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坡粉”的徐州,为何如此偏爱六边形“老市长”苏东坡呢?

徐州人到底有多爱苏东坡呢?“古彭州官何其多,千古怀念唯苏公”。时年40岁的苏轼调任徐州,只待了23个月,却以政绩闻名。

“苏轼”以及“黄楼精神”,成了徐州的文旅名片。今天的徐州,苏轼的历史遗迹与纪念景点多达50余处,云龙湖和云龙山更是全国最大的苏轼文化游览区。

徐州不止有苏轼纪念馆,更有苏伯湖、苏公岛、苏公桥、苏公塔、苏堤、苏姑庙……访霖雨苍生碑,漫步苏堤路,放鹤亭前放歌,云龙山上醉卧黄茅岗,醉石亭前和韵,快哉亭畔远眺,燕子楼前怀古,逍遥堂内听雨,似乎成了“坡粉”的必打卡路线。


苏东坡的政治生命从徐州开始,从北宋熙宁十年(1077)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苏轼做了不少济世利民的大实事。他在徐州抗洪保城,兴修水库,劝勉农商,倡导文教,治盗医囚,石潭祈雨,造福了一方百姓。

1077年,黄河决口,苏轼组织救援队,动员禁军参加抗洪抢险,主持修筑苏堤,增固外小城。他结庐城上,亲荷畚锸,如大禹般三过家门而不入,表示“以身帅之,与城存亡”的抗洪决心。


义妹史文美为救满城百姓,献身黄河,今有“显红岛”“苏姑庙”遗迹。因此,云龙湖别称“苏伯湖”,而苏轼唤其“石沟湖”。

后又拆西楚故宫,在黄河故道修筑了镇水的黄楼。黄色五行属土,人们相信“土能克水”。秦观、苏辙、陈师道、参廖等一众名流,前来捧场,纷纷撰写诗赋,传为文坛佳话。黄楼是苏轼抗洪治水的纪念碑,“黄楼赏月”也成为徐州古八景之一。

苏轼曾数次偕友游览云龙山,一次因体力不支,醉卧“乱石如羊”的黄茅岗,并吟诗留念,黄茅岗因此名噪一时,名列“徐州八景”。后世不少文人墨客来醉石亭凭吊,歌咏东坡韵事,留下三十多处摩崖石刻。

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张季超的“枕石卧云”,其子便是《金瓶梅》小说点评家张竹坡。当年东坡躺过的岩石,被称为“东坡石床”,今为徐州市级文保单位。

苏轼早年受道家熏陶,与隐居在云龙山的张天骥十分投缘。二人常饮酒为乐,苏轼应邀写下脍炙人口的《放鹤亭记》。今天云龙山上还保留着张山人故居、饮鹤泉等,放鹤亭的匾额相传为东坡手迹,因他在文中提到《招鹤》歌,后人便建了招鹤亭,今为徐州市级文保单位。

乾隆南巡来到徐州阅河,当地官员为其在云龙山修建行宫。乾隆起思古幽情,为黄茅岗题字,御书东坡的《放鹤亭记》,今云龙山有御碑亭。

1078年,雪后的徐州柴薪奇缺。爱民如子的苏轼便四处勘探,后在白土镇发现了替代品石炭矿,他组织开矿,一不小心成了中国采煤事业的先驱。冶铁百年,徐州依然是近现代著名的产煤城市。


弟弟苏辙来访徐州时,兄弟俩白天寻山问水,晚上抵足而眠。二人访高祖试剑石,视察百步洪,听戏马台的轱辘声。


有一次,二人夜宿燕子楼,斗酒对诗,好不尽兴。当晚苏轼便梦见了燕子楼主,张愔的爱妾,因白居易一首诗绝食而亡的关盼盼。在这场没有做完的痴梦里,他梦醒怀乡,慨叹“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苏轼深爱徐州的风土,甚至想要在泗水上买房养土。一纸调令,令他不得不含泪离开这方眷恋的山水。

他沿着汴水前往商丘,万人相送,一连写下了九首离别诗,“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这是苏轼一生中,写送别诗文最多的一个地方。


后来,黄州的赤壁之下,苏轼变成了“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苏东坡”。也许,那时的他也会怀念徐州的岁月吧。反正,徐州人民不止在黄楼怀念这个天选的父母官。

在我们一次次的怀想里,东坡的精神意志,东坡的气韵风骨,也就一直存在于我们深深的脑海里。


#历史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徐州   至元   彭州   苏堤   云龙   东坡   乾隆   黄河   遗迹   燕子   市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