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心谈:生育率负增长?养娃到底图个啥?

本周,一条微博热搜占据了Parent Lab编辑部的视线:“有没有后代真的很重要吗?”“养儿是为了防老吗?”仿佛是在探索与质问当今时代背景下生育的意义。



同时,我们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汇集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构成当前社会的人口结构和变化趋势的一部分。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不仅仅是国内的媒体,这条新闻也登上了世界各大媒体,包括BBC,VOX,NYTIMES等都在用大篇幅讨论这件事情。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一些国家社会发展层面的思考,比如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障中的养老问题等等,但从个体的视角出发,我们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答案。


今天我们邀请了Parent Lab内容研发负责人禾西,与大家分享一些她站在个人的视角,对当今“养育的意义”的一些观察与思考。


⬇️正文开始⬇️


一、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是进步也是一种压力

每次看到大家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都有两个非常强烈的感受。一个是,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现在很多人,包括还没要娃的年轻人,也包括已经生了孩的家长,都可能在某一个时刻,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生孩子?”“如果再选择一次,我还会生娃吗?”。


我印象中,我们的那一代人70,80年,周围很多人在生孩子的时候,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好像这就是一种社会的标准,一种每一个人都理所应当去做的事情。如果你到了年龄不要孩子,好像你就和大家不一样,好像你就有什么问题似的。我们可能也从未真正想过,成为父母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作为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又意味着什么?我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我希望孩子长大后如何向其他人介绍他的爸爸或妈妈?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能够越来越多的去思考和讨论这个问题,去寻找自己的答案,是一个时代的进步,是一种个人自由精神更加觉醒的体现。


但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大家在提这个问题的背后,是有很大的压力和迷茫的。因为,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也感觉到养娃真的好难。这些困难,增加了我们的担忧、焦虑、压力,也激发了我们更多地去思考这个问题,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所以,这句话说的很好,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到底是好还是坏,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去寻找。



二、“养儿防老?”是美好的期许,但别成为一种目标或标准

提到生孩子,为什么要生孩子?我们很多人可能都会想到“养儿防老”这个说法,同时,也有很多人越来越开始质疑这个问题“养儿真的是为了防老吗”,“养儿真的可以防老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和思考。


首先,“儿女绕膝,子孙欢堂,阖家团聚”,这是我们共有的美好的期待,期待我们的子女可以善待我们,可以有一个美好而幸福的晚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但是,如果我们把它当成一种目标,或者当成对另一个生命的要求,甚至成为一种评判标准的时候,可能就会面临一些冲突。


因为,在这样的目标下,我们容易忽略了另外一个人的独立性。孩子本质上是一个人,是独立的个体。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使命和选择,我们没有办法为另外一个人做出任何的选择。我们不能够去要求孩子,成为我们所期待的东西。如果我们仅仅是抱着这样的目的,或者期待这个人将来一定要做些什么,而去养育一个孩子,很可能会面临一些无法化解的矛盾,其实也很容易带来一些失望,因为谁都不能保证,孩子将来会做些什么。


作为我们人类生存的本能,我们都是更期待有一种确定性的,确定性让我们感觉到更安全更踏实,但实际上,在关系中可能并没有任何东西是一定的,这因此更像是一道人生的课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开的。


而通过科学的研究我们发现,如果我们越能尊重孩子的发展和意愿,更多的理解和接纳他们,孩子也在这样的被理解和尊重中学会真正的理解和尊重他人,他们也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



三、为什么要孩子?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对于到底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我觉得其实并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有些人可能觉得我想要传宗接代,有些人可能觉得我就是想要养儿防老,有些人可能觉得我是为了后继有人;也有些人觉得我是为了满足上一代人的期望,也有的人是为了和其他人一样,不想格格不入;有的人可能是意外但不想抛弃一个生命,也有人可能是为了给另一个孩子有个伴儿;有的人也可能觉得这就是一件自然的事儿……


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在我们生命的不同阶段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去感受一下,那个答案背后的声音是什么?是我自己的声音吗?还是他人的声音?我的这个想法从哪里来的?是来自我的内心吗?还或许是被社会塑造的?不管最终你的答案是什么,只要这个答案对你来说是思考过的,那对你来说就是一个有意义的答案。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答案,我印象很深刻,也对我有很多启发。它是这样的:我觉得生孩子,对我来说,是一个生命和另外一个生命的相遇和陪伴,我希望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可以尝试努力滋养和陪伴另一个生命,让他可以成为他最想成为的样子。我觉得这会是我人生中很有意义的一段历程和经历。


你的答案是什么呢?欢迎你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四、养娃中觉知养育焦虑,避免无意识地带到孩子身上

如果你已经有孩子的了,很可能也面临的养育的种种挑战。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的环境下,作为爸爸妈妈养娃真的很累,我们在养育过程中需要很多的付出,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多的是心理和精神层面上的付出。可能有时候我们都以为,这就是“养娃”必然的结果和样子,我们也可能都很少再听到我们内心养娃的初心了。


那么,在当下的时代环境下养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我们得意识到,今天我们养育的焦虑和迷茫,可能并不一定是生孩子本身的问题,而是在当前的时代下,一个新的状况。


“养育的困难和压力,是孩子给我们带来的吗?”。“孩子出生的时候多么可爱,像天使一样,可是为什么孩子越长越大之后就越麻烦了?”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社会和环境巨大的变化,在这种不确定性面前,我们很容易处于一种焦虑的,担忧的状态,一直希望可以寻找一种确定性和安全感。但越不确定,我们越焦虑,也许我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把这种焦虑和压力这些东西放到了孩子身上。孩子如果承载了太多成人身上的这些东西,本来健康的发展就可能会受到影响,也会表现出各种有挑战的行为问题。


其次,避免把我们的焦虑和迷茫带到孩子身上,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形成一种负面循环。


既往的很多科学研究,比如依恋理论已经反复地证实了:家长的状态和家长自身的问题会投射到孩子的身上。这是一个真理级别的一个真相。但是,我们当中很少有人真正地去理解这句话,真正去思考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如果我们把我们自身的压力,焦虑,转移在孩子身上,就很容易带来一种持续迭代的负面循环,我们越对孩子的期许越多,要求越多,目标越多,我们越担心,我们越有压力,孩子的健康发展就会越受到更多的负面影响和干预,他们可能会呈现出更多的行为问题,这又会给我们自己带来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第三,接纳和理解我们的压力和焦虑,有意识的探索自己,体会养育的乐趣。


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去做一些探索,让我们自己能够以一种很自然的、放松的状态去养育着孩子时,你会发现,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无穷的爱,愉悦,和包容。


就像我们经常说,母亲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一样,孩子们也有他们最宽容、最伟大的爱。如果我们在一个很轻松、平常的环境里面去养育孩子的时候,其实孩子会给家长带来许多慰藉,以及那些最温暖、最幸福的时刻。


现在可能越来越少的人真正能去体会养育的乐趣,去享受养育的过程。但是我们也可以问任何一个妈妈,在某些时刻,妈妈仍然能感受到来自孩子的爱,从而由衷地感到满足和幸福。这些感受都在激励着很多父母,在无穷尽的压力下,继续去爱孩子,帮助孩子,同时也成为更好的自己。




五、觉知外在的影响,探寻内心的答案

诚然,我们很难快速地改变所有的环境和社会的状况,我们也没有办法避免这个时代和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但是我们能做的,是去觉知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压力,有意识地在家庭环境中,进行一些养育的选择。


当你觉知这种影响的时候,你就有机会从外在的影响中跳出来,看到更多的真相,有空间去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下,哪些是我需要接受的不能改变的,哪些是我可以选择的?而不是被大环境所胁迫,跟着时代的车轮向前走,却不知道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是怎么样被大环境所影响的?这也是Parent Lab在做所有养育内容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初心。


如果我们更多地尝试理解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去探索我们的养育关系如何塑造孩子的未来,我们越能够更清晰的、更自信地去做出自己的选择,让孩子可以有更好的韧性和更好的准备去面对未来的挑战。这是我们作为家长,能做的事情,从而避免在时代的洪流中,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养育孩子。



六、在养育的旅程中,和孩子一同成长

今天,很多父母找到Parent Lab,一开始是觉得孩子有一些行为问题,关注是在孩子身上的。但最后我们也发现,当父母去面对这些问题,去进行探索的时候,很容易走上个人成长的道路,更多地了解和看见自己。也许有一天你可能会说“孩子是上天给我最好的礼物。”


Parent Lab的创始人Jill 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我觉得把这种体会说的很清楚,她是这样写的:


“我们在职场和生活中,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事情做不成,可以推倒重来;下属不得力,可以换人;对老板不满意,可能会辞职;甚至对伴侣不满意,都有可能分手。但唯有一份关系, 我们几乎是无法割舍的。那就是亲子关系。无论我们有多忙,曾经有怎样的缘由,为他们所付出的多还是少,我们都会在当下牵挂,会担忧,会时而自责,也会雀跃惊喜。


当孩子们境遇不佳,甚至患有疾病或出了其他问题,无论他们年纪多小或多大,无论我们自身的意愿如何,我们都是世界上仅有的,对他们负责的人。此外,除了孩子们的成绩、成就,我们还会有一个隐隐的期待,就是在他们这一生中,我们会和他们有怎样的关系。对吗?这个期待里包含了许多,有我们和自己父母未尽的关系,也有我们自身在当下和未来的需求。


养育关系,是在我们一生中众多的‘因缘’(Karma)当中,最特别的一个。


当我们站在外面看它,把它当成一件事、一个任务、甚至一种无法摆脱的责任去进行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它无法达成最佳的效果。为什么呢?因为事实上,它是一件,内在的事。孩子们的身上,带着我们各种各样的内在印记,它们折射在孩子的认知、行为、情绪上,也折射在孩子于我们的关系上。很多时候,它实际上是一个我们与自己(过去的、或现在也还在身体里的自己)相处的过程。


因此,当我们尝试沉浸其中,认真观察、互动,“自我”的真容即会向我们缓缓打开,它也给了我们一次机会,去看见那个自己期待却未能成为的人。


此外,我们还有机会了解到,所有人类所共有的,在生理、心理上的“工作原理”。

它能让我们在过程中,重新呵护、养育我们的内在小孩(reparent ourselves),疗愈曾有过的创伤,也获得深度理解他人的能力”


不论你是否想过为什么要孩子,不论你思考后的答案是什么,今天,如果你已经成为了一个父母,那么,我们相信,你在做父母的过程中,在养育另外一个生命的过程中,你会有很多机会去好奇和理解孩子,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去好奇和理解自己,这就是Parent Lab做养育内容的初心




在还没有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确可以去想:我为什么要生孩子?我们甚至可以去质疑一下我们想到的这些原因:它一定是对的吗?是我想要的吗?如果不考虑任何人的声音,我还是有这样的答案吗?


当我们想明白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更明确判断:是不是要生孩子?如果有孩子了,我要怎么样去对待他?要怎么样让孩子经历他的一生?我们要怎么样成为一个家庭,一起经历我们的人生?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值得我们大家花很多地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去体会,去寻找答案。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养儿防老   生育率   初心   可能会   焦虑   身上   父母   答案   压力   期待   生命   关系   孩子   环境   更多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