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的汉武帝能当太子,这个女人功不可没!

如果你恨的牙痒痒的人突然向你示好,你是否接受?

如果她还找你合作呢?

你是一口回绝,还是权衡利弊之后再做决定?

两千多年前的一位女士,就曾遇到这两个问题。

她由于处理不当,导致了最严重的后果。

《史记》记载,栗姬是汉景帝的妃子。在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很受宠幸。栗姬一口气给景帝生了三个儿子。

景帝的长子刘荣就是她所生。

景帝即位的第四年,立长子刘荣为太子。

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曾向栗姬提亲,希望把女儿阿娇嫁给太子刘荣。

但当时,栗姬非常恨长公主,因为长公主经常介绍美女给景帝,景帝忙于宠幸这些美女,就渐渐疏远了栗姬,因此栗姬非常怨恨。

所以当长公主提出联姻时,她毫不犹豫,一口回绝。

长公主对栗姬的拒绝应该是很吃惊的,因为这本是强强联合的好事。同时也觉得很没面子。

于是她就找到景帝的另一个妃子王夫人。

王夫人给景帝生了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儿子叫刘彻,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当时被封为胶东王。

王夫人态度积极,一口答应了联姻。

从此,栗姬的麻烦就大了。

长公主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她对自己和女儿有很高的要求,有清晰的“人生规划”。

对自己,她不断给弟弟景帝找美女,说明她并不满足仅仅拥有长公主这个尊贵的地位,还希望能更进一步,希望能在景帝面前保持较强的影响力。

对女儿,她找栗姬联姻,显然是希望女儿日后能成为皇后。

这样一个有雄心的人,不可能因为栗姬的拒绝,就轻易放弃让女儿成为皇后的“人生规划”。

而王夫人也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这从两件事可以看出来。

第一件事是,她在肚子还怀着刘彻的时候,就曾跟当时还是太子的景帝说:“昨天晚上,人家梦到一个太阳投入我的怀抱。”

景帝当时回答说:“此贵征也”。

翻译过来就是:“这是显贵的征兆啊”。

王夫人可能当时真的做了这个梦。也可能这个梦是她杜撰的,希望以此引起景帝对肚里孩子的重视。

无论如何,这个“梦”,在以后果然起了大作用。

另一件事,更是在后来帮助景帝下决心废太子的过程中,起到了临门一脚的作用。后文会写到。

长公主和王夫人达成联姻之后,接下来,双方共同的目标自然就是“换太子”,好让这对小夫妻成为未来的皇帝和皇后。

长公主是“正面进攻”。

因为长公主能在景帝面前说得上话,所以她就经常讲栗姬的坏话。

比如,说栗姬与其他妃子聚会时,经常命令随从在背后吐口水诅咒那些妃子,希望通过这种巫术,可以让那些妃子失去景帝的宠幸等等。

滴水穿石。这些坏话听多了,虽然不一定全信,但景帝慢慢也开始讨厌栗姬。

后来,景帝一度身体很不好,以为大限将至。

于是他对栗姬交代后事:“你要答应我,在我百年之后,你会好好对待我其他的儿子。”

听话听音。栗姬如果是位聪明的女士,她应该能听出景帝这段话里丰富的含义:

首先是对栗姬不放心。景帝知道栗姬是个直肠子,脾气火爆,平时就妒忌自己宠幸其他妃子。

有吕后残害刘邦儿子们的前车之鉴。景帝现在自然也担心,栗姬以后会像吕后那样,残害自己的子孙。

刘邦一共8个儿子,吕后害死了其中的 4个,另加一个孙子。

按照这个比例,景帝14个儿子,栗姬岂不要害掉7个?这是景帝不能接受的。

所以,他这既是交代栗姬,更是拿话试探栗姬。

其次,景帝这话也是有托孤的意思,也就是说,他默认栗姬就是以后的太后了。

谁知,栗姬果然是个直肠子。

她想到平时景帝就宠幸那些妃嫔,而冷落自己。现在你都病成这样了,心里竟然还惦记着她们,还逼自己答应日后照顾她们的儿子…

想到这,她的怒火一下就上来了。不仅没答应,还说了一些难听的话。

西汉有本野史,叫做《汉武故事》,里面记载说当时栗姬骂了景帝“老狗”。

《史记》倒没说栗姬骂景帝“老狗”,只说她“言不逊”。

反正不管骂没骂,这都让景帝心里非常失望和恼怒,但当时忍住没有发作。

长公主一边说栗姬坏话,另一边则天天夸赞王夫人的儿子,也就是自己未来的女婿刘彻。

在长公主长期 CPU 下,景帝也开始觉得刘彻很贤能。加上又想起以前王夫人说的那个“梦日入怀”的事情。

于是,景帝开始有了换太子的想法。

但毕竟和栗姬是少年时就做夫妻,曾经感情很好,一时难以割舍。

而且废太子兹事体大,肯定会招来群臣反对,所以景帝没有轻易付诸行动。

这时,发生了一件事,让王夫人抓住了机会。

景帝六年,景帝废黜了一直“无子无宠”的皇后薄氏。

理论上,他接下来应该让太子刘荣的生母栗姬继任皇后。

可他并没有,而是让皇后之位空着。

这时,明眼人就看出来了,景帝这是对栗姬不满意啊。

于是,聪明的王夫人,抓住机会从侧面迂回,踢进了最后的临门一脚。

《史记·外戚世家》记载,王夫人唆使一个大臣在朝会上向景帝进言:“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如今太子的母亲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封号,应该正式立为皇后。”

景帝听了,以为这是栗姬迫切想当皇后,竟然联合大臣,来向自己施压。顿时大怒,杀了这个大臣,将太子废为临江王。

太子一废,栗姬愤恨交加,加上景帝也不愿听她申辩,不久便抑郁而死。

从登上太子之母的人生巅峰,到跌落至抑郁而死的悲惨结局,栗姬仅用了短短三年时间。

其实,栗姬的局面本来是不错的。

虽然景帝的宠幸在减少,但至少她和景帝多年的感情还在,景帝也并不讨厌她。

儿子刘荣的太子之位,更是几乎板上钉钉,没有谁有能力威胁。

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写了一篇《五宗世家》,用来记述景帝除了汉武帝刘彻之外的其他十三个儿子。

这些儿子,大多都在刘荣被立为太子之前,就已封王,早早的去了自己的封国。在中央几乎没有影响力。

而且,在司马迁笔下,景帝的儿子里,除了刘荣和刘彻,其他儿子似乎都不太正常。

有的天生口吃;有的身体有病,不能近女色;有的好勇斗狠,似有多动症;有的天天违法乱纪,让景帝头疼…

还有一点很可贵的是,景帝的儿子之间,相处还算和睦,勾心斗角,相互残害的事,几乎没有。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写到:“五宗既王,亲属洽和……僭拟之事稍衰贬矣。”

意思是,“景帝的其他儿子都被封为王,皇室亲属相处得和睦融洽……僭位越轨的事情逐渐减少。”

所以,从事后复盘的角度来看,是栗姬自己打破了这一池春水。

你可以妒忌其他宠妃,也可以怨恨给景帝找美女的长公主。但没必要妒忌和怨恨到失去理性

毕竟,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哪个皇帝会几十年如一日,只宠幸一人呢?

或者换个角度,哪个女王会长期只有一个男宠呢?

更别说当时的社会制度、社会风气,本就提倡一夫多妾。

当长公主来提亲时,本是一个双赢的好事。

有了长公主的助力,儿子刘荣的太子之位,会更加稳固。

而且,也可以顺势让长公主换个方式讨景帝欢心。

毕竟,万一某个新进美人的手段了得,不仅给景帝生了儿子,还有本事让景帝为了她换太子,那长公主和栗姬都会身受其害。

所以,为了自己女儿的未来,长公主是有可能听栗姬劝,不再给景帝找美女的。

如此一来,栗姬不仅多了个盟友,还可以少了很多妒忌。

可惜,栗姬让怨恨冲昏了头脑,进行了反向操作,促成了长公主和王夫人的联合,最终落得身死族灭的结局。

咱们的教员同志曾说:“所谓政治,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

可身处国家政治中心的栗姬却不懂这个道理。这大概就是《周易》里说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吧。

联想到现在,无论是公司内部竞争,还是行业内部竞争,其实99%都是利益之争。

既然不是只能你死我活的血海深仇。那么,就存在调和甚至转化的可能。

比如,栗姬如果当初答应了长公主的提亲,那么双方就会从争宠的利益竞争关系,转化为共同保栗姬儿子刘荣顺利即位的利益一致关系了。

特别是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与其两败俱伤,不如想办法强强联合,获得双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太子   史记   汉武帝   妃子   功不可没   坏话   这个女人   怨恨   皇后   儿子   女儿   公主   美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