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上的璀璨佛国!麦积山彩塑保姆级观看攻略

甘肃天水,连绵的秦岭山脉之中,耸立着一座鬼斧神工的佛教石窟。


形如麦垛的孤峰峭壁之上,千百个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一个璀璨佛国藏匿其中。


麦积山石窟航拍 图源/摄图网


这里是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如果说,敦煌莫高窟是戈壁中的“大画廊”,那麦积山石窟则是崖壁上的“雕塑馆”


麦积山石窟现存221个窟龛,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早至北魏,晚到两宋,均展示着历代不同的造像风格及造像技艺的延续。


麦积山石窟“东崖大佛” 图源/摄图网


跟云冈、龙门皇家气势恢宏的风格不同,麦积山的泥塑内敛温和,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息。在历经风霜之后,这些精彩绝伦的彩塑造像,仍不减光辉。


第133窟的小沙弥,有着“东方微笑”之称。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当光阴在这座神奇的山峰上沉默流逝,这些佛像已经微笑了上千年,静静等待着世人的探访。



后秦辟窟



根据史籍记载和遗存碑碣,推断麦积山石窟的开凿,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六国的后秦时期


后秦,一支由羌族建立的政权,他们笃信佛教,是最早在政府机构中增设僧官,管理全国佛教事务的王朝。


图源/网络


姚兴,后秦第二位国君,对佛教尤为推崇,特地将西域高僧鸠摩罗什迎请到长安,尊为国师。此外,姚兴还广建佛寺,倡凿石窟。


由国君到官员,再到民众,当时的后秦境内“奉佛者十之八九”,佛教成为了全面信仰的宗教。而西出长安第一站便是麦积山所在的天水,在这里大规模营造石窟也是理所当然。


麦积烟雨 图源/麦积山旅游


在麦积山营建石窟,与其地理环境也大有关联。麦积山位于西秦岭北麓,风光秀丽,环境清幽,是修行的理想地方


据梁《高僧传》载,高僧昙弘、玄高就在此讲学修习,并“聚集僧人三百”。高僧云集,麦积山的佛教之风更为兴盛。


图源/摄图网


由此,麦积山石窟历经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造就了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殿堂。



匠心塑像



走过千年世事沧桑,麦积山石窟佛像何以能够惊艳世人?这与其制作材料和工艺息息相关。


麦积山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主要是红色砂砾岩石,结构较为松散,难以精雕细琢,雕凿像云冈、龙门那般精美的石刻造像。于是,古代的匠师因地制宜,选择泥塑的方式造像


常州博物馆“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艺术展”中,展示了麦积山石窟造像的制作材料与步骤,图源/引力波美术馆


麦积山的泥塑造像在制作时,首先用木材搭出骨架,再敷以粗泥(麦草泥)塑出大致形体,再用细泥进行细部雕琢。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会在泥中配上细麻丝、棉花等材料,以提高泥的硬度,这样泥在干透后,甚至可以坚如烧陶


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施彩,通过彩绘的形式赋予泥塑质感。但因为麦积山地处林区,气候湿润,塑像的色彩大多已经剥落,现在我们看到的彩塑也是经过历代不断补绘才留存至今。


第4窟 菩萨 宋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尽管岩石表面不适宜雕刻,但相对坚硬的质地却可以作为骨架支撑。因此,麦积山亦可见“石胎泥塑”的做法,即以石为胎,将山体凿出基本形状,再敷泥塑造出佛像。


这样依山就势所造的佛像,高大雄伟,第13窟“东崖大佛”与第98窟“西崖大佛”均为这种摩崖石胎泥塑造像。


第13窟“东崖大佛”局部 图源/麦积山旅游


而那些十厘米左右的小型塑像则为模制影塑,以泥、细砂和麦秸做材料,用泥制模具(泥范)翻制,表面经过处理,然后敷彩。


通常背面粘贴于墙壁上,正面作凸起壁面较高的浮雕凹状。在万佛洞(第133窟)的墙壁上层,就贴有数十排、高不足十余厘米的影塑小佛像。


第133窟 影塑佛像 北魏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在麦积山有一种特别的雕塑,即为“薄肉塑”。在上七佛阁(第4窟)的壁画中,“伎乐飞天“的面部和肌体用薄薄一层细泥塑出,凸起在画面上。


第4窟 薄肉塑壁画 北魏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这种雕刻与绘画相结合的创作方式,使整幅壁画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效果,给人以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在中国石窟壁画中独此一处



人间佛国



从造像题材来看,麦积山彩塑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五类。


三世佛,是麦积山石窟造像的主题。一说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佛,即“竖三世”;一说为东方、此方、西方“横三世”。


多在窟内三壁之敞口大龛塑三尊坐佛,或于小型龛窟塑一佛二菩萨。比如第62窟的三壁三佛,第12窟正壁的佛与菩萨。


复原的第62窟整窟 北周 图源/常州博物馆


弥勒,对于弥勒信仰的重视,可以从麦积山早期洞窟中窥见一二。


而弥勒造像的表现形式也较为丰富:一是三佛之一,主要出现在三佛窟内;二是交脚菩萨,作为窟龛内的主尊,或是作为三世佛之一,以交脚菩萨的形象出现;三是倚坐的形象;四是以半跏思惟和交脚菩萨的形式对称出现。


第142窟 右壁弥勒菩萨 北魏 图源/旃檀精舍


七佛,指释迦牟尼佛及在其以前出现的六位佛陀,这是麦积山十分流行的题材之一。目前能确定的七佛窟最少有14个,占来北周现存洞窟总数的1/3。


北周秦州(天水古称)大都督李允信开凿的七佛龛(第4窟),是麦积山现存最大、最壮观的洞窟。


第4窟 主佛与菩萨 宋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维摩诘造像,麦积山第102、123窟,在正壁塑说法的释加牟尼佛的两侧,分别塑出文殊菩萨和维摩诘。


第102窟 维摩诘造像 西魏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供养人造像,有一种造像较小,平民衣着,头后没有背光,这些便是历史上信仰佛教,出资开窟造像的施主,或捐助者们给自己留下的踪迹。有如第142窟的母子供养人,第165窟宋代所塑的女供养人像。


第142窟 母子供养人 北魏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带着对生活的美好祈愿和向往,虔诚的人们在麦积山的千仞绝壁上凿窟塑像,建造出这座“人间佛国”。



千年之美



从北魏到两宋,麦积山收藏了具有各个时代特征的塑像,每一笔刻画都是当时信仰与艺术相互交融的印记。


01. 北魏


第78窟主佛 北魏早期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北魏早期,造像风格还带有浓重的印度和西域色彩,以第74与78窟为代表。佛像形体高大、造型敦厚,面相长圆,神情庄严,着袒右肩袈裟。菩萨戴高冠披发,袒上身,下着长裙,体态古朴浑厚。


第147窟主佛 北魏晚期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北魏后期,统治者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加之南朝士大夫文化的影响,造像进一步中化、民族化,最明显的就是“褒衣博带”和“秀骨清像”的倾向。佛的袈裟变为汉式的褒衣博带;菩萨像,则是身材修长,面部清瘦。


02. 西魏


西魏造像,则演变为温润秀美的特点,更具健康美。人物造型更自然清圆,衣着多褒衣博带或交领儒袍。第44窟坐佛儒雅从容,五官较集中,笑意含蓄、隽永。


第44窟主佛 西魏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03. 北周


北周时期,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变革阶段。造像风格趋于温婉和淳厚,人物形体饱满,面形渐趋丰颐,表情生动自然,衣纹更加简洁,代表洞窟有第4窟、第62窟。

第62窟 北周塑像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北齐阶段,画家曹仲达受印度笈多艺术影响,创造出“曹衣出水”的艺术风格。此时的石窟造像佛衣样式即为曹衣出水,人的服装像从水里出来一样,紧紧贴在身上,衣纹密集。


04. 隋唐


隋代仅有八窟,造像手法朴实、简洁并向圆雕过渡。第13窟东崖大佛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它高达十六米,从残破处可辨认石胎雕制的粗型,虽表层塑泥几经后代重修,但仍具隋代风格。


第13窟 隋代塑像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唐代则因地震等存品很少。据史书记载,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和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秦州地区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地震,使麦积山中部崖体大面积坍塌,山体被分成了东西两崖。


目前保存的唐代塑像主要集中在第5窟,佛像变得慈祥和蔼,关怀现世;菩萨则如宫娃,更加世俗化。


第5窟 唐代塑像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05. 宋代


宋代开窟极少,但是对许多早期造像进行了重修。此时的造像衣纹写实,面貌庄重,代表洞窟有133窟中的雕塑“释迦会子”以及165窟。


第165窟 宋代塑像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北魏早期的魁伟雄健、北魏后期的秀骨清像、西魏的俊秀清朗、北周的珠圆玉润、隋唐的饱满圆润、两宋的写实求变……这里的每一尊塑像,都记录下当时的人们对美的认识,静静诉说属于自己的时代故事。



不可错过的石窟



普窟


第4窟,名为上七佛阁,也称“散花楼”,位于东崖三大佛上方最高处,距地高约70米,为麦积山规模最大、位置最高的石窟,也是最辉煌壮观的殿堂式大窟


窟内原塑一佛二弟子六菩萨或一佛八菩萨像,历经唐、宋、元、明不断修缮,造像已非初始原貌。


第4窟 菩萨 宋代重修或重塑,明代重妆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第5窟,位于东崖西侧最高处,上七佛阁左侧,建于隋代、初唐,经宋、明重修。中窟塑一佛二弟子四菩萨,虽经后代重修,仍保持着隋末到唐初的造像风格


中窟外两侧各开一圆拱形大龛,每龛内各塑一佛二菩萨。菩萨花萝高冠,面目端庄秀丽,胸部半袒、双臂外露、肌肤丰腴,但姿态服饰有别,体形微呈型扭动曲线,婀娜多姿。因其“丰满圆润”的艺术风格,后人形象地称之如宫娃。


第5窟 佛与菩萨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第13窟,俗称“东崖大佛”,位于东崖中部,开凿于隋代,南宋绍兴年间重修。系摩崖浅龛,立面近方形,高17米、宽约18米。摩崖高浮雕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像,是麦积山现存最大的一组石胎泥塑造像


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高15.7米,佛面形圆润饱满,螺纹低平肉髻,顶有肉髻珠。弯眉细长目,双眉间有白毫相,两眼下视,眼角上挑,高鼻阔口,下颌丰满。佛像表情肃穆庄严中,又带着一丝慈祥,仿佛在注视着世间芸芸众生。


第13窟 东崖大佛 图源/网络


第98窟,位于西崖中部,又称“西崖大佛”,由摩崖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造像组成立面整体呈竖长方形,通高14米,宽10米,进深1米。


造像正中立佛高12.2米,原作于北魏,北周、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均做过维缮,原貌已基本无存。现佛像头顶为低平细密的螺纹发髻,正中置肉髻珠,具有较浓郁的宋元佛像发髻特征,整体塑作带有较多明清泥塑特征


第98窟 西崖大佛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特窟


第121窟,此窟为北魏晚期代表性洞窟之一。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两组弟子与菩萨的“窃窃私语”,主佛在中央讲经说法,左右两侧的菩萨在窃窃私语。


其经典之处在于其中一侧弟子与菩萨肩首相依,微笑交谈,弟子面带笑意,双手合掌于胸前,既保持了雕塑语言的整体感,又让人不禁联想,两人到底在交谈些什么呢。


第121窟 “窃窃私语”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第127窟是麦积山特窟中最为恢弘,精美壁画最多的一个特窟


佛教故事绘满洞窟四壁和整个窟顶,除窟内佛座四周约1.21平方米为明代重绘外,其余皆为北魏原作,这些壁画内容丰富,场面宏大,形式完美。


第127窟 菩萨 北魏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第127窟 西方净土变壁画 北魏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第133窟,又称“万佛洞”,是麦积山石窟内部空间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精品最多的一个重点洞窟。


这里有泥塑、石雕、石刻造像三种类型,泥塑27尊、飞天、千佛像共3400余身,现存石刻造像碑十八通,亦有“碑洞”之称。


第133窟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更多开放特窟精彩看点见下表,供大家参考:


序号

特窟窟号

年代

精彩看点

1

43窟

西魏

是一座佛龛和墓窟相结合的大型单檐庑殿顶崖阁式窟。廊后正中凿一平面马蹄形穹隆顶大龛,龛内现存圆塑三身,为一佛二菩萨组合,是五代至宋的作品。

2

44窟

西魏

佛高1.60米,水涡纹高肉髻,内穿僧祗支,胸前系结,外披通肩袈裟,结跏跌座。
肉髻、胸前、衣裙上均残存彩绘痕迹,覆于佛座前的悬裳衣褶俱呈圆转的线条,质感厚重,层次分明,富有装饰趣味。佛面形方圆适中,端庄典雅、微微俯视、和蔼可亲,集中体现了西魏造像的美感。

3

74窟

北魏早期

麦积山最早开凿的洞窟之一,北魏早期。敞口形大龛,凹字形高坛基,三壁三佛,正壁佛两侧胁侍二菩萨。正壁左右上方对称各开一小龛,龛内分别塑半跏思维菩萨及交脚菩萨,并胁侍二菩萨。正壁佛头清代重塑,左壁佛头不存。正壁上方左右两个小龛对称布局的形式可以追溯到犍陀罗的雕刻。

4

78窟

北魏

窟内三尊主佛均高2.95米,作磨光高圆肉髻,面相方圆,细眉大眼,高鼻薄唇,短颈宽肩,躯体佛岸,着通肩或半披肩袈裟,结跏趺坐,手施无畏印,流露出一种庄严肃穆和深沉稳练的气势,具有较浓的印度和西域风味。

5

102窟

西魏

平面方形,四角攒尖顶窟。窟内造像主要有正壁主尊及两侧文殊和维摩诘像,造像依据《维摩诘经》而作。正壁主佛造像整体厚实、大气,与第44窟造像极为相似,应系同一批工匠所做,代表了西魏造像的最高水平。

6

115窟

北魏中期

平面方形平顶小型窟。本窟造像均为泥塑,其内容取材于阿弥陀经。除主塑一佛二菩萨外,尚有许多影塑千佛。壁画也很有代表性,是麦积山诸多洞窟中唯一一个有明确开窟纪年的洞窟。

7

123窟

西魏

以维摩诘变为题材。维摩洁变是自魏晋以来北朝至隋唐盛行不衰的佛教艺术题材之一,多见于绘画。
童男、童女造型天真、稚气、纯朴、活泼、生活气息很浓,着少数民族装束。
窟内塑像着力于刻划人物的面部,对于躯体和动态则作相对静止和简练的整体处理,突出了人物神情和内心世界,生动传神。

8

135窟

西魏

135窟俗称天堂洞,北魏晚期开凿,为西崖三大窟之一。横长方形平顶窟,其独特之处是前壁上部开三个明窗。全窟共有造像17身。正壁中龛泥塑一佛二菩萨和窟左石雕一佛二菩萨,都是形神兼备的优秀作品。



古人秉承着虔诚的信仰,将永恒的美与佛性融注在这座石窟的每一尊佛像。那些世俗的微笑,佛陀的微笑,带着人们对平凡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地定格在了秦岭深处麦积山的石窟里。


历经千年变幻,这神秘的东方微笑仍能触动心灵深处,等待我们去仰望,去体会。

来源:艺旅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大佛   西魏   彩塑   造像   洞窟   泥塑   北魏   绝壁   石窟   菩萨   璀璨   保姆   研究所   攻略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