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思考:资本充足率是否会对流动性创造产生不利影响?

一、描述性统计

数据显示,二〇〇六年至二〇一九年,样本银行总资产均值为1653.06亿元,那么每年平均可创造流动性827亿元以上。其次,不良贷款率均值为1.605%,最大值为24.43%,严重高于不良贷款率的警戒线。

但由于中位数与均值相差较小,仅为1.34%,所以可以推断,在个别年份,某些银行信用风险问题较突出。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为0.922%,最大值达到2.876%,最小值则低至-0.536%,而中位数与均值较为接近,仅为0.909%,所以同样可以推断,个别银行在个别年份可能存在超高利润或是负利润的情况。

资本充足率的均值为12.91%,中位数为12.58%,然而最值相差较大,最高达到52.15%,而最低低至-23.32%,说明我国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基本达到且高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仅有个别银行存在经营不善的问题以及抵抗风险差的问题。

二、基准回归

固定效应模型更适合本文的研究,因此选用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对于样本的基准回归,选用的是双向固定效应模型,LC1、LC2分别代表流动性创造,Competition为银行竞争的代理变量,HHI_Branch为以银行营业网点数构造的HHI指数。

用以作为更换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无论是用哪一个银行竞争的代理变量,均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为负。这表明,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而言,银行竞争能够显著降低流动性创造。不良贷款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资本充足率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

说明资本充足率会对流动性创造产生不利影响,与“金融脆弱-挤出”假说的观点相印证,存款可能会由于高资本而被挤出,造成流动性创造的流失。存贷比显著为正,与流动性创造呈显著的正相关。资产收益率显著为正,说明银行收益越高,流动性创造越多。GDP增速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说明流动性创造逆周期进行,在经济环境良好时,银行更加消极地创造流动性。


三、动态面板回归

Hansen检验结果在所有的回归中均在10%水平上不能拒绝原假设,因此,对于工具变量的选取是有效的。所有的二阶序列相关检验结果AR的P值均大于0.1,说明显著的序列相关在模型中基本不存在。所以,本文对于动态面板模型的构造是合理的。流动性创造为被解释变量,银行竞争是核心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除三个银行竞争的代理变量外,还包含用于检验稳健性的HHI指数。

从结果来看,滞后一期的流动性创造的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即前一期的流动性创造与后一期的流动性创造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前一期流动性创造会影响到后一期的流动性创造,表明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是长期的。可能原因在于,流动性创造具有传染性,当期的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到下一期的流动性创造;或是由于银行竞争的滞后性,当期的银行竞争要到下一期才会对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

三个银行竞争的指标以及HHI指数均显著为负,说明在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市场准入管制放松的背景下,银行竞争的提高反而会降低其流动性创造。在进行PSM处理之后,本文对模型进行DID检验。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法估计面板双重差分模型,由于政策虚拟变量treat具有时间不变性,在进行固定效应分析时会被剔除,但这并不影响估计结果及其有效性。

LC1、LC2是两个代表流动性创造的指标,本文关注的DID估计量是政策与时间虚拟变量的交互项t*treat。回归结果显示,DID的显著情况并没有发生改变,放松管制背景下银行竞争对流动性创造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上述基准回归的结果显示,更多的竞争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

本文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这一效应的机制,并利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法,较好解决了模型中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为了验证这一渠道,本文将回归模型进行了扩展,在系统广义矩模型中引入高利润这一虚拟变量与银行竞争的交互项。关于高利润的构造,参考Jiang等的做法,若银行净息差大于样本均值,则高利润取1,否则取0。

根据理论分析,如果竞争通过挤压利润率影响风险承担进而对流动性创造产生负面影响,那么竞争与高利润的交互项的回归结果应显著为正。三类主要的商业银行在二〇〇九—二〇一九年间,流动性创造总量均呈现出逐年上涨趋势,并且三类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总量差距较大。

其中,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平均流动性创造总值居于首位,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流动性创造次之,而城市商业银行平均流动性创造明显低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从总增长率来看,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增长率反而居于首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居于末位,且城市商业银行增长率约为国有银行的2倍,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增长速度快于国有银行。

有学者提出的期限转换理论认为,应储户的需求,银行将其存款转换成贷款者的长期贷款,实现流动性互换,在其中充当期限交换者的角色。而由于存贷款的期限错配带来了挤兑风险。银行挤兑是较为常见的系统性风险。

由于存款者预期银行将会倒闭,从而争相取出自己的存款以免遭受损失,银行不得不支付给储户资金,最终导致银行破产倒闭。由于未保险的存款业务的存在,使得银行拥有将非流动资产转化为存款业务的机会,在创造了较大的流动性的同时也加大了银行挤兑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流动性   中位数   商业银行   变量   存款   不利   经济学   效应   模型   利润   资本   竞争   银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