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三孩发12万?多地真金白银支持生育,杭州拟最高补助2万


22日,有传言称“苏州拟向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1.5万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12万元”。22日晚,姑苏晚报发文辟谣称,网络上流传着一张关于“苏州拟向二孩、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的“苏州日报报道”的图片,此为谣言。

同一天,杭州官宣给二孩、三孩家庭一次性补助却是真的。2月22日下午,杭州官宣今年将首次向同一对夫妻生育二孩、三孩,且新出生子女户籍登记在杭州的家庭发放育儿补助,拟向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20000元。

二孩出生数量逐年走低

我国在2015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2021年推行三孩政策。

杭州为什么要实施育儿补助?先来看一组数据——

截至2022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达到1237.6万人。从人口监测数据和调研情况发现,2017年以来,杭州一孩生育率总体平稳,但二孩、三孩出生率直线下降,适龄市民对于二孩及三孩生育意愿明显偏低。其中,第二孩出生数量减少在出生人口下降中占主导地位。

最新杭州市人口监测数据显示,二孩占出生人口比例在2017年达到最高52.11%后,逐年下降。以2022年为例,二孩出生人数1.92万人,占比仅35.94%,低于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前38.77%的二孩占比水平。

杭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调研显示影响二孩、三孩出生率的主要因素是生育、养育、教育的压力,因此杭州将育儿补助对象确定为这部分家庭,通过减轻相应负担来提升生育信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补助总金额预计1.4亿元

杭州育儿补助的金额是怎么定下来的?

对此,杭州市卫健委解释,这是与财政部门在前期经过大量数据调研后测算确定的,发放金额和当地政府财政总体状况紧密相关。按照2022年人口出生率测算,此次发放育儿补助总金额预计在1.4亿元左右,将覆盖2.5万个家庭。

之所以选择一次性发放,主要考虑是对于家庭来说,孩子出生后购买妇幼、婴童用品和托育等大量开支都属于刚需消费。一次性发放补贴能及时缓解婴幼儿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增强补助对象获得感,同时可减少手续,便于灵活申请。

此前,国内已有多个省、市相继向二孩、三孩家庭发放生育补贴,发放金额和形式不一。

辽宁沈阳

辽宁省沈阳市出台《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对夫妻双方共同依法生育三个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三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止。

云南省

云南省印发《云南省生育支持项目实施方案》,2023年1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发放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方案》明确了补贴标准,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二孩补贴2000元、三孩补贴5000元),育儿补助(二孩、三孩0—3岁期间每人每年补助800元),对婴幼儿意外伤害险参保给予补贴(婴幼儿0—3岁期间每人每年补助50元)。

山东济南

今年1月,山东省济南市发布《济南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本市户籍按照生育政策于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对其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生育妇女每月加发200元育儿生活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湖南长沙

湖南省长沙市去年8月出台《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工作方案》。报道称,《工作方案》创新性地推出一系列支持生育的惠民“组合拳”,力度大、覆盖广、标准高,直指群众生育的“痛点”。其中提出,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夫妻双方共同依法生育三个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三孩及以上每孩可享受一次性育儿补贴1万元。据测算,每年需投入约2000万元。

哈尔滨

根据黑龙江哈尔滨市印发的《哈尔滨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按政策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家庭,每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按政策生育第三个子女的家庭,每月每孩发放10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子女3周岁。

深圳

1月11日,据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官网消息,近日,深圳市卫健委就《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管理办法》初步拟定深圳市育儿补贴标准: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另外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三年累计发放补贴75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2500元;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另外每年发放20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10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3667元;生育第三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0元,另外每年发放30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90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6333元。

为何近来有关支持生育的相关政策持续发力

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出现了近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口增长迎来重大转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育龄人口少和出生率较低等人口形势日益显现。可以说,做好生育支持政策,推动配套支持措施落实落地势在必行。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表示,生育政策和人口问题是影响到未来发展的长线问题,意义重大,值得关注。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目前家庭生育意愿的持续走低是多元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并不是能轻松解决的,仍需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近年来,我国先后放开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全面三孩。这些生育政策大松绑政策固然起到一时之效,但生育形势的事实难以扭转。除此之外,许多地方出台了生育补贴政策。但是补贴尚不足以完全改变多生一孩所增加的各项成本。”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告诉记者。

周迪认为,年轻人不愿意生育,很大程度也在于住房、教育、医疗成本的提高,因此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打消他们的生育疑虑。增强对生育家庭的住房保障措施,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可能才是从根源上刺激生育的方法。

人口学者何亚福告诉记者,当下低生育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女性无法兼顾职业发展和养育孩子。当代大量女性接受过高等教育并参加工作,很多职场女性无法兼顾工作与养育子女,最终导致不生育或只生育一个孩子。所以,以政策保障女性不因生育而失去职场发展的机会,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生育率。

日本韩国如何应对低生育率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生育水平。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仅为1062万,妇女总和生育率降至1.15,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生育水平,与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的稳定在1.8左右的生育水平相去甚远。

在各地陆续探索育儿补贴制度后,公众更关注“真银白银”补贴后的效果。

其实,少子老龄化的问题在日本、韩国也已存在多年,且两个国家都进行了一定育儿补贴政策。

2022年年末,韩国总统直属低生育及老龄社会委员会公布《人口结构变化应对方案》,将增加育儿假和津贴,并将修改法令使非婚生子女在制度方面不再受到歧视,还将促进移民、外国人和老年人的就业。日本政府则计划从74岁以下人群的医疗保险费用中抽取资金,从今年起将一次性生育补贴提高到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5940元),较去年增加8万日元。

“日本、韩国生育率的下降,比中国要早,同时中日韩三国在文化上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日韩在低生育率背景下提供的生育支持政策,对我国的生育服务和支持政策制定有较大启发。”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说,从已有的文献看,日本和韩国的生育津贴政策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韩国,“这也反映出生育补贴政策,对于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和经济高度发展地区人们生育意愿的支持作用有限。”

任远指出,采取一系列的生育配套服务和支持政策,使一些希望生育但是生育意愿并未满足的人群得到服务和支持,还是可以提高生育水平的,“比如我国的生育意愿现在是1.6到1.9,但是实际生育水平只有1.3,意味着只要通过生育服务和支持,使人们的生育意愿得到更好的满足,我们的生育水平是能够提高的。”同时,任远提出,在更深层次来看,在现代社会的生育文化中,生育的价值本身在逐步减弱,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在发展,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提高,人们的生育动机在减弱。如果人们本身并不想生育,通过各种生育支持政策来提高生育水平的效果是有限的。因此,对于国家生育政策来说,还需要在生育文化建设上做一些改变,“在计划生育时代,形成了‘只生一个’的生育文化,独生子女一代人认为,生一个孩子是家庭生活的基本形态。在低生育率背景下,这种生育文化需要改变。孩子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逐步减弱,我们需要在文化上强调孩子的情感价值、强调孩子作为生命的价值,强调生育和抚育孩子的成长对自身人生成长的价值,通过这种观念上的重新塑造,使人们觉得生育是有意义的,才能提高人们的生育动机,再加上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改善,才能从根本上使生育动机和生育意愿得到提高。”

(来源:第一财经、姑苏晚报、浙江日报、华夏时报、北晚在线)

综合编辑:韩璐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杭州   云南省   生育率   杭州市   苏州   韩国   深圳市   户籍   意愿   子女   人口   水平   孩子   政策   我国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