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债务最新消息:许家印已经拼尽全力,结局要看恒大自身造化!

几年前疫情来袭,各行各业都因此被按下了暂停键。

就算曾经发展如火如荼的房地产行业也遭遇了重击,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行业独角兽恒大地产,现在这家企业已经岌岌可危。

回想当年,这家企业二〇〇九年在香港上市的时候就创下了总市值705亿港元的纪录,那时候恒大是何等地风光。

二〇一〇年,这家企业又放出了大招,发行债券高达13.5亿美元,从此它有了吸引外资的能力,走上了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现在的恒大命悬一线,从各方面的消息来看许家印的确已经用尽全力。

但是恒大未来走向依然不明朗,也许是否能够走出困局要看它的运气了。

提起恒大,相信很多人对它当年辉煌的时刻印象深刻。

二〇〇八年金融危机来袭,这场危机对很多企业来说是灭顶之灾,但是对恒大来说却是发展的契机。

那一年该公司借着环境配套设施大规模建设的政策,向房地产市场吹起了冲锋的号角。

曾经创下了日销售额过亿的好成绩,凭借这样的成绩,当时的恒大顺利成为了广州房地产前10企业之一,从此该公司在广州站稳了脚跟。

二〇〇四年,手中掌握了一定资源的许家印开始放眼全国市场,打算下一步在全国各地房地产市场发展。

正因为如此,所以之后在国内许多大城市都看到了恒大地产的身影。

那时候的恒大地产发展如火如荼,生意如日中天,而许家印也因此身价暴涨。

二〇〇九年,许家印推动恒大地产在香港上市。上市的当天,这家企业的总市值就达到了705亿。

第二年,该公司全年的销售总额第一次突破了500亿大关。

而且也是在这一年,该企业发行美元债券达到了13.5亿,有了这些大手笔,该公司顺理成章成为了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头部企业。

这时候的许家印有了更大的目标,他希望把恒大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把生意做遍全世界。

但是后来恒大的发展却让许家印感到非常失望,那么这家企业后来的这段时间究竟经历了哪些波折?

二〇一四年,恒大把发展的目标主要放在国内的一二线城市,为了能够快速发展拿下更多的项目,所以许家印开始向银行求助。

银行对于这家发展势头突飞猛进的企业很看好,所以非常信任,恒大所提出的要求银行给予了满足。

有了银行的支持,恒大加快了扩张的脚步。但是后来形势的发展却出乎许家印的意料。

二〇一六年,我国有关部门围绕着房住不炒的基本原则陆续推出了各项政策,这些政策的出现干扰了恒大的发展步伐。

而这时候该公司的债务总量已经接近1万亿。

为了让公司继续快速发展,许家印找到了“深深房”,通过把公司部分资产卖给对方的方式来让公司度过第一次危机。

当时该公司的资产属于优质资产,双方很快达成交易。

而此时已经有不少房地产企业认为形势不妙,担心以后的行情不好所以纷纷抛售手中的资产,但是许家印并不这么认为。

他认为危机之中必然隐藏着机会,所以继续扩大公司规模加快发展脚步。

发展到二〇二〇年,该公司出现了第2次债务危机。

而这时候的恒大只能够故技重施,转让公司资产,以此来度过危机。但是许家印仍然没有醒悟,依然按照原来的计划继续发展。

而且他看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现在火爆得一塌糊涂,因此又斥资500亿在这方面进行投资,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上获得一定的收获。

但是大量的资金投入之后并没有获得他预想之中的成功。

后来在二〇二一年的六月,恒大终于出现了问题。

该公司被曝出有2.6亿美元的债务到期无法偿还,这意味着该公司第一次出现债务违约。

那么后来许家印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许家印首先把手中的资产卖给内部员工,当然,这是以优惠的价格。

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筹集一定的资金来偿还债务,并且不断给公司员工打气鼓舞士气。

向他们承诺公司一定能够渡过当前难关。此外,他把所有的办法都试了一遍。

但是由于这段时间以来,许家印筹集到的资金无法偿还债务,而且出现了债务违约后再想从银行贷款已经是非常困难。

所以许家印没有能力偿还原来的债务,反而在这段时间里面还增加了新的债务。

之前他曾经承诺在二〇二三年偿还总债务的一半,但是很多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恒大的现状与当初的辉煌相比有天壤之别,令人唏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债务   最新消息   造化   手中   结局   危机   资产   美元   政策   银行   地产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