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子女教育上犯的错误,今天依然有许多人在重犯

康熙八岁登基,十六岁亲政,一生擒鳌拜、平三番、收台湾、征葛尔丹……,其功绩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犹如闪耀的璀璨明珠。但也留下了九子夺嫡、骨肉相残的遗憾,康熙在子女教育上犯的几个错误,是促成这种遗憾的一个重要原因。

《雍正王朝》康熙剧照

01.鸡蛋上的舞蹈:太子的老师不好当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康熙帝决定给虚龄十四岁的太子胤礽聘任老师以便“朝夕于皇太子(胤礽)前讲书”,大臣们深知这是一项苦差事,纷纷表示“欲仰副圣谕,实难其人”,无奈康熙只得亲自指定詹事府詹事汤斌、少詹事耿介、吏部尚书达哈塔三人辅导太子胤礽学习。

三人接到这个任命,心感如芒在背,纷纷以年事已高、才疏学浅想要推辞,在康熙帝的恩威并施之下,三人硬着头皮接下差事。

六月初六,是三人走马上任的第一天,按照常规,康熙给太师们下了圣谕:

自古帝王,莫不以豫教储贰为国家根本……今皇太子在此,朕无饰言,阿保近侍亦皆知之,皇太子从来惟知读书,嬉戏之事一切不晓……尔等宜体朕意,但勿使皇太子为不孝之子,朕为不慈之父,即朕之大幸矣。

大意就是朕把人交给你们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将来太子没有学好的话,就是你们的问题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康熙帝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做“甩手掌柜”的倾向了。

《康熙起居注》详细记述了太师们给太子上课的场景,首先是汤斌等向太子行跪拜礼,行礼完了后,站立于侍立于东,起居注官侍立于西,皇太子开始诵读《礼记》等儒家经典,诵读一段时间后,太子就问汤斌:书已熟,可背诵否?(我已熟读了,现在可以向你背诵了吗)

求生欲极强的汤斌回复太子:请皇太子定夺。

胤礽回复:书已熟,尔等欲背则背,欲侯则侯!

多么豪横的回答!

汤斌听到后即跪下:谨候皇太子复诵书。

随即皇太子把书交给汤斌,汤斌捧着接过书,胤礽开始背书,一直到胤礽背完,汤斌才能起来。

当时正值盛夏。汤斌、耿介等都已年迈,每日在太子书房陪侍,从早到晚。长达十几个小时,他们大部分时间是侍立(也就是站立),每逢为胤礽指定背诵章节,都须首先下跪,捧接经书后,等胤礽背诵完毕,才起身回原处侍立。胤礽偶尔让他们坐一下,也要叩头谢恩。

从这样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原本学生要向老师敬礼的传统,在胤礽这儿反过来了,老师要向学生跪拜,康熙也好,胤礽也罢,完全没有尊师的意识,甚至对老师是怀着一种蔑视的态度,这种状态一直到雍正时才有所好转,雍正即位后,给皇子们规定“皇子见师傅,礼当拜”,老师们则“固辞不敢当,遂行揖礼”,自此师生相互揖礼才成为一种传统。

康熙起居注第3册第466页


02.天子剑:皇帝的拷问

当领导的往往喜欢拷问下属,尤其是学识丰富的领导更是如此,康熙也不例外。

六月初九,是太师们给胤礽上课的第三天,康熙帝驾临学堂,抽查了胤礽的几段背诵后,便当着皇子的面拷问汤斌和耿介:河图、洛书之义云何?(河图洛书讲的是什么呢?)

不知汤斌们是怕答错话还是真的不知道,就回答:河图、洛书,天道扶阳抑阴意思,臣昔年与李光地讲论亦未能通晓。

总之一句话,臣不知道。康熙又拷问了几个《诗经》中的典故,二人也答不上来,或者答不全。

说实话,康熙有点显摆和刁难的味道,恰恰是这种当中近似侮辱的刁难,令其在皇子面前出丑,极大的削弱了老师的权威,十分不利于对胤礽的教育,是很不明智的。

老师们没有权威,自然就很难得到心理上的尊重和生理上的照顾,老师晕倒的事情时有发生,如康熙二十五年六月十一,也及汤斌耿介等给皇太子上课的第五天,年老的耿介因为酷暑加上久立,晕倒过去,康熙不是去批评太子不懂得照顾老师,反而下了一道申斥耿介的谕旨:“向来讲书,尔等皆坐。今以皇太子委付尔等,应坐应立,宜自言之。尔等侍立,朕焉得知?凡大臣启奏时久,朕皆赐之坐论,起居注官皆知之。皇太子欲赐坐,未奉朕谕,岂敢自主?”


这可把老师们吓得不轻,但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咽,达哈塔赶忙回奏解释:“臣等学识疏浅,不敢当辅导重任,是以臣等自行侍立。”


从上面两节我们可以看出,在康熙的皇子教育中,品格教育始终是没有被关注到的薄弱环节,对老师缺乏最起码的尊重,康熙帝甚至有时还因自己的不当言行,给皇子们以错误导向,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康熙帝的不当言行无形中助长了他们的不良意识和思想。

康熙起居注第3册第467页


03.老师的屁股打不得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紫禁城内,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受“杖笞”之行,30板下去,屁股已经血肉模糊,施刑的是乾清门侍卫,受刑的是大儒徐元梦,监刑的是老人的学生们——以胤祉为代表的皇子们。

老人为何受罚?

原来在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帝的第六次南巡途中,抽查几位阿哥学习情况,发现其“生疏而不流畅”,认为“俱由徐元梦不尽心教诲所致”,于是传谕京城,将“徐元梦革职,当着全体阿哥之面,由乾清门侍卫杖笞三十板”。

就这样,徐元梦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学生的指挥、看视下,遭到众人的羞辱,忍受杖笞之痛;大概皇子们也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样的残酷之刑会由自己来监刑。

精神上的压力,人格上的羞辱,体力上的不支,让老师们苦不堪言,这些也影响着皇子们的心灵,在震惊与恐惧之余,皇子们不仅感受到巨大的学习压力,也在无形之中把冷酷与无情注入自己的品格之中。

品格教育的缺失再加上权力的诱惑,在康熙朝发生九子夺嫡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雍正王朝》胤礽剧照


通过对康熙教育子女的问题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这或许对于我们今天的许多做父母的仍然有重大借鉴意义。

第一、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你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孩子,你天天教育孩子不要打牌,结果自己天天坐在牌桌前;你时刻教育孩子不要看手机,结果自己时时刻刻抱着手机不放,这样能教育好孩子吗?

第二、不要做个甩手掌柜。不要幻想着把孩子丢给学校就好了,殊不知孩子的成长之教育,根在家庭。

第三、要允许平凡。康熙在各方面都很优秀,所以也就对孩子产生很高的期望,制定了很高的标准,这也无形之中扭曲了孩子生长的天性,须知,只有允许平凡,才能期许非凡。

孙中山与子女合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雍正   康熙   耿介   甩手掌柜   重犯   太师   皇太子   皇子   太子   子女教育   错误   老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