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春天丨科技助力春耕 绘就丰收动人画卷

  万象“耕”新,共绘丰收画卷。在华北平原,山西运城盐湖区的麦田里,多台自走式喷灌机正进行喷灌作业;在武陵山下,湖南省常德市锦绣千村的水稻集中育秧棚里,30多万公斤优良早稻种子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即将发芽育秧;在海南三亚,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海南大学等院校机构的博士们,正忙着让实验室里的技术落地田间……巨幅的“春耕图”上,“新技术”“新种苗”“新耕机”,这些体现农业现代化的元素格外亮眼。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也关系着中国饭碗能否端的更牢。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释放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信号。在这其中,我们要始终紧盯科技这个关键点,竭力提高生产效率,才能为农业现代化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撑。

  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为农业现代化生产注入活力。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优秀的人才,往往能为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依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涉农科研人才聚集优势,崖州去年6月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海南大学等院校机构聘任122名博士人才,组成17个“博士村长”工作队。在这里,他们要把实验室里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稳产高产的实际效果。更加科学标准的种植技术、更加先进的管理经验,都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诸多保障,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为全年粮食丰收注入了信心。

  用好种子保障作用,为农业现代化生产夯实根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早在2013年,中国就提出建设种业强国。10年来,科技创新让“好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生根发芽。杂交水稻,是中国农业科技的一座丰碑,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发挥了保障作用。如今,每年春天,海南三亚迎来南繁育种季,来自全国各科研单位的专家为了“好种子”耕耘不辍。让更多优秀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转化推广,助力“中国种子”结出了满满硕果,奏响了丰收的赞歌。

  用好设备支撑作用,为农业现代化生产提质增效。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科技创新,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劲的支撑作用,改变了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模式。如今,田地旁的“机房”里,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无人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一应俱全,这些都极大解放了生产力,让人们真正挑上了“金扁担”。农业生产模式的改变,不仅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耕种中解放,更提升了种植的效率,对农业生产中耕、种、管、收等环节起到了全方位的支撑作用。如今,奔跑的铁路春耕专列,将重要的农机运往需要地方,激发出老百姓通过奋斗创造美好明天的万丈豪情。

  科技助力春耕,绘就丰收动人画卷。抓住科技生产这个关键,全力推动春耕备耕工作,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见证了中国深耕科技沃土、谋农业强国建设的坚定脚步,也必然会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文:李小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画卷   华北平原   助力   科技   水稻   强国   饭碗   农业生产   中国   种子   动人   春天   博士   农业现代化   作用   农业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