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设立的广东陆路提督,其驻地状况,以及负责哪些事务

对历史了解一些的人都知道,鸦片战争中有一位杀身成仁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他是负责广东沿海防务的军事长官。而该省还有一位陆路提督,管理一省陆上绿营军务,设立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年),与水师提督品级相同,也是从一品。

大清在1649年消灭了残存于广东的南明抗清势力,正式对该省行使管辖权。因为广东远离清朝统治中心,朝廷唯恐此地出现地方割据势力,于是不久后设立了广东提督一职,为肃清叛乱、安定地方提供了有利的军事支持。同时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地方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既要理政,还要管军的压力。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清廷利用督抚虽然节制提督,但是军权却又在提督手中的方式,分别对几个封疆大吏进行牵制,以免某一方妄自尊大,设立提督成为清廷戍守地方的统治工具。

广东省处于祖国南疆,地形险要,位置十分关键。又因为该省濒临南海,水脉交错,海匪横行,而广东提督军务繁忙,分身无暇。于是在康熙三年(1664年)六月,清廷分设绿营广东水师提督一员,驻地顺德。

没过多久,因为沿海地区平定,广东水师提督于康熙七年(1668年)裁撤。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广东成为大清对外贸易唯一口岸,至嘉庆年间,广东沿海走私活动和海盗猖獗,于是在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新设置绿营水师提督一职,驻地虎门。

同时广东提督也改称为陆路提督,驻地还是在惠州。其实刚设置广东提督一职时,驻地在广州,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命其迁往广州府东南方的惠州。之所以徙惠州府,是因为这里地貌多样,丘陵地带众多,加上又临海倚江,位置非常重要,明代抗倭时期惠州沿海地带就建立了诸多军事防御设施。三藩叛乱爆发,海贼趁机骚扰,清军平南大将军以及提督等官员,都退至惠州,可见此地自古就为重要军事屏障。

广东省是清政府的税赋重地,而西方殖民者至清朝中期侵扰逐步增多,因此即便是在太平年景,广东驻军也多于其他各省。比如山西、河南等省,驻防八旗兵每个省只有1000至2000余人,绿营兵不过10000多人,而广东省广州将军管辖的驻防八旗兵就有4000多人。

驻粤绿营兵更是多达68260人,包括广东巡抚标营2000人,广东水师提督标营6000人,其他部队就由广东陆路提督统带,归属其节制的将领有7镇总兵,以及副将13人,参将12人,另外还有提督亲自率领的提督标营5000人。

广东陆路提督下辖的其他部队中,大部分驻高州、韶州、南雄、惠州等几个战略要地,还有各个州城府县也驻有200至500人不等的绿营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提督   陆路   驻地   广东   嘉庆   惠州   绿营   清廷   水师   广东省   清朝   状况   事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