际收入转换矩阵及测算相关统计指标分析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特征及演化,还将结合代际收入弹性系数更加细致地刻画不同时段、城乡居民、不同性别子代家庭及不同收入阶层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差异。

本文甄选出二〇一〇、二〇一二、二〇一四、二〇一六、二〇一八年,每期的CFPS追踪数据共5232条。

数据处理方面:第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价俏观的改变,女性不断提升自我,在经济社会中参与度日益提高,因此在研究样本匹面中格儿子、女儿都视为子代,儿配的父代包括父母双亲,其中优先儿配子代的父亲。

在样本父亲相应数据不适用或缺失时,匹配该样本的母亲相关数据。所以,对于一个家庭含有多个子代的情形,把该家庭视作多次观测。

第二,将收入、年龄、教育水平等关键变量,观察值缺失或异常的样本加以剔除,为尽可能保留样本,不剔除收入观察值为0的样本并将其赋值为1;

第三,由于学生、老人一般不会在劳动力市场获得正常性工资收入或劳务收入,故剔除子代或父代为在校学生的样本,控制样本年龄在18~65岁之间;

第四,所有收入数据均进行CPI指数平减处理,以保证各期收入数据的可比性。

西部地区代内收入状况

本小节首先对筛选出的二〇一〇、二〇一二、二〇一四、二〇一六、二〇一八年五期5232条西部地区居民收入追踪数据做出整体概述,再对比全国相应水平。

二〇一〇-二〇一八近十年间,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平均水平逐年升高,但均低于全国居民平均水平,数值上只达到全国人均收入的一半左右;而从西部地区与全国收入第25、75百分位数来看,均呈现逐年增加态势,但前者的值均低于后者。

可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仍相对滞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较深,针对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及收入流动问题值得更多关注与研究。

1.两年时间间隔的代内收入流动特征

(1)西部地区居民两年时间间隔段内收入流动趋势与特点

基于西部地区居民两年时间间隔的代内收入流动性测度结果得到的各收入阶层固化程度及变化趋势。

整体来看,在划分的4个时间间隔内,各收入阶层居民停留在本阶层的概率均高于0.2,且都大致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西部地区收入阶层固化问题趋于严重化;

最高收入阶层停留在本阶层的概率由二〇一〇-二〇一二年的0.39上升到二〇一六-二〇一八年的0.51,表示二〇一六-二〇一八年期间最高收入阶层中有超过50%的人仍然获得高额报酬、占有极好的社会资源,仍然处于高位;

最低收入阶层停留在本阶层的概率大致呈倒U型变化,从二〇一〇-二〇一二年的0.30增长至二〇一四-二〇一六年的0.37,后稍有回落到二〇一六-二〇一八年的0.34,但总体还是呈上升趋势,固化程度仅次于最高收入阶层;

中等,中上,中下收入阶层固化概率相对较小,在收入流动方向方面,中上,中下收入阶层居民收入发生向下流动的概率在增大,说明这两个收入群体容易向低收入阶层转移,但整体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流动方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两年时间间隔段内西部地区居民与全国居民代内收入流动对比

与全国相比有较大差异,韩长根指出对全国居民来说,最低收入阶层停留在本阶层的概率呈下降趋势,中下、中等收入阶层向上流动概率在增大,中上,最高收入阶层停留在本阶层的概率在降低。再次印证了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流动性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研究。

2. 四年时间间隔的代内收入流动特征

从西部地区居民四年时间间隔的代内收入流动性测度可以看出,在二〇一〇-二〇一四年、二〇一二-二〇一六年、二〇一四-二〇一八年时间段内,西部地区各阶层居民停留在本阶层的概率均高于0.2,且除最高收入阶层外均在上升,但各阶层固化程度基本都没有两年时间间隔的情形严重。

最高收入阶层居民群众停留在本阶层的概率相较于其他阶层仍为最高,但该阶层居民向下流动的概率在上升。中等、中上收入阶层居民群众向上流动的概率有所提升,而中下收入阶层居民群众向下流动概率在加大。

3.不同时间间隔的代内收入流动特征

从西部地区居民不同时间间隔的代内收入流动性测度可以看出,在二〇一〇-二〇一二年、二〇一〇-二〇一四年、二〇一〇-二〇一六年、二〇一〇-二〇一八年时间段里,西部地区除中等收入阶层居民群众外,其余收入阶层居民末期停留在本阶层的概率均在减小。

最低、中上收入阶层居民实现向上流动的概率在增大,中等收入阶层居民向上流动的概率在减小。最高收入阶层居民群众的固化程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比其他阶层严重。

代际收入转移矩阵

代际收入转移矩阵是描述一个社会代际收入流动性最为直观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及构造方式都与代内收入转移矩阵大同小异,是双随机收入转移矩阵分析父一子两代的具体应用。

值得说明的是,在分析西部地区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时,将5期数据的子代同父代样本进行匹配,整理得到二〇一〇年997对样本、二〇一二年2116对样本、二〇一四年2624对样本、二〇一六年203对样本、二〇一八年1195对样本,由于数据样本量相对变小了,为保证代际收入转移矩阵的准确度。

本节将代除收入转移矩阵的父一子两代收入按分位数划分为四个等级,每组人数均占总人数25%,分别是最低收入组(25%)、一般收入组(25%)、较高收入组(25%)、最高收入组(25%)。

如果子代与父代处于同一阶层,则认为该家庭未发生代际收入流动,此概率越高,说明代际收入固化程度越高,此概率越低,说明收入流动性越高;如果子代所处阶层超过父代,则认为该家庭的代际收入向上流动了;如果子代所处阶层低于父代,则认为该家庭的代际收入发生了向下流动。

(1)西部地区居民代际收入流动基本特征

由我国西部地区居民代际收入转移矩阵的测算结果可以知道,从二〇一〇-二〇一八年5期的代际收入转移矩阵可以看出,父代收入水平处于最低阶层的家庭子代也处于同辈中最低收入水平的概率非常高,甚至出现了概率为1的情形。

可以认为处丁最低收入水平的样本家庭木发生代际收入流动,就整体而言,最低收入阶层的居民实现向上流动的几率相对较小,并呈现出波动的态势。

西部地区居民低收入组的代际收入流动性何以旱现出如此严峻的情形,值得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更为深入的研究。

父辈处于一般、较高收入阶层的家庭子代实现向上流动的几率在增加。父代处于最高收入阶层的家庭子代停留在本阶层的概率基本稳定,保持在0.3左右。

(2) 西部地区各收入阶层固化程度及变动趋势

由我国西部地区家庭代际收入转移矩阵测算结果得到的代际收入阶层固化情况可看出,除二〇一〇年外,西部地区最低收入阶层居民阶层固化程度均高于其他收入阶层,概率值都远高于临界值0.25,且呈上升趋势。

说明西部地区父辈处于最低收入阶层的家庭,其子代很大程度上将继承父代遗传下来的不利于向上发展的条件与因素,导致停留在最低收入阶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阶层   子代   程度   收入   矩阵   流动性   间隔   概率   样本   居民   最低   群众   家庭   时间   数据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