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始祖”李悝:“教”出商鞅,影响韩非,最后却活成了传说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真可谓是群英荟萃,可若说百花齐放,春秋战国自是首当其冲。

法家始祖李悝便是其中之一!

说起李悝,可能对于大家来说并没有像商鞅那般耳熟能详,可其实商鞅正是踩在李悝的肩膀,才得以享赋后世荣光。

那么,李悝到底是何许人也?

法家初祖——李悝

李悝此人颇为神秘,历史上最早有此人事迹的记录便是他任上郡守一职时期,说李悝希望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的军民人人皆可披甲上阵精于射术,甚至他还下令通过比拼射术而断案,所以他所管理的地方人人日夜不休勤勉练习射术,后来与秦人交战的时候由于人人善射,打的秦军大败而归。

公元前425年,由于李悝此人练兵有道且屡立奇功,加之李悝又曾是曾申的徒弟,并对于魏国强国变法一事见解颇为独到,直击魏文侯的痛点

于是魏文侯决定重用李悝,任命李悝为魏文侯相,主持撰写《法经》,行变法一事,正因这样,由李悝开创的法家思想悄然诞生并对后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要知道在李悝任魏文候相时期,魏国的国力相较其余几国并不突出,为了强盛国力,开疆拓土,李悝进行了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变法。

李悝变法的第一步便是编纂《法经》立“盗、贼、囚、捕、杂、具”六法。此举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开创别具一格的法典体系。其推崇重法而轻“礼”、定分止争、兴功惧暴,因而极大的推动了旧奴隶制社会向农奴制社会转型,可谓成就斐然。

除此之外在位的李悝还为魏国觅得吴起这一千古名将。

当时吴起因身在鲁国却娶了敌对国家齐国的女子为妻而在鲁国不受信任。

为了表明自己立场以求鲁国国君之信任,吴起用杀妻获得了兵权,顺利对战齐国,不过他最终得到的只是铩羽而归!

因为又遭小人设计陷害,吴起不得不离开鲁国,于是李悝便借机将其推荐给魏文侯,两人一文一武,在魏国变法有成,国力日益强盛之际,由吴起带领在当时不可一世的魏武卒连下秦国五城,战功赫赫,鲜有败绩。

之后吴起更是任西河守,在边关抵御秦韩两国数年之久。

变法的推行更是为魏国在战国初期称霸天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李悝的变法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又对后世产生了如何深远的影响?

强国之始——李悝变法

公元前425年李悝任魏文侯相之初,便看到了魏国世袭贵族的腐败无能,于是便大力主张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废止世袭贵族的特权。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警世名言。

此举把那些躺在祖辈功劳簿上享清福的世袭子弟称为淫民,致力于“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也就是说,要用世袭贵族无功而受禄的钱财,前来广纳天下贤士。此举也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向世袭贵族以及腐败政治体系发起挑战的人。

不乏有学者疑问,为什么李悝如此大刀阔斧的变法,触及了无数旧贵族的根本利益却依旧可以进行?

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是魏国当时刚刚立国不久,地势上处于诸侯包围之势,本就薄弱的国力加上这四面环敌的尴尬处境使得魏文侯极度缺乏安全感,急需强国强军以求自保。

其次魏文侯是从祖父魏宣子手中继承家业,深知旧贵族体系下地主阶级对与统治阶层权力的威胁,于是便大力配合李悝以身作则,推行《法经》。

最后一重原因则是李悝所著《法经》以及种种变法措施于当时而言理念太过超前,以至于部分昏庸的旧贵族根本就不清楚这项变法会对他们自身造成怎样的影响。

于是这一理念提出后,立即得到了苦于世袭贵族久矣的魏文帝支持,以刚柔并济的手段将一大批在其位而不谋其职的旧贵族从政治体系中剔除。

此举大大削弱旧贵族对魏国的渗透,从源头上为魏国解决了一大批拿空饷的附骨之蛆,将大部分权力收回国家手中,同时又招揽来了吴起等一众能人志士,使得官吏制度耳目一新,为魏国强盛铺下了第一块坚固基石。

为了推行变法李悝首先通过编纂《法经》将法律细分。

其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从盗贼(盗指偷盗,贼指人身侵犯以及犯上作乱)问题入手,延伸出整部完整的法经。

对地主阶级扰乱社会秩序,以下犯上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刑罚条例,同时对政府职能、官员升迁上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杂法》中对民众赌博,淫移,行贿等扰乱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秩序的诸项事宜做出了明确法律法规。

可惜法经这一本该成为我国传世经典的无价之宝早已失传。如今再想要了解它也仅可以从其他相关古文献上领略一二。

同时李悝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与经济,在魏国彻底废除从西周发展至春秋战国的井田制,推行“尽地力”“平籴法”。

在庙堂之中强调重农,更是以魏文侯相的身份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居邑叁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直接将直观的数据为魏文侯呈现出农民勤恳种地的重要性。

同时他还指出国家要插手调剂粮食价格,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的余量填充国库,防止商人恶意压价使农民受损。在灾年则开仓放粮赈灾,防止商人恶意抬价,使民众受损令灾情雪上加霜。

同时又将灾年丰年分为三等,分别以不同程度的干预来稳定国情,以达到“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的目的。此举大大激励的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虽然本质上变法此举是为了加固封建王朝的统治能力,但是其中种种在今日看来依旧是一种超越时代,引领时代进步的深谋远虑。

而魏国也凭借本次由李悝发起的从政治、农业、经济三方面同时入手的变法使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诸侯国,得以凭此称霸五十年之久

也正是因为李悝这次变法取得的成果之大,效果之显著,所以才能让商鞅、韩非子、吴起等人纷纷效仿变法。

那么李悝变法对这些人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而由李悝所开创的法家思想又对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如何深远的影响?

“教”出商鞅——影响韩非

要知道李悝生于公元前445年卒于公元前395年,而商鞅约公元前390年才出生,也就意味着李悝去世数年后商鞅才刚刚出生,那么为什么会说是李悝“教”出了商鞅呢?

据说商鞅年轻时及其痴迷钻研刑法,受李悝和吴起影响极大,以至于投奔秦国是还随身携带一本李悝所攥写的《法经》。众所周知商鞅变法主要以垦草令》为开端,废井田,制辕田,统一度量衡,限制儒家文化和确立法令为主。

仅凭这些举措商鞅的变法之路看似与李悝变法相去甚远,但要知道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而李悝的变法始于公元前425年,比商鞅早了整整69年!

在这69年光阴里,各诸侯国或多或少都进行过各种“变法”,其中就有著名的吴起变法。

但秦国由于旧贵族的根深蒂固导致秦孝公迟迟难以进行强国变法,因此商鞅变法便是李悝变法的另一个极端。

李悝由于得到魏文侯的鼎力支持,且正如上文所说李悝的变法颇具前瞻性,以至于许多旧贵族并无太多抵抗之法,变法手段也就相较柔和,而商鞅变法之时各诸侯国经历变法后的旧贵族的惨痛下场使得秦国地主阶层早有防备。

且有吴起变法因旧贵族抵抗以失败告终而被射杀的前车之鉴,商鞅不得不采取更为决绝狠辣的手段进行变法,而这些政策几乎全是基于《法经》之上的延伸

至于韩非子则是战国时期集“法”、“术”、“势”为一身的法家集大成者,而其中的“法”便是商鞅的“法”更是李悝的“法”而“术”、“势”则分别是指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

而这两者又都是公认的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皆是受到了李悝的影响,其二者学术自然无法绕过身为这一脉开山老祖的李悝。

功成名就——成为传说

凭什么说李悝这一历史上记录并不多的人物“成为传说”?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期,这其中,不乏如同大唐盛世那般中华文明富强安康的繁荣社会,而这些王朝的根本便是在法家学说的“法”之上。想要实现繁荣安康必定要基于有法可依,有法可行。

虽说重法而轻“礼”,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等法家对于法律作用的极力夸大的思想,通过进行法家思想教育使民众更加服从管理者的命令,限制官吏权力以防出现以下犯上动摇社会根基,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地位。

此举成为了封建社会统治者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但是法家文化依旧有诸多可取之处,即使到今天我们的法律也受到了诸多法家文化的思想影响,定分止争,兴功惧暴的思想直到今天依旧不过时。

以史为鉴因此可以说李悝以一人一己之力推动了战国时期全社会的进步,为后世数千年的茫茫众生定下了规矩二字的初始框架,约束众生的同时也保护着芸芸众生不再受旧社会奴役之苦,强国强军的同时也为底层民众开辟出一条新道路

虽然世人定然向往儒家所言的“君子有所谓而有所不为”“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但是当社会出现不安定因素以及妄想“以文乱法,以武犯禁”之人时,要完善且不断完善法律,并且通过法律的手段去制裁他们才是上上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魏国   韩非子   秦国   法家   始祖   强盛   国力   公元前   此举   贵族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