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大昭寺神变祈祷莫朗大会:祈祷声中迎接春天

大昭寺辩经台

祈祷大会举办地

(1938年,恩斯特·赛费尔摄)


藏历一月初三到二十五,在拉萨大昭寺会举办隆重的神变祈祷莫朗大会(ལྷ་ལྡན་ཆོ་འཕྲུལ་སྨོན་ལམ་ཆེན་མོ།),为纪念释尊佛陀在舍卫城(མཉན་ཡོད་གྲོང་།)以神变(ཆོ་འཕྲུལ།)归化外道之故事藏历一月又被称为神变月(ཆོ་འཕྲུལ་ཟླ་བ།)1409年宗喀巴在大昭寺举办了第一次祈祷大会,17世纪后祈祷大会的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释迦牟尼示现神变

正月祈祷大会的起源

(17世纪,布达拉宫壁画)


过去大会期间将有近两万名僧人涌入八廓街,在大昭寺进行各项祈愿活动,同时各大寺院的“拉让巴格西学位”(དགེ་བཤེས་ལྷ་རམས་པ།)的答辩也将在此时举行,因此其管理工作便显得格外重要;根据十七世纪宫廷的规定,在神变月初三到二十五,拉萨市政厅的行政权将归属哲蚌寺的大殿执事(འབྲས་སྤུངས་ཚོགས་ཆེན་ཞལ་ངོ་།


辩经

(1986年)


哲蚌寺执事

(车刚摄,收录于《哲蚌寺》)


执事的任命则在前一年的雪顿节由宫廷在哲蚌寺各僧院的执事中选出,初三清晨执事和他的随扈进入八廓街,在朗子厦市政厅前进行行政权的交接工作。


市政厅前的权力交接仪式

(1940年代)


执事身材魁梧,而且其服饰中常有大量的护垫,使其身形变得更加高大,手中的铁棒如同权杖砸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巨响,使周围的人不敢作声,拉萨市政厅的官员恭敬的鞠躬将其权利移交给执事,这一规制一直延续到1960年代。


哲蚌执事和他的随扈

(1940年代)


维持秩序的随扈

(1940年代)


两万名僧人将安置在事先安排的民居家中,房舍富余的人家自然没有担忧的必要,但是依然会出现一些纠纷变故,像二十世纪初期囊玛吉度行会的领班绕塞·阿卜杜拉·拉赫曼(རབ་གསལ་ཨབ་ཏུ་ར་མ།),在一次祈祷大会期间他的房舍曾被三大寺征用,在上诉后迫于寺院压力,拉赫曼失去了他的房子。


绕塞·阿卜杜拉·拉赫曼

(1920年代)


后来在囊玛吉度其他成员的帮助下,拉赫曼在八廓街找到了新的寓所,生活虽然逐渐安定,但是拉赫曼不满于当时官僚之贪腐,行政之不公,况且当时拉萨地区经常出现讽刺时事的歌谣,于是拉赫曼便将这种反讽乐词用于囊玛的曲调,创作了囊玛《饶塞·阿杜热曼》


རབ་གསལ་ཨབ་ཏུ་ར་མ།

བུམ་པའི་ནང་གི་བུམ་རྫས།

བོད་ལ་ཁྲིམས་ནི་མི་འདུག

ཐུགས་བསམ་བཞེས་རོགས་གནང་དང་།

དེང་དུས་སྦྲང་ཆར་སིལ་མ།

བབས་པ་ཙམ་གྱིས་ཡག་བྱུང་།

ནང་མ་༼རབ་གསལ་ཨབ་ཏུ་ར་མ།༽

饶塞·阿杜热曼

胜似宝瓶内藏

卫藏无有法度

恳请诸公鉴之

待等春雨绵绵

吾以衷心谢之

囊玛《饶塞·阿杜热曼》


头两句中,拉赫曼将自己的才华比作殊圣宝瓶的装藏,而后直言此地无有法度,希望世人能够垂怜反思;曲末之时,为了感谢资助自己安置新家的吉度成员,拉赫曼将他们比作及时春雨,以示感激不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囊玛逐渐传到市政厅官员的耳中,他们便将拉赫曼传唤到朗子夏市政厅,质问他为什么说“卫藏没有法度”,拉赫曼回道:


我并没有说

“卫藏无有法度”

(བོད་ལ་ཁྲིམས་ནི་མི་འདུག)

我说的是

“供香无有香气”

(སྤོས་ལ་དྲི་མ་མི་འདུག)


在拉萨方言中,“卫藏无有法度”和“供香无有香气”是十分相像的谐音句,加之囊玛唱腔舒缓,这两句经常被听众弄混,因此面对官员的质问,拉赫曼便以这句唱词进行了新的解释:“供香和宝瓶皆为佛堂圣供,虽说供香无味十分可惜,但这一句也不至于冒犯诸位吧……”在听到这种解释后,市政厅的官员便质问其他吉度成员,他们也都是这般说辞,最后只得停止对拉赫曼的质问,而这首囊玛名曲也得以流传至今,广为传唱。


大昭寺前的人群

(1950年代)


除了大殿执事,还有一群古装骑士在拉萨城中协助执事维持八廓街中的秩序,他们便被称为“森琼瓦步兵”(གཟིམ་ཆུང་བ།)和“莫朗骑士”(སྨོན་ལམ་རྟ་པ།),他们的图像资料现在经常能看到,但他们并非正规士兵,而是拉萨郊区的佃户。


森琼瓦步兵

(1940年代)


莫朗骑士

(1940年代)


每年的神变月他们的佃主也就是拉萨城中的各大世家和寺院便会将他们召集在八廓街,脱下布满尘土的旧衣,穿上古老的甲胄,戴上头盔,手持火枪,骑着高头大马在八廓街中巡游,同时他们也会负责维持祈祷大会的秩序,在城郊参加大阅和体育活动。


莫朗骑士

(1940年代)


这些古装士兵的头领被称为“牙索”(ཡ་སོར།,词源为汉语“元帅”),身着冬季礼服“库伦装”(ཁལ་ཁ་གཟུགས།)他的幕僚被称“牙又”(ཡ་གཡོག),牙索由拉萨各大世家的男性成员轮流担任。


时任牙索顶恰·多吉杰布

(1940年代)


牙索幕僚

(1940年代)


这一习俗原为十七世纪固始汗为了祈祷大会的顺利举行,派遣麾下军队负责安保工作,后来随着大殿执事的设立,其成员也由蒙古的正规军变成了拉萨周边的佃户。在祈祷大会期间他们会在八廓街西南部的鲁固广场进行集合(ཀླུ་སྒུག་སྒར་སྒྲིག)。


鲁固集合

(1952年)


而后莫朗骑士和森琼瓦步兵要前往城北的扎细平原进行的大阅检查(གྲྭ་བཞི་རྩིས་བཤེར།),由审计署的学童(རྩིས་ཁང་ལས་ཁུངས་ཀྱི་རྩིས་ཕྲུག)审核装备马匹是否齐全并汇报。


扎细大阅

(1940年代)


扎细大阅时汇报的学童

(1940年代)


西藏大学著名教授多贡·桑达多吉对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扎细平原上的中央搭了座大帐篷,里面坐着诸高级官员,几个十一二岁的学童在象征性的审查完骑兵队列后在帐篷前鞠躬行礼并说道:


རྟ་ཤེད་བཟང་།

མི་གོ་ཐང་།

རྟ་སྒ་སྒ་འཁོར་ཆ་ལག་ཆ་ཚང་དང་བཅས་པ་འགྲིག་ལགས།

骁骏高壮

骑士康健

马镫马鞍等物皆齐备!


多贡·桑达多吉先生

(2010年代,来自网络)


十五日是神变月最为殊胜的一天,这一天会在八廓街举办盛大的“十五酥油花供”(བཅོ་ལྔ་མཆོད་པ།),拉萨各大世家和寺院都要负责树立一座三层楼高的酥油花供,在夜幕来临之际,酥油花供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八廓街也变成了神的世界。


十五酥油花供

(1940年代)


有一些酥油花雕像被暗线连接(最著名的是白哈尔像),在专人的操控下翩翩起舞,观赏的游人对此格外喜爱,来自拉萨周边村镇的农民在每一座酥油花供前表演传统歌舞作为乐赞供奉。


八廓东街的十五酥油花供

(1940年代)


同一角度的十五酥油花供水彩画

(1940年,Kanwal Krishna绘)


二十四号时祈祷大会已经步入尾声,在鲁固广场会举办盛大的伏魔驱邪仪式(ཀླུ་སྒུག་གཏོར་རྒྱག),在草堆中燃烧朵玛食子,森琼瓦步兵鸣放火枪,象征着安宁与祥和的降临。


鲁固驱邪

(1952年)


二十五号会将大昭寺中尼婆罗赤尊公主迎请的弥勒像驾于木车上在八廓街巡游,象征着佛教理论中未来佛弥勒的降临。


弥勒净土

(18世纪,故宫博物院藏)


巡游完毕后,八廓街里会举办盛大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赛马、赛跑、摔跤和抱石等传统体育项目。


抱石

(1940年代)


赛马和赛跑的起点位于城西,终点在拉萨城东,参赛的选手也都来自各大世家的佃户和仆从。


赛马

(1940年代)


赛跑

(1940年代)


摔跤的选手也会在自己的身上抹油,凭借着定力与技巧赢得比赛的胜利。对于在旁边观赛的市民来说比赛的过程充满了紧张与欢乐的气氛。


摔跤

(1940年代)


摔跤

(1940年代)


祈祷大会也在观众发出的阵阵呼声中正式结束,春季也渐渐降临,雪域上的众生也开始了一年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的辛勤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大昭寺   拉萨   阿卜杜拉   酥油花   大会   执事   市政厅   法度   骑士   春天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