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警员打死克格勃少校,引起苏联高层震荡,整个警界大清洗

克格勃的大名想必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它是苏联的一个强力情报机构,在苏联解体后改制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继续发光发热。

克格勃可是不可小觑的,当时苏联能那么强大就有克格勃的一份功劳。克格勃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以色列列摩萨德并称世界四大情报机构。克格勃的军官也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特殊的工作性质使得法律规定任何扣押克格勃军官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1980年,一位名叫维亚切斯拉夫·阿法纳西耶夫的少校在莫斯科通往贝科沃机场的公路边被发现,已经陷入昏迷,随后被送入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促成少校死亡的罪魁祸首是3名警员,而这件事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苏联高层震荡,内务部长甚至以命相抵。

死去的少校

维亚切斯拉夫·阿法纳西耶夫在克格勃第8总局(通信机要局)工作,死于1980年12月26日,而当天他的行踪是这样的。原来当天还是他的40岁生日,所以他晚上下班后和朋友们一起聚会庆祝生日。

不过在此之前,他因为感冒去医院看了病,还去商场给女儿买了礼物。因为阿法纳西耶夫身体不适,所以聚会没有进行到很晚,9点左右就结束了。

随后大家就坐地铁回家了,他们搭乘的不是一趟地铁,因为阿法纳西耶夫需要换乘一次,就和同事们分开了。

不过,阿法纳西耶夫因为喝了太多酒,直接在地铁上睡着了,没有下车换乘。同事们下车后没看到他,才发现他还在地铁上,而地铁的门已经关了。他们都没在意,毕竟克格勃的地位摆着,没人敢对喝醉的阿法纳西耶夫怎么样。

阿法纳西耶夫这一睡就睡到了终点站日丹诺夫站,列车员叫醒了他。这位列车员对眼前的醉汉很不耐烦,却看上了他手中的各种礼品,想要趁着他意识不清时把他这些生日礼物据为己有。

阿法纳西耶夫还没有醉得那么厉害,不可能让他如愿,于是二人就起了争执列车员把他送到了日达诺夫站的警局内。警局内值班的3名警察就是阿法纳西耶夫死亡的元凶,他们当晚在警局内喝酒,他们也看上了阿法纳西耶夫手中的东西。

阿法纳西耶夫带着烟熏香肠、大马哈鱼罐头、一瓶伏特加和一瓶白兰地,在物资贫乏的当时自然有着很大吸引力,而且这几个醉鬼也的确需要下酒菜。救护队专管醉酒事件,但生出了歹心的3名警察没有把阿法纳西耶夫交给救护队。

他们抢走了阿法纳西耶夫的东西,阿法纳西耶夫反抗后,他们就对他拳打脚踢。阿法纳西耶夫在这一过程中掏出了证件,证明自己克格勃军官的身份,希望他们能重视这件事的严重性。

克格勃接手

然而,这3名警察在酒精的驱使下早已忘记了很多常识,不能招惹克格勃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习惯了这种滥用职权,欺凌民众的事,又在酒精的影响下,下手失了分寸。

等到3个人都停手时,阿法纳西耶夫已经倒立不起,因为重伤陷入了昏迷。头脑冷静下来的警察这才知道害怕,把事情报告给了分局长。

分局长自然清楚其中利害,扣押克格勃人员就是不得了了,何况暴力伤害呢。于是他恶从胆边起,直接杀人灭口。拿走了阿法纳西耶夫身上包括证件在内的所有东西,把他扔在了郊外,伪装成抢劫杀人案件。

为什么这位分部长敢于如此大胆呢,原来警察系统内部一直都存在腐败现象,而警察机关隶属的内务部经常为他们擦屁股,进行包庇。然而这次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克格勃对此事十分重视,没有让内务部负责此案,而是让克格勃直接出手查证此案。

为什么这起案件会得到这么大的重视呢,其中自然和政治有关。1980年时,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就要下台了,这就开启了新一轮竞争。其中进入最终决赛的是两个大人物:克格勃的领导人尤里·安德罗波夫以及内务部的部长尼古拉·肖洛科夫。

话说到这里,事情就很清楚了。克格勃的头号人物并非在意案件本身,而是为了寻求一个扳倒内务部长的机会。

内务部长抵命

一开始,的确是内务部查办此案。他们自然对同僚进行了包庇,做出报告,说阿法纳西耶夫是被抢劫后杀害的。安德罗波夫看出了蹊跷的地方,他随即要求内务部把此案转交给克格勃。

克格勃立刻就组织人手开展了调查,组成了专案组,全力侦破此案,很快就发现了新线索,而线索把他们引到了日丹诺夫站的警察局。

在盘问之下,涉事的3名警察露出了破绽。克格勃人员抓住这个突破口,查出了真相。安德罗波夫由此倡议苏联总检察院彻查内务部内部的腐败现象,内务部本身千疮百孔,自然是经不住查的,安德罗波夫把事态扩大的意图很快就得到了实现。

调查结果指明,内务部的警员之所以敢如此无视法律,都是因为内务部部长肖洛科夫的庇佑。这自然引起了苏联高层的震荡,肖洛科夫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自然也就不可能继续和安德罗波夫竞争了。

1982年11月,安德罗波夫顺利接班勃列日涅夫,他知道斩草除根的重要性,继续打击肖洛科夫,免去了他的职位,并清除了他的亲信。

肖洛科夫彻底跌入了人生谷底,失去所有的他,在极度绝望中选择了自杀,也算是为死去的少校抵命了。

小结:

多行不义必自毙,内务部长长期纵容手下贪赃枉法,无视法律,他自认为这是自己权力的体现,自信愈加膨胀,殊不知这是自掘坟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最后,孽力回馈,他因为一个克格勃少校的死被彻底搬到,失去了权势,也失去了生命,算是为过去的那些受害者抵命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苏联   克格勃   少校   内务部   纳西   警界   内务   警员   此案   部长   高层   警察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